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讓學生有更多的機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力求使更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反思和自我評價。圍繞新課標要求,下冶一中化學教師常直紅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借鑒學案教學設計理論,吸取洋思之精華,結合學校教育的實際,實踐并總結了“化學學案導學”模式,解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參與、自主學習為主體地位的問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也實現了兩個前置:即學習前置和問題前置,使學生能夠在學案的引導之下,通過自學、課堂提高、達標反饋、課后延伸等環(huán)節(jié)的調控,降低學習難度。而教師則借助“學案導學”這一策略,能夠將教材有機整合,精心設計,合理調控課堂教學中“教”與“學”,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饋等學習活動,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一、實踐中形成的對學案導學的認識
1.學案導學“導”是關鍵。
鑒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局限性,要想讓學生能利用學案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師在學案中的“導”,可以說是“學案導學”的關鍵所在。“導”既包括導入新課、導入問題情景、導入學習過程,又包括深層次的學習方法指導、思維方式引導、交流發(fā)言開導和組織學生互助學習,等等。總之,“導”貫穿學習的整個過程,教師編寫學案是門值得深究的學問。
2.學案導學“自主學習”是基石。
學生依案自學,是學案導學的出發(fā)點,也是交流互助的基礎,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充分依案研讀課本,嘗試解決疑難問題。當然,教師要在學案中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方法,給他們研讀課本、解決問題鋪設道路,以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
3.學案導學“小組互助學習”是捷徑。
教師要想卸下“講”的包袱,充分發(fā)揮“導”的效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互助學習是教學水平的體現,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捷徑。為此,教師在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的前提下,應及時、靈活、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互助學習,讓學生相互交流、相互釋疑,然后教師對學生普遍的疑難精講點撥,既調動了學生,又解放了老師。
4.“學案導學,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思想要突出“三為主”:“學為主體、疑為主軸、展為主導”。
(1)學為主體就是把教室變成學室。在課堂上的活動一切都圍繞學生如何學,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關注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興趣、參與度及是否圍繞學習目標積極有效地學習。把課堂上學生聽講、理解、模仿、練習變成學生自主看書、動手、動腦、討論、探究、發(fā)現、感悟的學習過程。
(2)疑為主軸就是學生質疑、師生互動。根據學生對學案上“自主探究:”這一部分問題的處理情況,可分為學生之間的質疑和師生之間的質疑。疑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愿望的動力源泉。設疑、質疑、解疑是一堂課上使學生實現發(fā)展、達到目標的主渠道,疑是新課堂教學的主軸。
(3)展為主導就是學生展示、難點精講。學案課堂十分重視展示。展示既是為了解決學習內驅力的問題,又是為了驗證學習的效果。開放課堂前期可嘗試這樣做,培植一些展示明星,發(fā)揮“鯰魚效應”,以此帶動其他同學積極參與。但隨著課改的深入,必須及時杜絕“明星展示”現象。因為課堂是全體學生的,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fā),課堂應該向“弱勢群體”傾斜,爭取人人參與、個個展示。
展示不是教學的目的,展示僅僅是“學”的手段。如果單純?yōu)榱苏故径故净蛘呖桃饨档徒虒W難度,讓所有學生排排坐吃果果,一個個輪著展示,那么展示豈不影響進度、降低教學效率?
到底哪些問題需要展示?我認為:這不能僅靠教師的經驗和主觀判斷,教師要根據“學情”決定,需要展示時再組織展示。學案課堂的展示分為組內“小展示”和班內“大展示”。每一種展示都不應拘泥于教師的預設,而應視學情而定,是現場生成的。教師假如缺少這份臨場應變的功力,就很難有真正的課堂生成。傳統(tǒng)課堂與學案課堂最大區(qū)別恰在于“生成”二字上。
二、學案編寫流程和應注意的問題
學案編寫的流程為:個備學案預案→集體研討→修訂→個性化學案→課后深化。
編寫時應注意:(1)注意廣泛搜集、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如圖像圖表、試題試卷、資料課件、社會熱點等,在此基礎上對教學的組織形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作出科學合理的安排。(2)設計時想學生所想、疑學生所疑,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緊扣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教科書,做到生課熟備、熟課生備,精心整合教學內容;(3)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體現新課程理念,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傊?,“學案”在設計時要求教師深入淺出,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學生要能夠深入淺出,摸著“石頭”過河,步步為營,逼近目標。
三、學案教學的教學模式
1.學案引導,學生自主。
此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明確學習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實現符合課程標準要求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性學習目標;主要特色是學生個體利用人、書、網絡、實驗室等各種資源,展開有計劃、有步驟、可檢測的自主學習。
2.學生討論,師生、生生互動。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達成個性化發(fā)展性學習目標,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主要特色是學生小組利用各種資源,展開基于項目學習為主的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教師精講。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任務是通過小組學習成果的展示、交流與分享,達到展示成果、互相交流、互相激勵、共同提高的目的。主要特色是按照成果展示的要求,打造一場自我展示、相互激勵、共同分享的完美盛宴。
4.達標檢測,總結提高。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測評與矯正”達到全面完成學習目標的目的。主要特色是全員全面達標、由局部的學習到系統(tǒng)的理性梳理、由課內學習拓展到課外探究。
四、研究與反思
1.通過課堂實踐發(fā)現每個學習目標設置的四個級別還有待改進,使之更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
2.為學生自學準備的課本所有實驗視頻雖然簡單高效,卻使實驗的功能弱化,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探究的素養(yǎng)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基于此,想方設法激勵學生參與實驗的探究、改進和創(chuàng)新是今后相當艱巨的任務。
3.導學案的使用需要占用大量的時間,在學生自學時間安排、能力訓練形式及課堂組織教學方面,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