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朝暉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和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活動中采用的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的總稱。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在新課程理念下各種新教學方法應運而出,案例教學就是其中的一種。鄭金洲說:“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法可界定為通過對一個具體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一定意義上它是與講授法相對立的?!?/p>
一、案例教學的實施環(huán)節(jié)
案例教學的課堂教學階段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案例的展示,案例的分析討論,案例的全班交流,案例的小結。
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教師印發(fā)的案例讓學生直接閱讀,并利用多媒體呈現案例,模擬再現實際情景;將案例編成劇本,學生分角色表演;通過辯論會、模擬法庭、記者采訪等形式展現。但不管使用何種展示方式,教師都應盡可能地讓學生盡快進入案例或情境當中,為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動做好充分準備。
在學生充分了解了案例之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情況設計疑難問題或是引導學生閱讀發(fā)現問題。對于那些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交流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相互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案例交流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教師可以作一個簡短的小結。對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來的典型思維給予合理的評價,對案例本身蘊含的道理或問題進行小結,小結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再次遇到類似問題或現象時的分析、解決的經驗與能力。教師也可以將案例問題拓展開,使學生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繼續(xù)進行深入而廣泛的思考。
二、案例教學法的價值取向
案例教學強調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好奇心,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大膽質疑,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案例教學中對問題的分析、解決往往不設標準答案,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教師就應該予以肯定。所以案例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案例教學的實施要點
1.選擇案例
案例教學法的意圖在于幫助學生將課本內容與現實生活充分結合,落實“以生活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以育人為宗旨”的學科教育理念,讓學生潛移默化地獲得知識,在心靈深處認可某種良好品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案例質量將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那么如何選取一個或幾個最適合于本次教學的案例呢?要解決案例是否能夠貼近學生的問題除了教師和專家要收集、編寫案例之外,教師還必須深入地了解學生,要求學生制作案例本,收集相關的案例。
案例應該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中某種具體情景真實可信的描述,并要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與學生的思想狀況、認知水平相符。案例要包含有復雜的、具有啟發(fā)性的或可以探究的問題,讓學生用案例中所蘊含的道理教育自己,甚至還可以用案例教學中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難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選用的案例應該緊跟社會形勢,切中學生的關注點、興奮點,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討論興趣??傊咐倪x擇要做到“新、近、真、精”。
2.引導學生積極討論
教師要充分預設,引導學生動態(tài)形成,案例教學中學生活動占據了大部分,課堂上經常會有意外的情況發(fā)生,這要求教師對課堂情況有充分的預見性,事先充分了解學生,預想課堂可能出現的情況、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案例設計的問題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漸進式提問,盡量羅列問題的答案。當討論深入進行時,會有新觀點不停地被提出來,大家的討論話題有時候可能很散亂,教師可以想辦法把它整合起來,使討論更集中。
案例討論討論中,常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出現僵局,如有的學生不愿意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有的學生拒絕回答問題或與他人合作;二是發(fā)言游離主題;三是學生提出的問題會超出教師的課前預設范圍。
出現這幾種情況應當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并切實采取措施。為了避免冷場,教師要營造一個輕松、民主、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就不同觀點展開爭論、辯論,并做開場白式的動員,鼓勵同學暢所欲言。當討論出現冷場時,教師講明案例要討論的問題,指出方向,起到點醒催化的作用。當討論背離主題或在一些枝節(jié)問題上糾纏不休時,教師要有良好的掌控課堂的能力,適時控制課堂。
3.教師要正確定位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處于指導者、協調者的地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防止教師的缺位或者越位。
教師缺位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師對案例沒有選擇,隨意性較強,組織討論時不加以正確引導,導致課堂課堂討論效果不佳;二是教師“新瓶裝舊酒”做表面文章,依然沿襲傳統教學模式和思維方式,只是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為補充和說明,教師并未從方法、內容體系上進行根本性變革,自然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4.多種教學方法綜合使用
案例教學在單位教學時間內,傳授知識效率不高。從理論上說,運用案例教學法,能把大量理論化、抽象化的知識或道理通過形象化、具體化、生活化的案例展示出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所學知識,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案例教學讓學生在討論中充分發(fā)表各自見解,若組織不好,就產生低效率傳授知識的結果。一個班級的學生越多,這種缺陷表現得就越突出。此外,案例教學是通過案例使學生在某個知識點上深入探究,所授知識的點狀和片段性,是案例教學的一重大缺陷。采用案例教學法傳授知識是通過具體案例讓學生對某個或某幾個知識點深入地學習鉆研,能夠讓學生在某個知識點上獲得感性的深刻認識,卻難以向學生系統闡述完整的知識結構全貌。這就直接影響到案例教學的使用范圍和適用對象。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案例教學的時間比例,即一要避免比例過小,在完成基本教學內容之后,僅用案例說明、佐證教學內容,沒有充裕的時間引導學生針對案例進行分析、交流。二是比例過大。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傳統教學法,大量地列舉案例,甚至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上成案例課、故事會,讓知識服務于案例,違背案例教學法的實質和本意。為避免上述情況發(fā)生,教師在案例教學的應用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時間的安排。保證學生能直接參與教學活動,有時間還要對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在應用過程中要注意與傳統教學方法和其他教學方法的比例(案例在整個教學內容中的比例一般不宜超過三分之一,要把具有直觀性、生動性的案例與教材結合起來,既不能讓案例脫離教材,又不能用案例代替教材,這樣才能達到科學性、知識性、主動性和趣味性的統一,較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任務。
總之,在當前形勢下,科學地運用案例教學法,以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是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的,對提高教學質量能有顯著作用。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案例教學法只是教學方法中的一種,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進行科學的應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優(yōu)勢。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地以一種教法替代另一種教法,而是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的優(yōu)化組合和綜合運用,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