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平
心靈的交流、共鳴、碰撞,都將使教育產(chǎn)生巨大的能量。缺乏教育深度和教育方式的簡單“說教”是將學生當作沒有思想感情的器物,其后果必然逐漸失去教育的功能。如果教師任何時候都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用心去體會他們的所思所想、得失成敗,教師收獲的將不僅僅是自己思想覺悟的提高,更會贏得學生的真誠理解。教育正體現(xiàn)著它的藝術性和美。在教育工作中,筆者通過探索和實踐,在這方面悟出了許多經(jīng)驗,下面結合實踐談談體會。
一、用愛心關懷學生的點滴
“春風化雨,點滴入土”。對學生的關懷不一定要掛在嘴邊,一個帶責備的表情,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個體貼的動作,都能滲透給學生教師的愛意。有強烈的自卑心和榮譽感是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希望別人按成人對待他們,然而他們又希望從長者那里得到如同對待兒童般純潔的鼓勵和愛意。學生如果長期處于冷冰冰的教育環(huán)境下,會形成漠視、敵對的不良情緒。作為教育者要用自己真摯的愛去關心學生的學習,關心學生的身體,關心他們的文化素質(zhì)和思想品德。筆者是教數(shù)學的,在課上出現(xiàn)學生回答錯誤或不會回答是常有的事,若此時刻意諷刺挖苦是無濟于事的,反而造成學生的緊張,甚至厭學。當出現(xiàn)這種情況,應該積極引導,讓學生自己回想知識點,逐漸走出困境。此時的神情是和緩的,帶著期許的,當學生回答出來后,眼神又是明朗的, 帶笑意的。也許在這個過程中不會開口表達任何的愛憎,但相信學生會從教師這里讀出對他們的濃濃的愛的鼓勵或贊許。記得有一次挺晚了,我急匆匆準備趕回家,走過教室門發(fā)現(xiàn)還有學生在打掃教室,就走了進去,學生一看見我:“唉 ,老師你怎么還沒走,你快回家吧,我們打掃好教室也馬上走了。”筆者不經(jīng)意學生會這么懂事的來為教師考慮,心不禁熱騰了起來?!芭叮曳凑矝]什么事,和你們一起掃吧,看到你們這么晚還在為班級服務,我也來!”學生們都怔怔地看著老師,笑了笑,什么也沒說,但干勁似乎更足了?!皾櫸锛殶o聲”,教育是沒有地點和時間的,對學生的關懷也都是由感而發(fā)。這長久以來都是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用細心呵護學生的尊嚴
學生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認識水平與心理發(fā)育的不平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強,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果教師不能細致地觀察學生的行為、言語的細微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教育的話,對學生的良好的思想品格、意志品格的培養(yǎng)是不利的。教師在處理各種事件上要細心,讓學生在細致的引導和分析中有所收獲,從而獲得教育的最大利潤。班上“小高”同學某天上數(shù)學課總是心不在焉,臉色僵僵的,神情很恍惚,筆者心里“咯噔”了一下,一下課,就悄悄地把他叫到辦公室,“小高,這節(jié)課你很不用心,是怎么了?”“你家發(fā)生了什么事嗎?”他站在那里臉紅紅的,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這更加讓人覺得必然有事。果不其然,沒過幾分鐘,學校書店的潘阿姨就急匆匆來找筆者了。她把情況一說,大致發(fā)生了什么就了然于胸了——小高到書店偷了本課外輔導書籍并被當場抓住。筆者覺得自己臉上也火辣辣的,恨不得把滿腔的怨氣一股腦往小高身上撒。然而多年的教育經(jīng)驗讓我覺得應該冷靜下來,既然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得把前因后果細心地問清楚。小高站在一側(cè),淚流滿面。我輕輕地用雙手把他拉過來,說:“老師希望你能把事情的經(jīng)過告訴我,同時告訴我你為什么想到偷書?”小高這才斷斷續(xù)續(xù)地把他的所思所想告訴了我。原來小高家近年來發(fā)生了很多事,經(jīng)濟極端困難,吃飯都是飽一頓餓一頓的,沒有錢買書,所以不擇手段。我決定要上他家去家訪一次。我知道他家是困難戶,可是眼前的情景比想象還要差,他父親于三年前在新疆出車禍而亡,母親在他父親“走”后就瘋了,全家5口人僅靠年邁的爺爺?shù)亩ㄑa勉強維持生活,家境極其困難,筆者把來意跟他的爺爺奶奶說了,他爺爺奶奶含著淚一個勁說是他們自己沒出息,沒能把孫子教育好。雖然情有可原,但也不能因此認為“偷書不算偷”。我要求小高寫一份認錯書,親自到書店去認錯。又把小高的特殊情況和書店潘阿姨說清楚,讓他們給他一個重新塑造自我形象的機會。小高聽到可以去認錯覺得很樂意,因為本來就想去。征得小高同意,我又在班會課上把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全班同學,讓學生一起來分析這個事件。
“小高事件”雖然很不光彩,但是偷偷摸摸地處理只會增加他的心理負擔,從而帶來更多的傷害,學生們也會因此對他“另眼相看”。在如何處理這件事上我仔細斟酌過,只有把它公開,讓學生們都認識到這只是人生的一次失誤,并不與他的人格有關。同時這也是對小高的尊重,讓他的自尊心得以呵護。又見小高時,他似乎更加對生活充滿了自信,臉上洋溢著開朗的笑容。細心的觀察和處理換來了云開日出,又一個自卑的靈魂在這里找回了自信。教育如此,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