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開炳
從中央、教育部門,到各級各類學校都非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開設,但是從反饋的信息看,其教學教育效果是不盡如人愿的。我們大可從多個方面找出原因。但是,政治課教師不能不說責無旁貸,負有更為重大的責任。
教學教育效果不盡人意,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政治課教師的教學沒有或很少有吸引力,學生對思政理論、知識、觀點沒有真正做到懂、信、用。
思政課要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從而對學生的思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提高起到重大作用。本人認為,作為思政課教師,就必須具備兩個方面的素質,即精深寬博的理論水平和學生喜聞愛聽的演講口才。
一、教師精深寬博的理論水平
精深寬博的理論水平,主要體現在對教學內容中問題的研究,這反映了你的理論和學術水平,也是教學能力的重要體現。沒有科研,不可能達到高質量的教學,只能是低層次的教學能力。有了科研,就可以擺脫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不是光講教材上的內容,而是講對教材中問題的理解和研究。如果教師對教材中每一章中的理論問題都有自己的科研成果,那么,你的課一定要講深、講透、講活,講得有底氣、有針對性,才能夠抓住學生。這就是你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能力一定要有科研的支撐。
“概論”課和“思德與法律”要研究的理論問題幾乎每一章都有,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道德、法律等各個方面,需要我們有極大的投入去研究這些問題。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是沒有終點的,這是一個不斷努力和積累的過程。
譬如,所有制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更是一個人們關注的問題。
講基本經濟制度、講經濟體制改革、講各種社會現象都一定會涉及到所有制,學生的各種思想困惑也集中在所有制問題上。這個問題不搞懂,就談不上樹立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問題。
思政教師對這一問題沒有研究清楚,就不能有說服力地解決上述的各種問題和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你如何論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私有制是否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發(fā)展的要求?公有制與私有制哪一種所有制具有更充分的動力和更高的效率?公有制的性質是否能夠真正與市場經濟相融合?
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對公有制與私有制進行深入地研究。
研究公有制或私有制,要回答的是兩個問題:一是與生產力發(fā)展的關系,實際上是效率問題;二是與人們的經濟利益關系,實際上是公平問題。
公有制與私有制的時代變化。
私有制變化:傳統(tǒng)私有制——現代私有制。變化的基本特征是:
資本的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資本越來越具有社會性質。相對于個人私有來說,資本社會性質本身就含有“公有”的成分,是對個人私有制的揚棄。與生產力發(fā)展的關系:資本的社會化程度提高,現代私有制也能夠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發(fā)展的要求,也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
公有制變化:傳統(tǒng)公有制——現代公有制。變化的基本特征:公有制企業(yè)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經濟主體,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公有制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的狀況與自身的經濟利益密切結合在一起。公有制企業(yè)具有越來越多“個體獨立性”,具有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地位。與經濟利益的關系:公有制企業(yè)與自身的利益、職工的利益都已經直接掛鉤,并在市場競爭中才能實現。競爭也成為經濟發(fā)展的基本動力。企業(yè)將對經營決策的結果承擔全部的責任。這些特征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公有制經濟的弱點。
現代公有制與現代私有制的比較??偟内厔荩核接兄频纳鐣潭仍谔岣?,公有因素在增加;公有制的利益分散化在加強,個體獨立性在增加。
實現形式:具有一致性,股份制、公司制是共同的實現形式。
公有制與私有制可以直接混合,可以成為同一個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
結論之一:由于現實中的公有制和私有制都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對兩種所有制分析的依據,現實中的公有制和私有制都有存在的依據和理由,都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發(fā)展的要求,都具有動力和效率。
結論之二:公有制和私有制哪一種具有更高的效率,不能簡單化作出結論,都有其高效率或低效率的范圍。脫離條件的約束,簡單化的結論都是片面的?,F實中所有制只是影響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不能以某些現象為依據得出單一的結論。公有制與私有制可以高效率,也可以低效率。
結論之三:公有制和私有制都存在著“缺陷”,但同時它們也都有自身的優(yōu)勢,相互之間不能替代。在一些領域,特別是社會公共領域,公有制更具有自己的優(yōu)勢,因而這些領域的范圍越大,公有制的適用范圍也就越大。另外,在協(xié)調社會經濟利益方面,公有制更能夠使社會形成一個和諧的利益關系。
結論之四:公有制為主體,既有經濟發(fā)展的因素,更是社會價值目標的因素。選擇公有制為主體由我們價值目標決定。公有制能夠為實現人與人之間形成平等的經濟利益關系奠定制度基礎,為整個社會構建和諧的社會關系提供基本保證。利益關系和諧更能夠調動大多數人的積極性,從整體上使生產力發(fā)展具有更充分的動力。
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社會主義制度為目標、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社會,選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有其客觀必然性,從社會范圍看,符合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而奮斗。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就可能入耳、入腦并踐之以行。
二、學生喜聞愛聽的演講口才
學生對思政課喜聞愛聽,是靠你認真研究教學方法,表現出的口才,從而加強了教學的針對性獲得的。
1. 注重教學方法研究是“思政課”教學的一個基本要素
“思政課”特殊性要求在教學中更加注重方法的研究,學生對課程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要通過方法來扭轉。
“思政課”的教學環(huán)境要通過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來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有利的小環(huán)境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的有效途徑。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通過教學方法引導來提高。方法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才能使學生愛聽你的課,對你所講的問題感興趣。努力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應該是一個教師必須要樹立的理念。
對教學效果的認識,要有這樣幾個轉變:教學效果=學術水平加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學術水平乘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是學術水平的指數。
從教學發(fā)展和提高的一般規(guī)律看,作為一名新教師,開始的時候備課中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學術理論內容上,在教學達到一定水平以后,備課時就應該把主要精力轉到對方法的研究上。
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教學效果和質量不斷提高的過程。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將使你的教學效果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新的層次。
2. 教學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
從分析現實問題出發(fā)來講理論的研究思路:“思政課”教學的目標不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而是要使學生在掌握一些思政理論觀點的基礎上,提高覺悟和能力。(如問學生如何才能做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
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的研究思路:教學方法的研究就是要從學生關心的問題入手去滿足學生的需求,只有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才能抓住學生,才能有好的效果,才能實現你的價值。(如在我的專業(yè)方向上如何創(chuàng)業(yè))
注重問題設計的研究思路:要用問題來抓住學生,就一定要把問題設計好。設計好,就是要使問題有理論含量、有現實感、有一定的深度。(如誠信對個人和社會到底有多大的作用)當學生不能回答的時候,有討論、有爭論、想知道的時候,就是你傳授理論的最好時機。
3. 教學方法研究的基本經驗
研究教學方法要達到什么目標,或者說,研究教學方法要解決什么問題。從“思政課”教學的實際來看,我認為,要達到的目標就是要使學生有興趣。
因為學生本來就沒有什么興趣,或者興趣不大,那么,你就要通過方法來引起他的興趣。如果本來就有興趣,那么,你對方法的研究,就應該達到別的目標。
要想辦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學生什么也不想聽的時候,你講什么都沒有意義,你會認為你的勞動沒有被尊重,這會直接影響到你的情緒。這對于教學效果來說,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你必須要想辦法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如何避免,你就要在教學方法上找到出路。(如講網上相關信息、看資料片等、“現身說法”等)
要想辦法把學生引導到對現實問題的分析上?!八颊n”要體現出生命力,必須要能夠解釋現實問題,學生的思想是多元的,對現實問題的看法也是多樣化的。(如剝削問題、“新地主”問題)當你所講的理論能夠比較好地分析了現實問題,學生就會感到有收獲,就會有興趣。從這一意義上說,方法問題就是要解決興趣問題。
上課一定要有交流。有交流就是上課一定要有師生互動,不要把講臺當做主席臺,要把講臺當做師生交流的平臺。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提問、討論都可以。(提問必須有理論含量,例如如何才能真正實現管理民主)。有交流就有氣氛,就有生氣,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更注意學生的發(fā)言。
上課要有隨機發(fā)揮。上課要有講稿,這是基礎,但是,上課一定不能唯講稿。對理論內容關鍵在于把握其實質,而不是記住每一句話。要把所講的理論內容和現實生活中的現象聯系起來,在講現象的過程中來發(fā)揮理論內容。要有理論內容的拓展。
上課一定要有針對性。講課要有重點,這是一般方法,“思政課”的重點是什么,我認為,重點不在體系的完整性上,而是在針對性上。講這部分理論內容的重點,是要針對學生關注的什么問題,自己心里要有底,不要就理論而理論。備課所花的精力不是理論體系本身,而是應該認真考慮針對什么問題。如講科學發(fā)展觀,就可討論大學生如何科學發(fā)展。
上課一定要有新的教學理念。觀念的轉變是重要的,其重要性在于它能夠為提高教學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因為上好“思政課”面臨著各種困難,所以要由國家來重視。
要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就要搞教學科研,就要轉變教學觀念,觀念轉變了,就會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形式,觀念轉變就是要你在教學方法上想更多的辦法。而新的辦法是永遠不會窮盡的,關鍵就在于你的努力創(chuàng)新。
(瀘州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