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麗
在新課改形勢下,我校提出了主體探究“三段式”課堂教學模式。主要由課前參與,課上研討和課后延伸三個階段構成。在落實的過程中通過集體備課,老師們相互學習,集思廣益,深思探討,使“三段式”教學模式在課堂實踐中得以升華,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一、英語教學課堂參與是關鍵
課前參與自由交流能夠讓學生輕松地開展英語課學習,不感到太多的壓力,讓所有的學生都做好學習情緒上的準備。另外有時也可以準備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英文歌曲、flash動畫視頻等等。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消除學生學習英語的緊張感。
二、英語教學課堂互動培養(yǎng)能力
在課堂研討過程中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適應實際,投其所好。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闭n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把強制性的教學活動變成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寓教于樂。例如,在檢查學生記憶單詞時,我讓學生玩Bingo的游戲。通過這種簡單的游戲形式,既達到了督促學生記憶單詞的目的,又增強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 循序漸進,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教師在安排活動及考慮教學時,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同樣情景的創(chuàng)設、語言信息的大量輸入及實物圖片的恰當運用,對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操練新句型前先大量輸入所要新授的語言信息,讓學生先聽、多聽,再模仿,聯(lián)系實際自由發(fā)揮,以真正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學的主體。
(3)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例如,在學習“What do you like”句型及食品單詞的時候,把學生分成小組,一人為售貨員,另外幾人為顧客, 根據采購單上的內容去買東西。讓學生在這種貼近生活的活動中自覺地運用所學句型及詞匯,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從而達到用英語交際的目的。
三、英語教學課后延伸有差異
課后延伸環(huán)節(jié)中作業(yè)的布置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兼顧個別差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確?!皟?yōu)等生吃的精,中等生吃的好,后進生吃的飽”。如:在學完“ Where is my backpack”之后,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是:小組合作練習該句型。學生們漲紅著臉興奮地在尋找東西,在活動中既練習了所學過的句型,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勤思善思。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出困頓,享受教育帶來的快樂與輕松。
(唐山市豐南區(qū)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