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玲
一、英語課外閱讀的必要性
當前使用的英語教材無論是在語言學習的交際性、時效性,還是在語言學習的文化性和時空性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語言是不斷發(fā)展的,尤其在國際信息化和經(jīng)濟全球化這種時代背景下,新詞語源源不斷的出現(xiàn),僅憑教材,學生難以達到大量輸入語言信息的目的,難以及時掌握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新詞匯和語法現(xiàn)象。因此,除了充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進行課外閱讀至關重要。
《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初中英語“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由此可見,課外閱讀勢在必行。因此教師可選擇語言地道真實、內(nèi)容新穎、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現(xiàn)實生活、可讀性強、適合不同層次的英語學習者閱讀的課外閱讀書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閱讀需要從中選讀。這樣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更大的空間,有效地避免教材內(nèi)容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的現(xiàn)象,而且新穎、豐富的閱讀材料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他們?nèi)ヌ骄亢瞳@取更多的新知識。
二、課外閱讀的策略指導
眾所周知,影響學生的閱讀因素除了學生的語言知識外,還包括閱讀技巧等非語言因素。
1. 指導學生掌握語言技巧
掌握語言知識并不等于具備閱讀能力。只有掌握并運用一系列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將習得的語言轉化為閱讀技能。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1)跳讀、略讀和查讀等閱讀方法
很多學生在閱讀文章使養(yǎng)成了逐詞、逐句閱讀的習慣,這樣不僅閱讀速度很慢,而且還會影響對文章的整體理解。教師應指導學生采用跳讀、略讀和查讀等閱讀方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還應加強對學生閱讀速度的訓練,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讀完文章,為學生的大量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2)猜詞能力
閱讀是個人反復思考與琢磨的過程,學生需要調動一切已有知識以達到理解語言的目的。學生在閱讀時,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生詞。在瀏覽與略讀時,我們往往會要求學生不要在生詞上糾纏,這并不意味著對生詞就應完全忽略。正確的做法應是教會學生利用構詞法及上下文線索推測詞義。
2. 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做好讀書筆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讀書筆記的內(nèi)容可分為三個方面:
(1)摘抄。摘抄精彩的詞句、片段、格言警句等,并及時進行整理。
(2)寫內(nèi)容提要。寫出文章每段的大意、列出文章的框架,也可寫出文章的“關鍵詞”,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
(3)寫讀書體會。寫閱讀感想或心得,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4)設置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所讀文章設置一些閱讀理解題,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深層理解,又便于他們相互交流學習。
三、課外閱讀的基本模式
筆者根據(jù)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年齡特點采用“自主探究”的閱讀模式和學習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學習和交流。
1. 自由閱讀
教師為學生選好課外閱讀書籍,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生活經(jīng)驗、語言運用能力,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篇章進行泛讀,記下自己認為有用或感興趣的內(nèi)容,并寫出文章大意或讀后感。這樣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分析、判斷和綜合概括能力,另一方面為學生檢查閱讀理解效果提供自我反饋信息,還便于學生在小組或班內(nèi)交流閱讀內(nèi)容,發(fā)表觀點和看法。
2. 課堂交流
為使閱讀交際化,提高學生掌握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運用獲取的信息與同學交流,從而達到互動學習的目的。每個學習小組相互交流自己記下的詞、短語、句子,然后每位同學講一至兩篇所閱讀過的文章大意或就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3 . 針對性輔導
在學生討論、交流之后,教師可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教師可就某篇文章事先設計好問題,讓小組搶答。這樣把學生的閱讀興趣推向高潮,也能核實學生獲取信息的準確性和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偏差。這些問題包括文章大意、關鍵句的理解和詞義猜測等。
4. 獎勵性評價
最后由師生共同評出閱讀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收獲顯著的小組并給予獎勵。
四、小結
課外閱讀可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和興趣愛好,教師要精心選材,合理利用課外閱讀的豐富內(nèi)容作為教學資源,對英語教學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和延伸。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處理好課外閱讀和課本的關系,從而合理有效地通過課外閱讀豐富英語教學,拓寬學習渠道。
作為英語教師要勇于進取,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具備多種能力以適應英語教學的需求。將課外閱讀合理有效地應用于英語教學中,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