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楠
糯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糯稻的種仁,在北方多稱為江米。自古以來,由糯米制作出來的粘性食品是人們逢年過節(jié)必備佳肴,如春節(jié)吃年糕,正月十五煮元宵,端午節(jié)食粽子。糯米粥更是簡單易做且營養(yǎng)豐富的家常美食。
糯米粥——脾胃虛寒者的佳品
中醫(yī)認為,糯米性味甘、溫,有補中益氣,固表止汗之功,適用于脾胃虛弱,久瀉,便溏食少,表虛自汗等。《本草綱目》言其“暖脾胃,止虛寒泄痢,縮小便,收自汗,發(fā)痘瘡”。因此,平時胃不太好,饑餓時容易疼痛的人,經(jīng)常喝點暖暖的紅棗糯米粥,胃會非常舒服,還能逐漸使這類身體狀況好轉(zhuǎn)。現(xiàn)代醫(yī)學更有最新研究出來的“卡培他濱聯(lián)合皂刺糯米粥”治療晚期胃癌增加療效和增強患者耐受放、化療治療的報道。
但是也許有人會說,糯米食品黏滯而不好消化,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其實這主要指的是年糕、粽子、八寶飯等,它們粘度高且加入富含油脂的餡料,不易被胃腸磨成食糜而消化吸收,有時放涼了吃更加重了胃的滯脹感。熱乎乎的糯米粥就不存在這種問題。
糯米粥——糖尿病患者要慎用
糯米所含的支鏈淀粉比例高,容易與消化道的淀粉酶作用,葡萄糖分子釋放的速度快,對餐后血糖影響更大。臨床上有個判別食物對血糖影響的指標叫“血糖生成指數(shù)(GI)”。GI值大于70的食物被定義為高GI值食品,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制攝取量;GI值小于55的食物被定義為低GI值食品,攝取量控制可以不用太嚴格。糯米GI值為87,屬于高GI值食物,相對而言,米飯的GI值為80.2,也就是糯米比大米吸收速度還要快。糯米煮成粥后,支鏈淀粉的比例更高,GI也會更高,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盡量少吃或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