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
摘 要 閱讀教學中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是教學時首先思考的話題。它是在教學雙方在教學實踐中現(xiàn)實地生成出來的,因此決定教學內(nèi)容的除了課程目標之外,更為重要的就是學生。重讀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名篇《春》,教學設(shè)計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知識的基礎(chǔ)上,確定教學內(nèi)容,從而建構(gòu)新的意義。
關(guān)鍵詞 教學內(nèi)容 學生 建構(gòu)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What to Teac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ow to Teach" in Reading Courses
——Teaching Case of "Spring"
ZHANG Li
(Hubei Gong'an Jinshi Middle School, Jingzhou, Hubei 434316)
Abstract The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of reading teaching is the topic of the first thought. It is generated out of reality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refore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in addition to course objectives, the more important is the students. Re-read the classic popular famous "Spr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knowledge, to determine the course content, to construct new meaning.
Key words teaching content; student; construct
1 問題背景
《春》是朱自清先生膾炙人口的名篇,也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傳統(tǒng)篇目,很多教師都把它當作公開課的首選,許多名家也都執(zhí)教過此文。面對這樣經(jīng)典的課文,有太多的資料和教學方案可以借鑒,但似乎又覺得這些與文本、與學生的實際有一定的距離。怎么辦呢?我立在《春》的門前徘徊。暫時撇開教參及所查找到的課例等相關(guān)資料,再次潛入到文本之中去吧!
教學內(nèi)容似乎有了著落,但在課堂中該怎樣呈現(xiàn)呢?即如何把這些內(nèi)容內(nèi)化到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中去,從而建構(gòu)新的意義呢?我想,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對《春》這篇文章的知識把握情況,盡量做到學生已知的,課堂上不講,學生未知的但應該知道的,我們必須重錘敲打。
2 案例設(shè)計與反思
片段一:這篇課文在小學六年級時大家就已學過,相信同學們肯定會有很深的印象。現(xiàn)在請大家談談從小學的課堂中學到了什么?”
讓學生就課文回憶小學時所學的內(nèi)容,學生的興趣很濃,個個都搶著發(fā)言,生怕別人搶了自己想說的。有的說“作者通過盼春——繪春——贊春,寫出對春天的獨特感受”,有的說“通過描寫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中的人,寫出生機盎然的春天”,有的說“作者運用不同的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等進行描寫,寫出春天的特點”,有的說“這篇文章的語言特別優(yōu)美,運用的許多的修辭如比喻、排比等”……學生的回答異彩紛呈,有涉及到內(nèi)容的,有涉及到手法的,也有涉及到語言的。
反思:因為在這些話語中始終都有一種孩子氣的感覺滲透其間,你能找出課文中哪些詞句讓我們感受到這一點呢?”也許這個問題本身貼近學生的生活,也許文章的這種童真、童趣已被學生感受到,接下去的課堂特別的活躍。的確大出我所料,這樣迫使我在課堂上對原先的教學設(shè)計馬上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從而使課堂教學朝更深入的方向發(fā)展。
片段二:在對學生的回答作簡要的概括后,我及時調(diào)整了教學思路,向?qū)W生拋出第二個問題,“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為他編撰的中學語文課本而寫的,寫在1933年,當時他已經(jīng)三十左右了,但我們今天讀起來絲毫感覺不到像而立之年的人說的話,反而覺得特別的親切,這是為什么呢?
生1:“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偷偷地”、“鉆”,用擬人化的手法,不僅寫出了小草在不知不覺中生長出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也使我想起了小時候在媽媽找不到我而焦急,我突然出現(xiàn)的情境。這種孩子式的調(diào)皮體現(xiàn)了出來。
生2:“坐著,躺著……草軟綿綿的。”我看這些活動像是兒童的,如打兩個滾,捉幾回迷藏都是孩子們的事。這里的喜悅,是調(diào)皮的,活潑的,天真的,淘氣的,頑皮的。
生3: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開花像“趕趟兒”似的,花下蜜蜂嗡嗡地“鬧”著,我覺得有一種孩子氣的感覺滲透其間,因為這種熱鬧的,開心的感覺雖然成人也有,但是沒有這么單純,不像孩子那樣少見多喜。
學生的精彩還想繼續(xù),無奈這只是45分鐘的課堂,我不得不打斷,然后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覺得要表現(xiàn)一種孩子氣的感覺,在語言的表達上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話未說完,反應敏捷的幾個同學就已舉手?!耙虾⒆拥慕?jīng)驗,不能太成人化”、“要模仿兒童的語氣、語調(diào)”、“句式盡可能簡單”等。對學生的回答作了點評后,我引導學生抓住一些具體的句子品讀,起家一步讓學生體會其特點。
反思:從學生的交流和有感情的朗讀中,我漸漸的意識到他們對蘊含其中的童真童趣,已經(jīng)有了更深刻的領(lǐng)會。
片段三: “現(xiàn)代著名作家郁達夫曾說,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滿貯著那一種詩意。的確,讀他的《春》我們所感受到的童真童趣就洋溢在這富有詩情畫意的文字之間,當你讀到文章的一些詞句的時候,你能聯(lián)想到哪些熟悉的古典詩詞呢?
話音剛落。教室便沸騰開來?!袄蠋煟覐摹〔萃低怠瓭M是的中想到了‘草色遙看近卻無?!薄拔覐摹ㄏ鲁汕С砂俚拿鄯洹w來飛去中想到了‘留連戲蝶時時舞?!薄拔覐摹1成夏镣亩痰选懏敭斨氲搅恕镣T黃牛,歌聲振林越。”“我從‘天上的風箏漸漸多起來……想到‘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薄?/p>
反思:我在感嘆學生古詩詞積累豐厚的同時,為學生能夠巧妙地把這些古詩詞與課文熟練的結(jié)合起來而佩服。
片段四:“朱自清作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在他的散文《春》的字里行間,我們在感受到這撲面而來的詩意同時,還似乎能看到他用那枝生花妙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春的畫卷。你能任選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全景其中的一幅圖畫進行想象式的描繪嗎?
在學生經(jīng)過的5分鐘的思考后,個別同學開始舉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學生舉手了。
生1:我選春雨。春雨真美,你看,它晶瑩的身體為屋頂罩上了一層薄煙,灑給大地一片歡笑;春雨真靜,你聽,只有發(fā)亮的小草在竊竊私語,只有朦朧的燈光在暗暗歌唱。
生2:我選春草。春草真美,抬望眼,碧草成片,嬉笑聲連天;你看它,有如頑童,嬉笑玩耍,享受天倫之樂;風悄悄,草綿綿,碧草上,生機頓現(xiàn)。
生3:我選春花。春花真美,我只感覺自己當時就在春天的花園里漫步。綠的草,五彩的花,還有嗡嗡的蜜蜂,美麗的蝴蝶在我的身邊飛來飛去的,春風輕撫著我,陽光親吻著我,仿佛來到了仙境。……
反思:特級教師陳鐘梁先生曾說“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重要;語文教師不要在教學方法上過多地糾纏,而要在教學內(nèi)容上注重開拓”。王榮生教授也指出“‘怎么教服務于‘教什么,語文課堂教學的失敗、無效,問題主要出在教學內(nèi)容上。一堂語文課,如果沒有合宜的教學內(nèi)容,那么無論在教學方法上玩什么花招、樹什么大旗,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語文課”。因此,在教學中,教給學生什么,即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應該成為我們教師在教學時首先要思考的話題。
3 結(jié)語
做正確的事情永遠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這句話可以歸納為“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