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東
〔關鍵詞〕 生物教學;實驗;科學素養(yǎng);動手能
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7—0069—01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研究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把動眼、動手、動腦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又得到基本科學技能的訓練。生物教學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實驗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勤于思考、積極動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還要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養(yǎng)。下面我結合生物實驗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在生物實驗中加強操作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首先要讓每個學生親自動手去做每一個實驗。如顯微鏡的使用,裝片的制作等是做生物實驗的基本功,尤其是顯微鏡的使用,直接關系到實驗的成敗,可以單獨抽出兩節(jié)課進行基本功訓練,盡量使學生能夠熟練地使用顯微鏡。顯微鏡使用過程中要做到“三個一”:一是安放位置距桌邊一掌;二是對光時目(目鏡)物(物鏡)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線,光強用平面鏡,光弱用凹面鏡;三是觀察時標本對孔正中距離物鏡一厘米,視野中出現標本顏色或雜質時觀察目標即將到位,微調粗旋鏡升降,找不到目標時緩緩移動玻片標本即可找到。教師要操作規(guī)范,邊講注意事項,邊讓學生模仿操作,及時表揚動作規(guī)范的學生。其次要糾正錯誤操作,如用左眼觀察時,糾正學生用右眼觀察或閉著右眼的錯誤,轉動轉換器時,糾正用手扳物鏡的錯誤操作。這樣學生能很快對好光,觀察到標本的圖像。在制作臨時裝片的實驗中,先將擦→滴→取→展→蓋→染的實驗步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看書了解每一步的具體涵義,接著教師邊操作邊叫學生模仿操作,同時講解每一步的注意事項:滴清水時,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現氣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觀察,輕蓋防氣泡。這樣學生能很快掌握步驟要領,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中的細胞,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然后繪出細胞結構圖,完成實驗的要求和任務。單獨抽出兩節(jié)課對學生進行基本操作訓練,使每位學生對顯微鏡的使用達到熟練程度。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教育,只有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方法,才能快速提高實踐操作技能。
二、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實驗前教師要對實驗的關鍵步驟深入挖掘,提出相關問題,這些問題必須通過做實驗仔細觀察、思考才能得出結論。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有目的地去思考,能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科學素養(yǎng)。如學習“種子萌發(fā)條件”時,我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思考種子萌發(fā)可能需要的條件——水、空氣、溫度、陽光、土壤、肥料等。然后設計實驗,通過實際操作收集實驗數據和資料,探究種子萌發(fā)所需要的外部條件。在教學中要注重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通過師生互動、學生合作交流發(fā)現問題,獲取新知識。如,在講植物的生殖時,先讓學生觀察花的結構并動手解剖一朵花,再引導學生討論花的生殖結構,然后演示果實形成過程,加深學生對傳粉、受精等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思考,將觀察和思維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能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實驗教學聯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回歸生活,回歸自然,教學聯系學生生活、聯系社會實際是新課標倡導的理念。學生的生活經驗既是學生進行認知學習的基礎,又是重要的教學資源。生物實驗教學必須注重實踐性,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這要從兩方面入手:一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開發(fā)新資源開展實踐活動。二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設備,讓每一個學生認真做好每一個實驗,同時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物品設計實驗并開展實踐活動。實驗教學要從學生的身邊事和已有知識經驗入手,讓他們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踐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和交往合作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在社會生活、生產中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結協作的科學作風,從而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