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萍 宋宏權
在持續(xù)開展了一段時間的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我們七年級語文組的老師們深刻體會到: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要達到預期目標,就要有充裕的時間給予效果上的保障,但討論次數(shù)不能過于頻繁,過于頻繁就會削弱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反饋,同時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反之,如果在學生還沒有充分展開討論交流時,教師來個“緊急剎車”,這樣的合作學習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在課堂上要舍得花時間去討論有價值的問題,對于一些無討論價值的問題,教師應適時點撥,以免浪費時間。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對傳統(tǒng)的全班教學的全部取代,而是一種全班教學受到抑制時,通過積極主動的小組合作學習而非個人學習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持續(xù)學習的輔助手段。因而,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一定要把握好學習的頻率和持續(xù)時間。
一、把握好合作的次數(shù)
就初中語文課內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言,一節(jié)課用上好幾次小組合作,或者不分難易、不分輕重地泛用小組合作,那么學生的興趣便會減弱,產(chǎn)生厭煩心理;程序化的討論也會讓他們體驗不到合作的快樂和成就感,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經(jīng)過這學期以來的借鑒、實踐與摸索,我認為在語文課堂上開展一到兩次小組合作為宜。如果進行兩次以上的話,討論交流及展示的時間就難以保證了,達不到討論有深度、展示有廣度的預期效果。在我們聽過的公開課、打磨課中,有部分教師開展了三到四次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是前一到兩次效果較好,后面的幾次就因受到了時間的限制而草草收場。畢竟就語文課而言,我們要呈現(xiàn)給學生或者聽者一篇文本的完整解讀,不一定面面俱到,但要力求凸顯其重難點。
二、控制好討論的題量
量決定質,單次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題量決定合作學習的效率。過多過繁的題目首先會從心理上對學生造成畏難情緒,降低了他們合作的積極性;同時也會造成單次合作學習時間過長,學生精力分散,或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得要領等不良現(xiàn)象。
在語文課堂中,根據(jù)教學的目標及重難點,單次小組合作學習一般設計一到三個討論題,不宜過多。例如,在七二班譚金花老師執(zhí)教的《孫權勸學》中,在理解字詞疏通文意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結合學生學情及文言文的特點,精心設計了以下三個合作學習的題目: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理解重點字詞,積累古今異義的詞語;找出文中成語,并理解意思。在聽課時我觀察到,學生能抓住題目中的要點進行獨學和交流,有效地解決古今異義詞、成語等教學重點。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若題量過大,還會出現(xiàn)避重就輕、選易棄難的現(xiàn)象。當全班展示時,就會造成簡單的問題答案雷同、稍難的題無人問津的局面,不利于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三、設計好題目的要求
討論題的內容表述以及溫馨提示的要求都是學生操作小組合作學習的導向,直接關系到合作學習的進程和效果。
我在七五班執(zhí)教《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一課時對這一點深有感觸。在第一個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走近福樓拜”中,我給出了這樣一道探究題“找出你喜歡的描寫福樓拜肖像、語言、行動的語句,用心讀一讀,并說說你對福樓拜的認識”。五分鐘之后進行展示時,有的同學只讀出了描寫肖像或動作的語句,未進行人物形象的分析;有的同學先讀語句后賞析,卻前后并不一致;更有甚者不知如何表述……課下反思,發(fā)現(xiàn)問題不在于學生,而在于我給出的問題過于籠統(tǒng),沒有明確的指導性。在七一班進行第二次授課時,我根據(jù)李宇紅老師的建議進行了問題的修改:“用不同符號分別劃出描寫福樓拜肖像、語言、動作的句子,讀一讀,品一品,賞析人物形象。例:我從(‘門鈴一響……他總是親自去開門)這一處(動作)描寫中,讀出了一個(熱情好客)的福樓拜?!边@樣一來,學生摸著了門道,不放過任何一處對于福樓拜的描寫,品出了一個“熱情好客、博學善辯、和藹可親、開朗豪放”的福樓拜,合作學習的效果有了明顯改善。
教師在設計溫馨提示語時,一定要明確指出課文朗讀或問題討論的流程,交流展示的方式方法等,以便于學生操作,節(jié)約時間。
四、調整好討論的時間
近段時間聽課發(fā)現(xiàn),語文課堂上的一次小組合作學習一般用時在12——15分鐘,包括個人獨學——小組合作——充分展示這三個完整的環(huán)節(jié)。
為了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教師首先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小組訓練有素,如獨學需邊思考邊做筆記、合作交流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如4號—3號—2號—1號)來進行、合作完成后舉手示意奪得發(fā)言權等諸多方面,以避免時間上的拖延與浪費。
其次,在合作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巡察,一是了解各組的討論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二是對個別進展遲緩的小組有針對性地進行方法指導和點撥,以盡可能地達到同步展示。
讓我們從語文課堂教學這一整體著眼,從把握合作學習頻率這一小處著手,積極地將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變成一種生生、師生不斷“對話”與“協(xié)作”的過程,努力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責任編輯 劉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