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裕嘉
“魚目混珠”出自魏伯陽的《參同契》:“魚目豈為珠,蓬嵩不成賈”?!棒~目混珠”的意思是用魚眼睛摻雜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亂真。
而“魚龍混雜”出自唐代的《漁父》詞:“風攪長空浪攪風,魚龍混雜一川中?!薄棒~龍混雜”比喻各色各樣的人混在一起,好壞難分。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也用到了這個成語:“現(xiàn)在人多手亂。魚龍混雜,倒是這么著,他們也洗洗清?!?/p>
可見,雖然都是一個“混”字,但“魚目混珠”是講“真假”,“魚龍混雜”是講“好壞”。
人們常常把“魚龍混雜”與“魚目混珠”這兩個威語用混,例如有這樣一則新聞:“北京綠色食品魚龍混雜?!边@里的“魚龍混雜”用得是否恰當呢?其實,“魚龍混雜”適用的對象只能是人而不是物、在難分好歹真假、囑人提高警惕的情況下可使用。而“北京綠色食品魚龍混雜”這則標題新聞的主語是“綠色食品”,是物不是人,說“魚龍混雜”顯然是錯了。之所以致誤,是因為混淆了“魚龍混雜”與“魚目混珠”兩個成語的用法。所以,“北京綠色食品魚龍混雜”中的“魚龍混雜”應(yīng)該改為“魚目混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