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新 阮錦榮 馮幫強
[摘要] 目的 探討多層螺旋CT(MSCT)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 方法 分析手術或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證實的32例主動脈夾層(AD)患者的多層螺旋CT掃描結果。 結果 32例患者均被確診,并顯示明確的真假腔,DeBakey分型屬于Ⅰ型12例,Ⅱ型2例,Ⅲ型18例。 結論 MSCT具有可靠、安全無創(chuàng)的優(yōu)點,對AD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應作為檢查AD可靠的方法。
[關鍵詞] 多層螺旋CT;主動脈夾層;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814.4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4—0091—02
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AD),是由于主動脈內(nèi)膜在長期受到異常血流動力沖擊下形成局部撕裂,并逐步剝離、擴展,在動脈內(nèi)形成真、假兩腔,進而臨床上出現(xiàn)一些列典型表現(xiàn)。如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出現(xiàn)破裂的可能性很大,死亡率非常高[1]。多層螺旋CT(multisliceCT,MSCT)可進行大范圍掃描,具有成像速度快,單次掃描可獲得重建不同層厚圖像數(shù)據(jù)等特點,并在辨別真假腔方面可根據(jù)不同密度作出準確判定,因此在AD的診斷中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本文在分析總結近年來住院及門診32例AD的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影像學表現(xiàn)的基礎上,探討其在主動脈夾層中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期間確診為主動脈夾層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齡33~79歲,平均59.3歲,其中門診患者6例,住院患者26例。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突發(fā)的、劇烈的、胸背部,撕裂樣疼痛。少數(shù)患者有心衰、暈厥。其中28例伴有長期高血壓病史。
1.2 檢查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層螺旋CT機,掃描參數(shù):120 kV,250 mAs,準直器寬度16×0.75 mm,螺距0.938,旋轉時間0.75 s/3600,層厚 5 mm,重建層厚0.8 mm。動態(tài)跟蹤造影劑,掃描范圍自胸廓入口至恥骨聯(lián)合平面,將掃描所得圖像數(shù)據(jù)傳輸?shù)焦ぷ髡?,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積重建(VR)等,對主動脈夾層的范圍以及破口進行觀察。
1.3 診斷標準
按照DeBakey 分型,Ⅰ型:內(nèi)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動脈,以及累及腹主動脈;Ⅱ型:內(nèi)膜撕裂口僅限于升主動脈;Ⅲ型:內(nèi)膜撕裂位于降主動脈,如未累及腹主動脈者稱Ⅲa型,累及腹主動脈者稱Ⅲb型[2]。見圖1。
2 結果
分析選取病例均通過手術或DSA確診為主動脈夾層患者,進一步總結其MSCT結果,12例為DeBakeyⅠ型(圖2),占37.5%,2例為DeBakey Ⅱ型(圖3),占6.3%,18例為DeBakey Ⅲ型(圖4),占56.2%,其中Ⅲ型中局限于胸主動脈3例(Ⅲa 3例),累及腹主動脈15例(Ⅲb 15例)。32例增強掃描中均能顯示真假雙腔,可見弧形或新月狀低密度影的剝離內(nèi)膜片(圖5),其中4例心包或縱隔積血,5例內(nèi)膜鈣化內(nèi)移,7例急性血栓形成,16例主動脈增寬;27例為真腔較假腔小,5例真腔較假腔大;25例增強后真腔密度高于假腔,7例密度差異不明顯。32例中有13例可見附壁血栓,16例可看到破口。
3 討論
主動脈夾層是由于血管內(nèi)膜剝脫形成血腫,在疾病認識早期被定義為一種主動脈瘤。在影像學技術發(fā)展后,人們才真正了解所謂的“腫瘤”,是主動脈內(nèi)膜撕裂,血液進入主動脈中膜形成的血腫,并非腫瘤。隨著進一步的研究,DeBakey 在1982年正式按其發(fā)生部位以及累及范圍,將其劃分為三種類型。
在掌握已知的臨床癥狀的基礎上,要對疾病進行確診,影像學資料就顯得尤為關鍵,特別是CT掃描技術的應用。目前,確診主動脈夾層的主要輔助檢查手段是:多層螺旋CT(MSCT),磁共振檢查(MRI)以及X線胸片。
X線胸片檢查只見部分間接特征,具有局限性,在診斷上僅具有提示作用。典型病例可通過X線胸片觀察到主動脈弓降部增寬,若病人伴有腹痛等癥狀,還需以腹部平片對腸道梗阻及泌尿系統(tǒng)結石等疾病做鑒別診斷。而在早期已有學者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MSCT和MRI在主動脈夾層上的診斷特異性可達100%[3]。從此角度,CT和MRI應該說是首選檢查。
MRI與MSCT在辨別真假腔上都具有各自獨特的優(yōu)勢,尤其是在破口顯示中,MRI可通過三維成像及多序列成像方式,結果直觀,明顯優(yōu)于MSCT[4]。但其缺點是費用較高,掃描時間較長,不適用于循環(huán)狀態(tài)不穩(wěn)定的急診患者,而且也不適用于體內(nèi)有磁性金屬植入物的病人[5],同時對操作者要求較高,對于支架植入術后的評估及出現(xiàn)并發(fā)癥后再次治療方案的制定均有較大局限[6]。
MSCT具有成像速度快,單次掃描可獲得不同層厚圖像數(shù)據(jù)等特點,能夠清晰顯示主動脈全貌,以及病變的范圍和程度,且屬無創(chuàng)性檢查,操作簡便、過程安全[7]。本次收集的病例,MSCT在診斷真假腔方面的正確識別率達100%,并可顯示出主動脈全程及其分支,在對主動脈夾層的累及范圍、破口位置、內(nèi)膜片旋轉方向等方面也顯示明確。根據(jù)MSCT結果可以有效輔助診斷并對治療和康復都具有一定意義:①確診并評估夾層累及范圍與分型;②準確識別真假腔;③能夠清楚顯示瘤壁血栓及鈣化;④為術前提供參考數(shù)據(jù)及手術模擬資料;⑤復查手術效果及隨訪[8,9]。
我科通過分析選取病例的MSCT結果,發(fā)現(xiàn)其中12例為DeBakey Ⅰ型,占37.5%,2例為DeBakey Ⅱ型,占6.3%,18例為DeBakey Ⅲ型,占56.2%,其中Ⅲ型中局限于胸主動脈3例(Ⅲa 3例),累及腹主動脈15例(Ⅲb 15例)。在增強掃描中均能顯示真假雙腔,可見弧形或新月狀低密度影的剝離內(nèi)膜片,并可見心包或縱隔積血,內(nèi)膜鈣化內(nèi)移,急性血栓形成,主動脈增寬者等典型影像特征;在分析真假腔方面,27例為真腔較假腔小,5例真腔較假腔大;25例增強后真腔密度高于假腔,7例密度差異不明顯。
因此,MSCT在診斷主動脈夾層上有明顯的優(yōu)勢,為檢查主動脈夾層可靠的方法。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 臨床診療指南[M].心血管外科分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9. 2:133—139.
[2]DeBakey ME,Mc Collum CH,Crawford ES,et al. Dissection and dissecting aneurysms of aorta:twenty year follow up of five hundred twenty seven patients treated surgically[J].Surgery,1982,92(3):118—134.
[3]Sommer T,F(xiàn)ehske W,Holzknecht N,et al.Aortic dissec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agnosis with spival CT,multiplanar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and MR imaging[J].Cardiovasc Radiol,1996,199(9):347—352.
[4]劉崎,陸建平,王飛,等.三維增強MR血管造影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價值[J]. 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39(12):1260—1263.
[5]凃茜,熊飛,張東友,等. X線、MSCT和MRI對主動脈夾層的臨床運用對比研究[J].臨床影像技術,2011(26):139—141.
[6]曾文兵,汪明全,石安兵,等.MRI和螺旋CT對主動脈夾層的對比研究及其臨床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6,22(11):1344—1347.
[7]高永炳,龔波.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1,18(9):1374—1375.
[8]龔雪鵬.主動脈夾層螺旋CT血管造影及與其它影像診斷的比較[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2,18(6):504—507.
[9]王書箱,石秀彩,王冰,等.主動脈夾層四例臨床分析[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1,23(4):22—23.
(收稿日期:201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