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歌
對于西安音樂學院的高才生藥家鑫故意殺人事件,法院給了公眾一個滿意的判決,藥家鑫因交通肇事罪及故意殺人罪數(shù)罪并罰被判死刑。此事件雖然已畫上了句號,但留給人的沉思是長久的。從馬加爵到藥家鑫,折射出我們的素質教育的悲哀。哀哉!恨哉!痛哉!悲哉!究竟是誰的錯?家庭?學校?社會?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多年來,我們的人文素質教育往往是被忽視的,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教育本來是對人的教育,但是現(xiàn)在我們卻看到它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育人的責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質。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識的教育、專業(yè)的教育反而被強化了。教育一旦離開了人,離開了人的靈魂或人的精神,就不能稱之為教育。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呼吁: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
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人格的形成,影響其一生的發(fā)展。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有些家長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不重視,有空時才說幾句;有些家長雖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但在目標認識、價值取向等諸多方面缺乏科學性,這樣不僅容易導致與“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初衷相去甚遠的結果,在極端的環(huán)境條件下還可能釀成悲劇。針對這些問題,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討,以引起家長的重視,提高我們教育的質量,培養(yǎng)出既有知識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的年青一代。
首先,家長應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不夠,視教育為學校的事、老師的事、社會的事,以為自己付了學費,把孩子送入學校,自己的任務就完成了。這種想法是極不正確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的,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學校教育也難以獲得預期的效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家長要轉變觀念,重視對子女的人文素質教育。人文素質是國民文化素質的集中體現(xiàn),人文精神又是國民文化素質的核心內容。一個文化素質低的民族,不可能具備高尚的人文精神;相反,具備高尚人文精神的民族,其文化素質必然良好。如果忽視或輕視人文素質教育,必然導致民族文化素質乃至整體素質的下降。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的家長是怎么理解素質教育的呢?他們理解的素質培養(yǎng),首先是學東西,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技能。山西大學教育系副教授郭芬云說,當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科學文化素質和人文素質。目前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得到了家長的普遍認可和重視,而體現(xiàn)為人文精神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則被忽視了。如果忽視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青少年將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傾向,如精神失落,包括酗酒、早戀、吸毒等;道德失落,包括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情心、沒有感恩意識等;行為失控,包括沒有正確的生活目標、喪失起碼的自控能力、“一氣之下”“一念之差”走上犯罪之路等;學業(yè)失敗,包括厭學、倦學,甚至是逃學、輟學等;身心失調,包括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性格軟弱等。因此,家長應轉變對素質教育的誤解和忽略,重視對子女的人文素質教育,讓孩子在數(shù)年的學習生活中能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向上的信念。
最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掌握一些必要的科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有關珍愛生命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生命的起點,讓孩子從小懂得珍愛生命,感知生命的珍貴和欣喜,讓我們的社會少一點血腥,多一分溫暖。
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之心。當今社會中存在很多令人失望的現(xiàn)象:孩子不知道感恩父母,學生不知道感恩老師,病人不知道感恩醫(yī)生,成功人士不知道回報社會……難怪很多中學的一線教師感慨書越來越難教了,人越來越難育了,我們的教育出現(xiàn)了很大的問題。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應以我們的家庭教育為起點,家長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讓孩子成為懂得感恩的人。
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精神。家長不能總是用“老實聽話”等傳統(tǒng)標準來評價孩子,要把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孩子的誠信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競爭意識等現(xiàn)代人文精神,以適應當代社會的人才觀。
總之,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努力,讓我們每個人都轉變觀念,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多盡一分心力。
(本欄責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