1949年9月,在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委員們對國旗圖案應(yīng)征作品投票表決時,票數(shù)最多的并不是“五星紅旗”。究竟是哪一次會議,又是誰的提議,讓淹沒在上千件應(yīng)征作品之中的五星紅旗異軍突起,脫穎而出?歷史檔案披露了五星紅旗成為國旗的100天里所發(fā)生的諸多細節(jié)。
群賢畢至:制定征集條例
1949年的北平,到處洋溢著與往日不同的氣氛:興奮、忙碌、期待。進入花紅柳綠的6月,天氣漸熱,這種氣氛似乎更加濃重。在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南海,一切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還有三個多月就要舉辦開國大典了,國都、國旗、國徽、紀年還都沒有確定,需要辦的事真是太多太多。中南海勤政殿的會議日程每天都排得滿滿的。
6月16日晚8時,夜幕已經(jīng)降臨,勤政殿里群賢畢至,燈火通明,周恩來正在主持召開新政協(xié)籌備會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時間緊、任務(wù)重,必須把要辦的事理清、分解,才能一一落實。于是,這次會議決定分設(shè)六個小組,各守其位,各司其職。其中第六組擔負擬定國旗、國徽、國歌方案的重任。
第六小組組長是博才多學的馬敘倫,副組長是北平軍管會主任葉劍英。不久,因葉劍英工作忙,又增加了沈雁冰(即茅盾)任副組長,主持日常工作。第六組成員有張奚若、田漢、馬寅初、鄭振鐸、郭沫若、翦伯贊、錢三強、蔡暢、李立三、張瀾(劉王立明代)、陳嘉庚、歐陽予倩、廖承志。秘書是彭光涵。
7月4日是個星期一,其實對于大部分籌備會成員來講,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概念早已模糊。下午3點,在勤政殿第一會議室,葉劍英主持召開了第六小組第一次會議。
對于以何種方式為新生的共和國確定標志,葉劍英提議,是不是可以用籌備會的名義,公開向全國人民征求意見。要在廣泛征集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國家標志,首先就要擬訂出國旗、國徽、國歌的征集條例,并成立評選委員會,這也是第一次會議的中心議題。討論結(jié)果,小組成員一分為二,8人為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成員,包括翦伯贊、蔡暢、李立三、葉劍英、田漢、鄭振鐸、廖承志、張奚若。5人為國歌詞譜初選委員會成員,有田漢、沈雁冰、錢三強、歐陽予倩、郭沫若。此外,兩個小組還要分別再邀請學識淵博的專家為委員。征集條例草案由郭沫若、沈雁冰和鄭振鐸起草,并推舉郭沫若向常委會報告,解釋國旗形式、獎勵等問題。這次會議達成一個共識,國旗長闊應(yīng)三與二之比。
7月9日,《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草案)》送到周恩來的案前。啟事中明確了征集要求,其中對國旗作出如下規(guī)定:“國旗,應(yīng)注意:(甲)中國特征(如地理、民族、歷史、文化等);(乙)政權(quán)特征(工人階級領(lǐng)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chǔ)的人民民主專政);(丙)形式為長方形,長闊三與二之比,以莊嚴簡潔為主;(丁)色彩以紅色為主,可用其他配色。”啟事中還明確“應(yīng)征國旗國徽圖案者須附詳細之文字說明。截止日期:八月二十日。收件地點:北平本會?!?/p>
周恩來認真審閱了啟事,作出批示:“照此印送各常委,征求同意。”工作人員火速印制200份。第二天,秘書處便將附帶意見回函的啟事分送毛澤東、朱德、李濟深、張瀾、林伯渠、沈鈞儒、蔡廷鍇等人征求意見。反饋結(jié)果,一致“完全同意”。
為爭取時間,新政協(xié)籌備會隨即決定,在北平、天津、沈陽、哈爾濱、大連、上海、漢口、濟南、青島、開封、西安、南京、香港等13個城市的報紙顯要位置刊登啟事,第一次連續(xù)登七天,第二次隔一天登一次。所需費用新華社匯總后,由籌備會支付。新華社通稿要與啟事(草案)一并歸檔。
7月16日《人民日報》把征求啟事排在顯要的左側(cè)報眼處,雖然只有豆腐塊大小,但這卻是關(guān)系到新中國未來的標志,寄托了國人對新生共和國的期望。一石激起千層浪,消息迅速向全國甚至海外傳開。接著,一個個精心設(shè)計的國旗圖案,像雪片似的從祖國的大江南北,甚至從美洲、印尼、馬來西亞……飛向北平。
8月5日下午,位于王府井的北京飯店六樓大廳,第六小組第二次會議舉行。翦伯贊、沈雁冰、鄭振鐸、馬敘倫、張奚若、郭沫若、錢三強、田漢、歐陽予倩等準時落座。會議主席馬敘倫首先向大家報告好消息:截至8月2日,短短半個月,就收到各方寄來的國旗、國徽、國歌、歌詞612件,其中國旗圖案有459件。從投稿地點看,全國已解放的地區(qū)都有來稿,投稿者包括工、農(nóng)、學、商、教員等各階層。從內(nèi)容看,以星、斧、鐮各種畫法所組成的圖案最多,達177件;其次是以齒輪、嘉禾組成的圖案有59件;以各種色彩和線條組成的圖案有58件;以中國地圖組成的圖案有42件;以工、人、眾、中、民等字組成的圖案有42件,此外還有其他圖案??赡苁菚r間緊的緣故,來稿大多是意見式的略圖,除個別外,都沒有精細的圖案。
對這些稿件怎么處理,如何評選,到會者意見并不統(tǒng)一。大家開誠布公,暢所欲言,毫不隱晦地把自己的觀點全盤托出。
田漢提出:為慎重起見,國旗、國徽、國歌都要請專家看。我們看完后應(yīng)全部請專家看,征求他們的意見,再反饋給我們看,如此反復,就慎重多了。而郭沫若卻質(zhì)疑:是否一定要請專家看?張奚若折中了一下:專家審查是審查,不過我們要看,最后決定還是我們。他們審查時我們不必去,專家和我們分別開會,但審查后一定要給我們看。
張奚若的意見得到沈雁冰、鄭振鐸等多數(shù)人的贊許。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聘請誰當專家。郭沫若提出:“文學家不一定會畫國旗國徽,另外從文學家以外再聘請一兩位見過國旗國徽比較多,且政治理論修養(yǎng)高的參加評選?!睍h最終決定,聘請徐悲鴻、梁思成、艾青為國旗、國徽初選委員會專家顧問;全部應(yīng)征稿件由秘書處送交有關(guān)顧問,請他們提出意見,并交付初選委員會審閱,再提交第六小組全體會議決定;應(yīng)征稿件有退稿要求的,決定待選擇后一律退回;同時,大家要分頭搜集國旗、國徽圖案,以供參考。
根據(jù)馬敘倫的建議,秘書處對應(yīng)征稿件造表、登記,并為每一件作品編號。
意見統(tǒng)一:17幅作品脫穎而出
征求作品的截止日期為8月20日,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國旗來稿總量達1920件,圖案2992幅。其中,符合征求條例要求的圖案大致分為四大類:一是鐮錘交叉并加五角星:二是嘉禾、齒輪并加五角星或不加五角星;三是以兩色或三色橫條、豎條組成旗本身,在左上角或中間置鐮錘、五星或嘉禾與齒輪;四是旗子三分之二為紅色,三分之一為白、藍、黃各色,并加以紅色或黃色的五角星。
8月22日上午,北京飯店413室里擺滿了各色各樣的應(yīng)征作品。國旗、國徽初選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這里召開。到會者除第六小組的翦伯贊、鄭振鐸、馬敘倫、沈雁冰、張奚若、羅叔章(代蔡暢)之外,三位專家徐悲鴻、梁思成、艾青也悉數(shù)到場,畫家吳作人列席。大家一邊翻看作品,一邊為應(yīng)征者的認真和嚴肅感慨。梁思成說:“等選定后,要給全部作品開一個展覽會。”鄭振鐸補充道:“展覽時還要做出說明,第一次選了多少,第二次選了多少?!?/p>
從數(shù)千件應(yīng)征作品中篩選出候選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選擇標準當然首先要緊扣征求條例中所確定的說明。張奚若邊翻看邊說:“征求條例規(guī)定要表明政權(quán)特征,我們的政權(quán)特征是工農(nóng)聯(lián)盟,而工農(nóng)不能畫兩個人來表示,只得用斧頭和鐮刀,所以斧頭和鐮刀的圖案比較多;而地理特征又自然想起中國的江河來了?!编嵳耔I正好翻到一幅兩顆星圖案的作品,問大家是否要拿出來供參考,被羅叔章和馬敘倫否定了。最終,大家有統(tǒng)一趨向意見的作品共計17幅。
8月24日,第六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飯店六樓大廳召開。主席馬敘倫首先向大家通報:經(jīng)過初選,國旗已挑選出幾個夠標準的提交今天大會,請大家傳閱。為了便于比較審看,翦伯贊建議把挑選出來的作品都擺在地上。面對各種各樣的圖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評判著。翦伯贊趨向上下為紅色,中間為嵌有紅色五星的白色條塊的那個圖案。大家的議論焦點也集中到這個圖案上。梁思成建議中間的紅五星應(yīng)該再大一些,位置靠角比較好,這樣,無風時旗子不用展開也能看到星。鄭振鐸提出反對意見:一是白色照相時沒有顏色,只突出孤零零的一個紅五星,不好看。沈雁冰提議:干脆大家投票,把票數(shù)最多的拿上來。錢三強開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徽”的角度談國旗圖案的意義:國旗本身在任何地方簡單化了就是一個“徽”,在任何地方看到,就能讓人知道它是代表中國的。也就是說,把國徽中最顯著的特點簡單化,畫到任何地方,比如飛機上、坦克上,人們一看就知道是中國。有人提出白地紅星的圖案容易和別國雷同、相混。在一旁的郭沫若開始在紙上涂抹,畫出一個紅旗上有兩條藍條和星的圖案。錢三強接過來看了看:可否把藍道改成別的顏色,紅、藍在一起不鮮明。改成黃的怎么樣?長江、黃河都是黃的。
雖然大家對國旗圖案的意見各持一詞,但最終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還是形成了決議:一是國旗圖案中凡是左上方留四分之一的形式,因與美國國旗和國民黨的國旗比較相似,一律不采用。二是為避免與蘇聯(lián)國旗雷同,不采用斧頭和鐮刀的形式。三是大家趨于一致的意見認為,“初選第11號”作品比較好。紅白兩色分配適當,制作容易,紅星在角上旗不飄開也能看見,而且樣式與其他國家國旗沒有雷同之處,配色美觀,在象征意義上也符合征求條例:白色象征光明,紅色象征革命和政權(quán),紅星代表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四是為慎重起見,把復選出來的17件作品也都拿出來,提請常委會審核。五是考慮到國旗是從全國各階層各方面征集來的,代表了人們的心聲,在正式協(xié)商會議閉幕后要開展覽會,以資獎勵。
熱烈討論:“初選第17號”暫列第一
8月26日下午,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林伯渠、章伯鈞、譚平山、李濟深等先后來到中南海勤政殿會議室,參加新政協(xié)籌備會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落座后,大家?guī)缀鯖]有寒暄和客套,會議主席周恩來面帶微笑說:“很久沒有開會了,從現(xiàn)在起要忙起來了,各代表陸續(xù)都要到了……今天討論及報告的事項有兩項,第一項,關(guān)于各方面請求參加新政協(xié)的處理意見;第二項,各小組匯報工作情況。”馬敘倫代表第六小組匯報了工作,并把大家意見趨于一致的“初選第11號”作品,提交會議討論。周恩來贊許地點點頭:“第六小組馬老的成績很大,國旗收了1000多件。”
新政協(xié)籌備會常務(wù)委員陳嘉庚當時還未到北平,但第六小組對國旗的討論意見已經(jīng)傳遞給他。對“初選第11號”,他并不持肯定態(tài)度,理由有三:一是該形式與印尼國旗相似,只是印尼國旗沒有星;二是旗子上半部分白色,在太陽底下看不見;三是旗子沒有表示工農(nóng)聯(lián)盟之意。他建議,國旗最好用中國式的斧頭、鐮刀和星的圖案,而且紅旗絕不能配其他白、黃等色條,這種色條容易使人誤解為革命不徹底。況且在征求啟事中已經(jīng)明確要有表示工農(nóng)聯(lián)盟的意義,而現(xiàn)在卻一律不采用有斧頭、鐮刀或其他表示工農(nóng)聯(lián)盟的圖案,有悖民意。雖然經(jīng)郭沫若解釋,不用斧頭和鐮刀主要是為了不與蘇聯(lián)國旗雷同,但陳嘉庚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可以在報紙上重新登載征求啟事,把這個原因公開說明一下,再征求一次。若時間來不及,國旗可以先不在新政協(xié)會上確定,以后再決定。他還親筆畫了一幅自己心目中的國旗圖案,上面有斧頭、鐮刀和五角星。
進入9月中旬,距開國大典只有半個月時間了,國旗、國歌等還是沒有最終決定,第六小組必須緊鑼密鼓加快進度。9月14日上午9時,在北京飯店東餐廳,第六小組召開了第四次全體會議。
大家落座后,會議主席馬寅初發(fā)言:第三次會議選出的圖案送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看了,“初選第11號”作品因顏色不好,白色在太陽光下看不見,所以不采用了。大家覺得“初選第17號”作品不錯,可是后來又發(fā)現(xiàn)中間的一條黃線把革命的階段截開了,遂又請艾青將黃線改了一下。“初選第17號”作品中的星是代表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也可以代表政權(quán),完全符合征求條例要求,黃線代表黃色人種,也可以代表黃河?,F(xiàn)在時間已經(jīng)很緊了,國歌在正式大會召開前趕不出來也可以晚點。但國旗必須在正式大會上提出來討論通過,并且還要提交常委會修改。常委會本月17日要開會,所以,今天在小組會上必須作出決定。再就是由小組決定后,要印成小冊子,發(fā)給全體政協(xié)代表,分組商討,并由第六小組組員擔當各小組召集人。毛主席也覺得這樣做比較好。另外,還要把我們選出的圖案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公布,讓全國人民知道我們的國旗有這樣一個圖案。再就是要把征集來的圖案,選出比較好的以備展覽。
沈雁冰接著說:國旗圖案“初選第17號”可以在小組中算最后決定,選出比較好的印成小冊子,數(shù)目在二三十個,100個更好。每一位政協(xié)代表送一本,并注明我們小組的意見。再就是選出七八個圖案制成樣子,放在會場的休息室中供代表們參觀,提意見。關(guān)于展覽,我們可以發(fā)動普遍性的一次運動,展覽可在中山公園舉行,廣大人民都可以看到。
李立三隨即也表示同意17號作品,且補充強調(diào):國旗樣式做成實際樣式比較好一點。
馬寅初最后說:我們小組最后選定“初選第17號”修改案。鄭振鐸接了一句:“初選第11號”可以作為第二選。馬寅初提議請大家表決,兩個圖案哪個作為一選,哪個作為二選。表決結(jié)果,同意17號為一選的7票,同意11號為一選的4票。會議還決定,國旗圖案的比例由艾青修改,并在籌備會上提出。同時決定,將全體代表分成12個小組,每組55人,由第六小組組員負責召集。并以田漢、鄭振鐸、艾青、徐悲鴻、賀綠汀5人負責整理圖案,以備展覽。沈雁冰提出,把陳嘉庚設(shè)計的圖案也印出來。馬寅初說:做11個樣式出來,并排列次序。艾青修改的17號作品要排在第一。會議還推舉艾青、徐悲鴻、賀綠汀設(shè)計國旗線條的比例。制作14個國旗圖案放在大會休息室。國旗決定后,要把所有應(yīng)征稿件在中山公園陳列,以供展覽。
一錘定音:“復字第32號”勝出
9月21日,由600多位代表參加的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毛澤東致開幕詞。第二天,第六小組便在北京飯店東餐廳緊急召開由小組組員及顧問參加的全體會議,專題討論國都、紀元和國旗問題。這次會議到會者比較全,除擔任北平市軍管會主任的葉劍英因事務(wù)纏身缺席外,其他人員全部到會。會議其中一項決議:國旗擬采用“復字第3號”或“第4號”,也就是“初選第11號”的修改圖案,因為這個圖案構(gòu)圖莊嚴,簡潔美觀,而且含義基本上合乎征求條件。
為什么此時確定的國旗圖案由原來的“初字第17號”,又改回“初字第11號”呢?事出有因,后面還會提到。
此時,籌備會已將《國旗圖案參考資料》編印成冊,共計38件預(yù)選作品,并以“復字第××號”排列。其中,“復字第1號”、“第2號”為原“初選第17號”的修改圖案;“復字第3號”、“第4號”為原“初選第11號”的修改圖案。入選圖冊的作品,設(shè)計者大多是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和藝術(shù)家,朱德、郭沫若、艾青、吳玉章、張仃、鐘靈、莫宗江等都有作品。相比之下,“復字第32號”圖案的設(shè)計者曾聯(lián)松,則顯得名不見經(jīng)傳。
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的第二天,政協(xié)委員們便接到秘書處通知:討論國旗、國都、紀年的分組討論會,將于9月23日分別在中南海勤政殿和懷仁堂、北京飯店、六國飯店的各會議室里舉行。全體政協(xié)委員被分為11個組。討論結(jié)果,大家意見比較集中,贊同“復字第3號”的有185人;其次為“復字第4號”,有129人。主張采用“復字第32號”的僅有胡厥文、李燭塵、雷榮珂等15人。李燭塵提出,應(yīng)將四小星斜對大星一角,即將上面第一顆小星移至大星之下?!度嗣袢請蟆?月24日專門報道了全體代表分組討論國旗及國徽圖樣的消息,向全國人民作了匯報。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選擇“復字第3號”、“第4號”呢?直到吳藻溪委員給周恩來寫了一封信,真相大白,大家才恍然大悟。
這封信是9月25日吳藻溪委員參加完討論后,在下榻的北京飯店415室寫的,信這樣寫道:“在我所參加的小組中,徐悲鴻代表報告中共中央擬采用國旗圖案復字第三、四兩號,把討論的范圍限在這兩號,所以大家也就以此為范圍,略加選擇。其實從光學上研究,紅黃兩色在日光和照相中,很難鮮明表現(xiàn)出來;又,大家都覺得在一整體上畫一條橫直線,無論這線的起點和終點到頭與否,都不免引起一種分裂的直覺,何況民間早有‘黃河為界’的既成印象。為了一新耳目而又增強大團結(jié)的觀感,假使中共中央擬采用第三、四兩號中之一,可否考慮只用第四號?當然,我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之意寫這封信,如果大家都贊成某號,我是一定服從多數(shù)的。”
此時,又出現(xiàn)了一個小插曲。9月23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宴請參加新政協(xié)會議的委員時,張治中找到他,直截了當?shù)卣劻藢斓目捶ǎ骸澳悴皇钦f過要將革命進行到底嗎?在國旗上畫一道杠,有把國土一分為二的嫌疑!再說,用一條杠子代表黃河也不科學,老百姓會聯(lián)想到孫猴子的金箍棒!”這一番話給毛澤東的觸動很大,也讓他開始重新審視國旗圖案。恰在這時,田漢把五星紅旗的圖案交到毛澤東手里。毛澤東把眼光定格在大星中的鐮刀、斧頭上,微微皺起眉頭。田漢馬上說:“鐮刀和斧頭的圖案我認為可以拿掉,這并不妨礙整體的效果,反而更簡潔了?!泵珴蓶|輕輕地點了點頭。
9月25日,距離開國大典只有短短的五天了。晚上8時,忙碌了一整天的毛澤東、周恩來、郭沫若、沈雁冰等來到中南海豐澤園,參加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xié)商座談會。毛澤東首先發(fā)言:“過去我們腦子老想在國旗上畫上中國特點,因此畫上一條以代表黃河。其實許多國家國旗也不一定有什么該國家的特點,蘇聯(lián)的斧頭鐮刀也不一定代表蘇聯(lián)特征,美之國旗也沒有什么該國特點。因此,我們這個圖案(毛澤東拿著五星紅旗指著說)表現(xiàn)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jié)。現(xiàn)在要大團結(jié),將來也要大團結(jié)。因此,現(xiàn)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jié)又是革命。”
毛澤東話音剛落,大家就鼓起掌來。陳嘉庚說:我從東北回來,就很關(guān)心國旗問題,我完全贊同毛主席所講的第32號圖案。梁思成也接過話說:“我覺得32號圖很好,而且與軍旗也不是相差很大,多星代表人民大團結(jié),紅代表革命,表示革命人民大團結(jié)?!逼渌c會者也紛紛發(fā)言,一致贊同“復字第32號”五星紅旗的圖案為國旗圖樣,并鼓掌通過。
第二天下午3時,國旗、國徽、國歌、國都、紀年審查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飯店東餐廳召開,決定擬采用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該圖莊嚴、美觀、簡潔、易制,且又合乎征求條件。但其說明要更改,紅色象征革命;星象征中國人民革命大團結(jié)。該決議提交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
由632名代表參加的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正在召開。在9月27日第六天的會議上,全體代表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征中國人民大團結(jié)。在本次會議形成的四個決議草案中,第四個草案是對國旗的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紅色象征革命,五顆黃星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jié)?!辈莅高€專門對國旗旗面的比例和制圖方法,做了明確和詳細的規(guī)定。
9月29日,《人民日報》刊登由政協(xié)主席團公布的《國旗制作說明》,中共中央還專門下發(fā)“嚴格按《國旗制作說明》指定專門店號承制國旗的通知”,明確要求:“除北京在十月一日慶祝大會舉行升旗典禮并在全市懸旗外,全國其他各地均須一律在十月二日慶祝大會上舉行升旗,并令各地機關(guān)、學校、工廠、商店于同月普遍懸掛。望即進行具體準備大量印制圖樣,并指定專門店號嚴格按照規(guī)定統(tǒng)一大量承制,供應(yīng)需要?!?/p>
距離開國大典只有短短幾天了。開國大典籌備處在國旗圖案確定的當天,就將制作五星紅旗的任務(wù)交給北平永茂實業(yè)公司??p制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的重任,落到西單一家縫紉社女工趙文瑞身上。接到這個特殊任務(wù)后,剛從家庭婦女變成縫制工人的趙文瑞欣喜萬分,按照政協(xié)會議公布的國旗說明,帶領(lǐng)縫紉社的幾個姐妹用黃緞子剪出兩顆大五角星,八顆小五角星。然后,她們把五角星精確地貼在紅布的正反兩面,五角比齊對正,一針一線地縫制完成。9月30日下午,趙文瑞和姐妹們縫制成的第一面五星紅旗被送到懷仁堂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場。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55分,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陸續(xù)登上天安門城樓。下午3時整,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大典司儀林伯渠宣布:“請毛主席升旗!”莊嚴的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響起來,毛澤東主席大步走到升旗按鈕前面,莊嚴地按下升旗按鈕。在全世界的矚目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
國旗確定了,但在7月4日召開的第六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的一個小問題還沒有解決,這就是獎勵問題。1950年5月29日,審查委員會專門就這個問題舉行會議,并形成決議,其中對國旗應(yīng)征者的獎勵辦法如下:被政協(xié)大會采用之國旗圖案,除由政務(wù)院頒發(fā)獎狀外,給獎金人民幣壹仟萬元(相當于新幣1000元)及政協(xié)紀念冊一本;與現(xiàn)用國旗相同,但大星中有鐮斧者,或其設(shè)計系一個大五角星、三個小五角星或五個小五角星,與現(xiàn)用國旗安排法相同者,除由全委會或政務(wù)院備函致謝外,并各給獎金人民幣壹佰萬元(相當于新幣100元)及政協(xié)紀念冊一本;應(yīng)征的國旗圖案初選時列入者,除由全委會或政務(wù)院備函致謝外,并各贈給初選國旗圖案印冊一本。至此,國旗審查委員會使命完成。
(責任編輯 文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