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
對于幼師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在語文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學習與訓練尤顯重要。在從事幼師專業(yè)語文學習過程中,本人主要從訓練普通話、社交表達能力、講故事能力、即興語言組織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口語教學,教學方法主要以實踐訓練為主。通過幾年來的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既適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又能快速地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口語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標準的普通話
在普通話教學中,學習與訓練的重點是糾正方音、音變、輕聲、兒化音?,F(xiàn)在的中職學生在小學和初中基本上都掌握了普通話音節(jié)的拼讀方法,大部分發(fā)音也都準確,但因為受地域環(huán)境的影響,在我們?nèi)鸾饘τ谄缴嘁艉吐N舌音、h與f、前鼻音和后鼻音、e與ou分不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就是發(fā)動學生一起把這些會混淆的常用字找出來組成不同的詞組,進行反復練習。對于需要產(chǎn)生音變的常用詞、輕聲詞、兒化詞,可由教師和學生一起找出來進行反復練習。
二、口語學習的第二步,就是學習與訓練學生的交往能力,同時也是對普通話語音的進一步鞏固與練習
在此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創(chuàng)設交往意境,設置虛擬的社交場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練習,先分小組練習,然后共同分享練習效果。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教師只要關注學生有沒有積極參與和有沒有運用普通話就可以;在練習了1~2個課時之后,教師還要注意觀察他們溝通交流技巧的運用和反應能力。
三、口語練習的第三步,就是練習講故事
講故事是每個幼兒教師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本人認為這應該是具有幼師專業(yè)語文教學特色的一個內(nèi)容。因此,本人在對幼師專業(yè)口語教學中,把講故事也列為學生學習訓練的重點。在開始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聽故事,然后練習模仿,最后讓學生根據(jù)作品自己創(chuàng)作表演。
四、口語教學的第四步,就是即興語言組織能力學習與訓練
即興語言組織能力的學習與訓練,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首先練習自我介紹,然后看圖編故事,最后是即興話題。自我介紹,大部分同學都有經(jīng)驗,但他們以前的自我介紹,大多都是很隨意的,沒有什么目標,只是簡單地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和喜好之類。為了激發(fā)他們對自我介紹的熱情,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情景和目標,讓他們進行自我介紹。
看圖編故事就是教師準備好不同的圖片,要求學生在認真觀察圖片的過程中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并在5分鐘~10分鐘內(nèi)編出一個故事,故事的內(nèi)容必須與圖片內(nèi)容相聯(lián)系。為了保證每個同學在課堂上都有練習機會,可以把學生分成3~4人的小組,每組準備3~4張不同的圖片,大家輪流練習,最后共同分享練習成果。
即興話題的內(nèi)容和形式要多樣化,可以是對實物的描述,也可以是對事件的陳述及人物的介紹。讓學生大膽地在班級集體中進行故事講述與即興話題演說,能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瑞金市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