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廉政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建設好社會主義廉政文化這座大廈,就必須砌好基層廉政文化建設這一塊塊“磚”。
廉政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源遠流長。據說東漢末年,蘇州有位讀書人叫陸績,后放任廣西為官,他正直嚴明、為官清廉,深受當?shù)匕傩諓鄞?。待到卸任回歸故里時,行裝簡單,船上竟無物可載,輕不勝浪,只好裝了一塊大石頭壓船才得以起航。后人敬仰其清廉,將“廉石”二字刻在這塊石頭上以作紀念。一塊“廉石”,不僅表達了人民期盼清官、好官的心愿,還隱喻著“崇廉尚廉”的社會文化力量。
我們黨的許多領導人都是廉政的楷模。有一次,毛主席到杭州調研,在回京的火車上發(fā)現(xiàn)多了幾壇紹興黃酒,他問這酒怎么回事,工作人員如實匯報,說是杭州官員送給毛主席的特產,請他嘗嘗浙江的美酒。毛主席了解情況后,通過召開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自我檢查與他人揭批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認真清查,查處幾年來收受地方或中央國家機關在各種場合以各種名義送的禮品。禮品能退的退,不能退的或已消費掉的,他的工資不夠清退,就從稿費中拿出錢來,讓工作人員一一清退償還。毛主席此舉讓身邊工作人員感到無比震驚和慚愧。毛主席解釋說:“我是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我收了,那么省長、市長、縣長、鄉(xiāng)長他們就會收受得更多,那我們共產黨與國民黨還有什么區(qū)別呢?”
朱德的兒子朱琦(傷殘軍人),想要父親給他在軍隊謀個職,朱德堅決予以拒絕,要他憑自己的本事吃飯,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后來朱琦學開火車,成為一名火車副駕駛。一次,朱琦從北戴河開車回到天津。還未離開機車,就接到通知,說是坐車的首長要接見司機。因為乘車首長的身份是保密的,朱琦也不知是何人,來不及拾掇,就匆匆趕到會客室。因為那時開的是蒸汽機車,燒的是煤,朱琦手上、臉上和身上都是黑的。這時會客室的門開了,朱德走了進來。朱琦這才知道,他今天要見的首長竟是自己的父親。朱德看見全身黑乎乎的朱琦,心里也很高興。他動情地對朱琦說:“呵,沒想到,今天坐上你開的車了?!彪x別前,他又走到兒子身旁,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不錯,你真學會了一門技術。這對你是有好處的,不懂技術也搞不好管理呀!”
1962年夏,周總理到遼寧省視察工作,剛一住下,他就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志,說:“上面寫的東西都不能做!”原來,這張單子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都包括在內。
正是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黨人,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廉潔自律,使得新中國成立后,在全社會培育了崇尚廉潔、反對腐敗的社會主義廉政文化,有效地抵御各種消極腐朽文化尤其是各種“糖衣炮彈”的侵蝕。
在當代中國,廉政文化以崇尚廉潔、鄙棄貪腐為價值取向,以廉潔從政法規(guī)制度為支撐,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新形勢下,中央對建設社會主義廉政文化既有理論上的探索,又有具體的政策措施,但是地方各級黨政部門針對基層廉政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與現(xiàn)實需要仍顯得很不充分,具體表現(xiàn)如認識不到位、經驗不夠足以及工作落實難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個別領導干部“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嚴重偏離正確軌道,法律意識淡漠,缺乏統(tǒng)一認識和科學發(fā)展觀;(2)部分地方、單位在基層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由于教育內容老化,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信息渠道不暢通,導致出現(xiàn)“故步自封”、“畫地為牢”的困境;(3)基層廉政文化建設模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真正的文化內涵,廉政文化娛樂性相對薄弱,廉政文化吸引力與滲透力不大;(4)基層廉政文化建設沒有立足于基層,和人民群眾相脫離,導致群眾參與性不高,廉政文化建設主體缺位,群眾監(jiān)督制度成為一紙空談。
針對基層文化教育的特點,解決的辦法就是深入到群眾中去,創(chuàng)新和探索廉政文化載體,著力以廉為本、以文育人。
一是以寓教于樂、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開展如廉政書畫、手工藝創(chuàng)作征集活動,把藝術形式與廉潔內容高度統(tǒng)一起來,同時加大廉政文化精品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二是積極探索新路子,創(chuàng)新廉政文化教育形式,廣泛調動基層干部職工及其家屬的積極性,促進廉政文化進崗位、進家庭。如采取編寫警示語、創(chuàng)作歌曲、編排劇目等形式,讓基層干部及其家屬在參與廉政文化活動的同時也受到啟發(fā)。三是豐富和活躍基層職工干部八小時內外生活,組織舉辦以廉政文化建設為主題的實踐活動,開展如紅色旅游、“黨在我心中”交流會、攝影采風等干部職工能積極主動參與的系列活動。四是堅持示范教育與警示教育相結合,灌輸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積極運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自律與他律的形式開展宣傳教育,組織基層黨員干部觀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紅色革命影片、政風行風建設明查暗訪專題片,撰寫《職務犯罪防控承諾書》、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舉行熱點座談會等。
人民群眾是反腐敗的依靠力量,離開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熱心參與和自覺行動,廉政文化建設就相當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把廉政文化的思想內涵寓教于理、寓教于樂、寓教于各種有益的基層文化活動中,把反腐倡廉教育滲透到各種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中,如以歌舞、相聲、小品等形式展現(xiàn),讓人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不斷豐富廉政文化的內涵,拓寬人民群眾參與廉政文化建設的渠道,創(chuàng)新廉政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拓展廉政文化建設的途徑和空間。同時,結合地域廉政文化的源遠流長和悠久歷史,選取為人民群眾所能接受的內容進行宣傳和推廣,健全教育設施,物化教育內容,利用本地特色文化把廉政文化引入千家萬戶中,促進反腐倡廉的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使廉政文化在人民群眾參與的實踐活動中蔚然成風。
總之,廉政文化要真正植根于基層和群眾中去,讓群眾接納和理解,點滴人心,觸及靈魂,引導群眾價值取向,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與文化氛圍。
(責任編輯 謝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