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遠
本案例中,成績差的淘氣學生邵文洋因為思想品德課老師對他的態(tài)度比較客氣和正面,因而認真學習這門課程并取得很好的成績。老師借此佐證師生關(guān)系對學生的成績有直接影響,說明“好學生是夸出來的”。這樣的說法,在一定的條件下是成立的。但我們也必須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好學生都是夸出來的呢?有些時候,對某些學生適當?shù)亟o一些壓力和磨煉或許更好。
我經(jīng)常聽家長說起孩子的某一門功課特別差,是因為孩子不喜歡教那一門課的老師,于是就不愛學那一門課。對此,家長通常的反應(yīng)是對老師有意見,希望老師改正。要知道改造老師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樣的訴求基本不會有結(jié)果,最后遭殃的還是學生自己。這樣的問題,是否還有別的解決思路呢?
面對這樣的問題,家長除了去改造老師的訴求,還應(yīng)該有一個訴求,就是幫助孩子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教會孩子正確面對老師的問題。
首先,學習一門知識是自己的事情。學習是為自己而不是為老師。因此,無論喜歡不喜歡教課老師,自己都要認真學習這門課程。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寬容的心態(tài),學會體諒老師的難處,包容老師的缺點,甚至學會正面和老師溝通,學會給老師提意見和建議,甚至因為老師有問題反而更加認真地學好這門課。這樣,孩子就能慢慢擺脫感受,學會不用自己的喜好做判斷,而是用理性做判斷,學會包容,學會在困難中主動成長。如果這樣做,家長和學生都會因此而成長。關(guān)鍵問題是,很多家長自己就不寬容,不能積極主動應(yīng)對問題,自然不會這樣去引導(dǎo)孩子。
在這樣的問題面前,教師的成長空間就是要學會關(guān)愛學生,不是只關(guān)愛好學生,而是好學生差學生一起愛,沒有分別地愛。擁有這樣愛心的教師都有博大的胸懷和慈悲的心,是真正合格的教師。
這個案例自然會讓我們聯(lián)想到孩子的教育方式問題。雖說我們都認同“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是我們也經(jīng)常會聽人說“油鹽出好菜,棍棒出好人”。有人說得更夸張:“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可是你說嚴格管教好吧,很多家長把孩子掐得雞飛狗跳也沒見成效;你說賞識教育好吧,有些家長把孩子夸得飛上天都不行。這樣就搞得很多家長無所適從。這個本來就說不清楚的問題,加上最近“虎媽”“狼爸”成功教育故事被熱炒,又一度熱鬧起來,專家學者們也紛紛借題發(fā)揮,眾說紛紜。對孩子到底是嚴格管教好,還是多加賞識好?這個問題仍然掛在墻上有待解決。
說到底,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教育方法好的問題。到底是“虎媽”“狼爸”的嚴格磨煉教育好,還是寬容開明的賞識教育好?
這樣問問題一般是沒有正確答案的。為什么呢?就像一種病,你問吃哪一種藥比較好。要知道病人的情況不同,就需要用不同的藥。原來,答案是“合適就好”。但是,如果我們僅僅說到這里為止而不給大家講清楚到底什么情況該用什么藥,說了也等于沒說,還是不能解決問題。
其實磨煉教育好還是賞識教育好,主要還是看孩子是處于被動成長階段還是主動成長階段。被動成長的孩子對外界條件依賴性比較強,比較感性,注重感受。他們學得好不好依賴于老師教得好不好,而且還取決于他們喜不喜歡老師。這些孩子,就需要多用賞識來激發(fā)和保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實很多成年人都還一直是停留在這個階段,精神的主動性沒有發(fā)育好。而那些處于主動成長階段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是積極主動和有目的的。他們的學習,不會受老師講得好不好、他喜不喜歡老師的影響,他會積極主動地利用老師的幫助來學習。這樣的孩子,你賞識他,他會開心;你磨煉他,他會發(fā)奮。如果你對能力弱、敏感的孩子嚴格要求,他們就會抵抗或受傷;如果你對積極主動的孩子一味賞識,他們也會因為缺乏磨煉而發(fā)育不全。
因此,養(yǎng)蟲寶寶,你除了呵護別無選擇。喂養(yǎng)雄鷹,幼小時需要呵護;到它能爬時,就要觸動它行走;當它能行走時,就要引導(dǎo)它飛翔,到風雨中去搏擊長空。
再深一層說,無論賞識教育還是磨煉教育,都有一定的要領(lǐng)和技巧,一定要慎用和會用。不適當?shù)厥褂?,無論你用什么方法都不靈光。比如賞識教育,一定要有根據(jù),要發(fā)現(xiàn)真正的閃光點,要適度,不能無中生有,也不能過分夸大。再說磨煉教育,應(yīng)該不是出于情緒,不是簡單粗暴的要求和訓斥,而是提出適當嚴格的要求,佐以貌似粗暴的督促,讓孩子一發(fā)力就能夠達到目標。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能接受磨煉教育的孩子,通常都比較優(yōu)秀,心態(tài)較好,能夠正確和積極地應(yīng)對問題。他們實際上并沒有多少機會受到處罰,因為他們已經(jīng)把自己管理得比較好。比如“虎媽”就說,她不能居功。她不覺得索菲亞被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錄取與她的教養(yǎng)方式有關(guān),她覺得這百分之百是索菲亞自己努力的結(jié)果。從“虎媽”的故事看,她嚴格但并不粗暴,她非常用心和善于管理,更像一個嚴格的生命成長教練。
貌似兇悍的“狼爸”也說,打孩子不是像說的那么簡單。根據(jù)他的經(jīng)驗,要打得科學、打出藝術(shù)并不容易。那什么是科學地打呢?他認為,是明家規(guī)、定尺度的家法。孩子們知道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錯的,錯的是新錯還是重犯。錯了打哪里,打多少下,打的時候不能有不良的反應(yīng)。打完之后要孩子表述受罰后下定的決心。
大家一定要注意,從媒體中了解到的“虎媽”“狼爸”的兇悍是有一些夸張成分的。大家通常只看到“兇悍”的表象,而沒有看到這個夸張的表象后面真正精彩的實質(zhì),也就是他們成功的原因:第一,他們自己很優(yōu)秀,以身作則,本身就是很好的榜樣。第二,他們不僅關(guān)愛和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有一些嚴格訓練的技巧和嚴謹管理的方法。很多家長自己不學習,整天打麻將、約飯局,平時對孩子的成長細節(jié)不管不問,也不善于引導(dǎo),只會簡單粗暴地向孩子要結(jié)果,一旦成績不好就如狼似虎。他們的“虎狼”境界和“虎媽”“狼爸”的“虎狼”境界,簡直有天壤之別。如果家長們看不到“兇悍”背后的實質(zhì),而只是簡單地學習“兇悍”,就是典型的東施效顰。
教育方法,不僅要選得對,還要用得好。
成功絕對可以復(fù)制,就看你會不會復(fù)制,有沒有復(fù)制到關(guān)鍵的部位。
(本欄責編 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