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楷桃
一、誘導
誘導學生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解決學習主體的內部動力問題,這就要求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濃厚的學習興趣,高昂的學習情緒,堅強的學習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二是解決認識過程本身的問題,引導學生會分析、會記憶、會想象、會觀察、會思考等。如在進行校本課程教學《充分利用廢舊物品進行投擲學習》課時,教師和學生課前可準備許多物品:空飲料瓶、裝沙子和裝水的礦泉水瓶、廢舊報紙、草稿紙、紙盒等,課上啟發(fā)學生說;“這些東西不是投擲器材,你們想把它制成投擲器材嗎?發(fā)揮你的想象力和聰明才智,制成這節(jié)課的投擲器材,我們看誰做的器材又好看又好玩!”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新課開始就能觸及、感知探索目標,萌生實現目標的心理傾向,能為后續(xù)的探索活動培養(yǎng)興趣。
二、指導
首先,備課時就應該時常從學生的角度、實際情況出發(f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領悟學法。第二,通過教師的教法,教給學生學法。在組織四年級學生學習《前滾翻》時,為了讓他們體會滾翻時后腦勺著墊,我指導學生站著看藍天和跨下看藍天,來進一步體驗和掌握前滾翻是后腦勺著墊的前提,為后續(xù)動作打好基礎。在老師親自示范后,學生聯系動作過程,老師講解動作要領,糾正不規(guī)范動作,讓學生感受自己動作中的錯誤,指導學生正確完成前滾翻。
三、疏導
由于知識、經驗、能力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的探索活動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要允許、理解、寬容,對學生因此而產生的心理問題,老師要寬心、疏導,引導他們排除心理障礙,控制“問題”的發(fā)生;另一方面,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特定的環(huán)境,把他們放在“一定場合下”去鍛煉,去培養(yǎng)各種適應能力。如在六年級教學《分腿跳躍山羊》時,學生看見山羊早有了膽怯心理,我先不切入正題,而是先讓他們自由組合進行跳背游戲,我發(fā)現有幾個同學的動作不協調,盡管跳得滿頭大汗卻總是跳不過去。我微笑著走過去,耐心地講解要點,疏導心理,鼓勵信心,試練幾遍,再讓他自己琢磨、練習、思考、觀察、對比……他們終于掌握了動作要領,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導”教學的核心是“導和學”,關鍵是教師,根本在課堂。導的形式多種多樣,需要教師導以目標,導以興趣,導以思維,導以方法,導以規(guī)律,導以能力,導以創(chuàng)新……
(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qū)第四小學 730900)
【點評】:對于文章所提煉出來“三導”,結合具體內容,無法用片段語言對其進行概括點評;雖然是很常見的幾個詞,但要在教學的不同階段用好卻是值得老師們一生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