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驍
語文教學中的誦讀是教學的關鍵,它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語文素養(yǎng)外,對學生的成長、思想品格的形成,特別是弘揚民族精神有著重要意義。所以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選取經典的詩文故事,反復誦讀,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長期而有意義的工作。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累積三十年的經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比瞬胖R結構的構建,從直接經驗中得到的很少,而通過閱讀得到的間接經驗要占一半以上,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語文新課標指出,要高度注意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并且格外關注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提倡經典誦讀。
“經典”是一個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多為至理常道,透射著人文的光芒。一個人在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好的時候接觸最具智慧和價值的經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遠智慧和優(yōu)秀人格的基礎;百年大計靠的是教育,而語文教育又是重中之重,要使學生愛語文,愛自己民族的文化,弘揚高尚的民族精神,就必須倡導經典誦讀。通過經典誦讀,通過那些千古名篇去體驗和感知我們民族的偉大靈魂,培養(yǎng)那種巨人般的情感和胸襟,讓學生從歷史上那偉大的先賢圣者的睿語壯行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明確未來的方向,樹立遠大的理想。
根據初中學生實際情況,大力倡導學生誦讀經典,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 激發(fā)興趣,激勵學生樂讀經典。
首先,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經典版本。國學經典數量很多,既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最主要的還是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我推薦了多部經典,并作了概括介紹,學生最后選擇了《楊家將故事》?!吨袑W生課外讀物寶典》中的《楊家將故事》是一部極適合初中生閱讀的“經典”。文中選取了比較適宜青少年閱讀的、思想內容積極健康的、人物故事生動有趣的章節(jié)和篇目加以改編。楊家將是中國古代最為著名的忠烈家族,大破天門陣、血戰(zhàn)金山、十二女將征西等?!稐罴覍⒐适隆匪茉炝艘淮笈鷤€性鮮明、深受人們喜愛的人物形象,如英勇老練的楊令公、智勇雙全的楊六郎、深明大義的佘太君、一馬當先的焦贊、粗中有細的孟良、巾幗英雄穆桂英等。
其次,我還運用懸念激趣的方法。打鐵還需自身硬,我認真研讀了《楊家將故事》,并利用周末布置作業(yè)的時間朗誦了“精彩片斷”:
楊延昭是楊家將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楊業(yè)與佘太君的兒子。楊延昭英勇善戰(zhàn),所得賞賜,全部分給部下,公而忘私。他本人作風簡樸,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共苦,繼承了楊業(yè)的作風。楊延昭鎮(zhèn)守邊防二十幾年,遼國對他非常敬畏。遼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顆星是??诉|國的,因為楊延昭對于遼人很有威懾力,遼人以為他是那第六顆星轉世,因此稱他為楊六郎。楊延昭正好處在北宋對遼國進行防御的時期,在一次戰(zhàn)斗中,遼強我弱,但他“大擺牤牛陣”……他為保衛(wèi)宋朝的邊防而奮戰(zhàn),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延續(xù)了楊家將的威名。
“大擺牤牛陣”的內容成了懸念,學生聽后,大都會產生一探究竟的想法,激起了學生完成從片段到整體的閱讀興趣。
再次,借用媒體激趣。當今各種媒體傳播著大量的信息,有許多是可以被語文教學所利用的新型資源,如果巧妙地指導,就能有效地推進學生的名著誦讀。如本學期正在熱播由苗圃主演的電視劇《穆桂英掛帥》,我就利用中學生喜歡看電視的心理,巧妙引導他們收看《楊家將故事》改編的電視劇,讓學生將影視作品與原著進行對比閱讀,在比較中深入理解原著的團結愛國主題、人物的智勇雙全和機智御敵的精彩之處??梢哉f,電視是學生走進經典名著的又一途徑,更重要的是,許多學生看了電視劇后,產生了閱讀原著的樂趣。
二、講究方法,教會學生善讀經典。
初中生學習科目多,學習壓力較大。要達到誦讀經典的目的,就必須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
我要求學生學會“美讀”。比較熟悉的古文,高聲誦讀,可以領略其神理音節(jié)之妙,可以涵養(yǎng)性情,震蕩血氣,心頭領會,舌底回甘,有許多享受。葉圣陶先生稱之為“美讀”——讀出作者的情感。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如此不但可以了解作者說了什么,而且還可以產生共鳴。此處選取《楊家將故事》中的一段:
凝聚在楊家將傳說故事中的前仆后繼、忠心報國的偉大精神,是千百年來中國人面對外族侵擾和西方列強欺凌,反抗侵略、保家衛(wèi)國、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種寄托。為了追求這種希望,楊老令公戰(zhàn)死了,楊六郎、楊宗保、楊文廣繼承遺志繼續(xù)戰(zhàn)斗;男人犧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繼承遺志繼續(xù)戰(zhàn)斗;主人戰(zhàn)死了,楊排風等家丁、丫環(huán)也要繼承遺志繼續(xù)戰(zhàn)斗。
這一段總結性的文字,贊揚了楊家將一門忠烈,在大聲的誦讀過程中自然是會逐層領會的,也會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為了更好地達到誦讀經典的目的,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進行專題性讀書活動——走進楊家將;分小組進行專題的知識競賽,有必答和搶答,涉及作家、作品、人物及按情節(jié)猜人物等題目內容;采取征文評獎、演講比賽、分角色誦讀等方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交流中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想,對所讀經典的主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還充分利用這個資源,讓家長配合,營造良好的家庭誦讀氛圍,這對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大有裨益。當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共同討論書中楊令公的英勇無敵、楊六郎的忍辱負重、四郎探母的拳拳親情、佘太君的深明大義……學生也一定會津津樂道、受益匪淺,對增進親情、提升人文素養(yǎng)大有裨益。
三、“三上三余”,鼓勵學生擠讀經典。
很多人擔心,在學習壓力大的今天,學生已沒有時間靜下心來誦讀經典。實際上,在正常的學習之外,仍有很多的閑暇,如果能把這些時間利用好,同樣可以有極大的收獲。古時歐陽修有利用“三上”讀書之說,就是指馬上,枕上,廁上;東漢董遇則有利用“三余”讀書的習慣,即“冬者,歲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陰雨者,晴之余也”。同樣的道理,周末為一周之余,節(jié)假日為學習之余,可引導學生擠出一些時間誦讀經典。
當然最好是保證學生在校時間誦讀經典。首先是早讀十分鐘:聽經典朗誦,感受聲音之美。可將每天7:50—8:00設定為班級經典誦讀的廣播時間,播放語言大師們標準的經典誦讀,如丁建華老師朗誦的《楊家將故事》感人肺腑、蕩氣回腸,讓師生們感受到聲音的悅耳、感受到語言藝術的美麗。 其次可利用語文課前五分鐘,如一打預備鈴,同學們可在班長帶領下,一面誦讀,一面等教師走進教室,這不僅挖掘了誦讀時間,也可以幫助教室的氣氛安靜下來。 晚上一刻鐘:情感可以維系興趣,要求走讀生每天給家長“大聲誦讀一刻鐘”,并要求家長簽字,這既是一項極好的親子活動,也是維持學生誦讀興趣的好方法;住校生可以宿舍為單位,在同學面前“大聲誦讀一刻鐘”,并指定同學負責記錄,每周向教師反饋一次,教師及時歸納總結。
當代中學生生活的時代,各種信息爆棚,這就更加需要正確的閱讀引導,只有我們努力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積極向上的誦讀空間,使學生更多地接觸核心價值觀,在誦讀中成長,在誦讀中感悟,在誦讀中提升,才能增加學生自身涵養(yǎng),增強對不良思想的抵抗力。楊家將的故事只是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一枚芥子,但它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卻是磅礴浩瀚的,讀之令人慨嘆,不禁對楊家將的精神心生感悟,潛移默化中在民族精神的激流中被洗禮。當然,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將有計劃、有步驟地積極引導學生誦讀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岳家軍故事等經典作品,學生們會在這種誦讀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如此逐漸積累,最終由量變達到質變,從思想深處堅毅起來、高尚起來。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有理由相信,一群懷揣中華偉大民族精神、懷抱崇高遠大理想的年輕人,會是我們的祖國更上一層樓的強大助力!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國際
交流與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