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 《同步閱讀》采取與教科書單元專題同步的編排方式,滿足了學生們的閱讀愿望和閱讀需求,引導學生將課內的語文學習,在課外進一步延伸、拓展和運用。如何有效地使用好文本,構建語文教科書與同步閱讀一體化教學模式,合理利用這些資源為語文教學服務,用盡可能短的時間把學生的目光從語文教材中引向更為廣博的閱讀天地,作者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 課外閱讀《同步閱讀》切入點有效整合
《語文課標準》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對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提出了不少于145萬字的目標。一個人語文能力的提高,僅靠教科書是不可能的,提高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師所認識和接受,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學生課外閱讀缺少指導,課堂內外閱讀脫節(jié)。要開展“班級讀書會”,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就需要師生共讀一本書,以便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閱讀交流和討論?!锻介喿x》滿足了學生們的閱讀愿望和閱讀需求,采取與教科書單元專題同步的編排方式,引導學生將課內學習的語文知識,在課外得以延伸、拓展和運用。
要使課外閱讀收到一定的實效,離不開老師的正確指導。如何有效地使用好文本,構建語文教科書與同步閱讀一體化教學模式,合理利用這些資源為語文教學服務?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我力求用盡可能短的時間把學生的目光從語文教材中引向更為廣博的閱讀天地,找到課內教材與同步閱讀的連接點、切入點,實現(xiàn)有效整合。下面結合自己在使用三年級同步閱讀教材時對部分單元所做的一些教學嘗試,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同組課文中,課文體裁相同,可進行課后拓展閱讀。
三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以“名人故事”為專題。語文課本安排了4篇課文:《灰雀》《小攝影師》《奇怪的大石頭》《我不能失信》,《同步閱讀》,教材安排了8篇課文:《特殊的禮物》《他從雨中來》《葉軍長在巖寺》《拆表的故事》《我們心連心》《蔡文姬學琴》《畢加索與和平鴿》《愛迪生》。以上12篇課文內容豐富,取材廣泛,人物涵蓋古今中外,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時期的名人所具有的與眾不同的人格特質,閃現(xiàn)出偉大的人性光輝。學生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精神的鼓舞。在教學完本組課文后,同步指導學生重點閱讀《同步閱讀》中的《特殊的禮物》《他從雨中來》《葉軍長在巖寺》,學生結合在課內習得的學習方法,課后進行自主閱讀,并將自己的閱讀成果填寫在《閱讀記錄表》中,通過課外閱讀,調動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積極性,發(fā)揮這些故事對學生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課堂上給學生搭設展示閱讀收獲的平臺,重點引導學生交流課外閱讀感受。《同步閱讀》中的其他五篇,可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從而感受名人的崇高品質。
二、同組課文中,可根據(jù)體裁的不同,將課本內容與《同步閱讀》課本中的內容有機融合。
三年級上冊第五組課文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專題,由《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4篇課文組成。課文體裁多樣,內容豐富,有生活中的人物故事,有古代神話故事,有古代建筑、古代藝術,等等?!锻介喿x》緊跟教材安排了6篇古代人物故事:《黃帝的傳說》《大禹治水》《能言善辯的孔融》《楊萬里拜兒童為師》《暖足》《法式善敏對熟師》,1篇古代神話故事:《宣紙的傳說》,2篇古代建筑、藝術方面的文章:《徽州天井》《盧溝橋的獅子》。在教學完《孔子拜師》后,指導學生精讀《同步閱讀》中的《黃帝的傳說》《大禹治水》《能言善辯的孔融》《楊萬里拜兒童為師》4篇文章,在課內搭建閱讀交流平臺,剩下2篇人物故事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在教學完《盤古開天地》后,自主閱讀《宣紙的傳說》;在教學完《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后,讓學生課外自主閱讀《徽州天井》《盧溝橋的獅子》。學生將《同步閱讀》中的文章作為補充閱讀材料,通過閱讀更多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的閱讀情況,可適時開展“讀書交流會”,交流學生讀書的感受。
三、《同步閱讀》中的些文章可以在課前或課中閱讀,有選擇性地使用,對課堂教學起輔助作用。
如三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美麗的秋天”中有一篇課文《風箏》,《同步閱讀》中也有一篇《風箏》,課題相同,這兩篇課文有什么異同呢?我們就可進行一個對比閱讀。在學習完課本中的《風箏》后,我引導學生:“我們的《同步閱讀》課本中也有一篇題為《風箏》的課文,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看它們在寫法上、內容上有哪些異同。”其他篇目,可在學完本組課文后,把它們作為朗讀材料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因為本組課文語言優(yōu)美,學生可通過朗讀感受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背誦中積累語言,從而將課內與課外有效結合起來。三年級下冊第八組課文“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在學習古詩《嫦娥》前,布置學生閱讀《同步閱讀》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意思。
教無定法,教師要因文而異,根據(jù)課內閱讀教學的需要,在帶領學生學習教材的同時,合理鏈接到《同步閱讀》,指導他們讀好里面的文章。將課內延伸到課外,充分有效地將教材激活,引導學生在書海里暢游,享受讀書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