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峰
當前,很多中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來保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
一、學校要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創(chuàng)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yōu)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應該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在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幽雅、舒適的校園環(huán)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心理影響。校園中的花草、名人雕像、名人名言等,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會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我們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還配備了專職的心理咨詢師。學生通過心理咨詢,傾吐和宣泄內心的積郁,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行為咨詢方法的先驅者克羅姆布魯茲曾指出,咨詢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求幫助的那些問題。學校的心理咨詢師要給予來咨詢的學生溫暖,指導他們自我調控,還要詳細了解學生的各種情況,尊重、理解學生,保護他們的隱私,做到既是學生的傾聽者,又是學生的咨詢顧問,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除此之外,學校還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不定期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切實發(fā)揮班主任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學生健全的人格、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與班主任工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班主任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育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改變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二、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fā)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問題學生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yǎng)方式等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家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
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
重視對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導,加大對家庭精神文化生活的投入。注意鍛煉孩子的吃苦耐勞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困難、障礙讓孩子去經(jīng)歷,增強其自信,磨煉其意志,培養(yǎng)其獨立人格。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中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分析、創(chuàng)造、審美等能力。
尊重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為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們當做私有財產(chǎn),愛之則寵,恨之則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溺愛型和打罵型的教養(yǎng)方式可直接導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發(fā)生。家長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進行思想交流,多給予鼓勵。這樣孩子在被愛、被尊重的環(huán)境中成長,他也必然知道怎樣去愛別人、尊重別人。
三、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環(huán)境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離不開學校的引導、家庭的呵護,也離不開社會環(huán)境的熏陶。社會環(huán)境會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社會各界應關心青少年的成長,配合學校、家庭,來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成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據(jù)調查,某校30%的初中生認為社會不良現(xiàn)象對其心理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湖北某縣一個中學生因看到過多的社會陰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殺身亡……我們的社會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減少不良思想文化對青少年的腐蝕和滲透,減少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發(fā)生,比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書刊、香煙及不合法藥品。我們要為青少年的成長建立一個立體的保護網(wǎng),還青少年一片潔凈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