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瓊
摘要: 區(qū)縣小學教師提及課題研究,多數(shù)都感到高深莫測、望而生畏,或認為這是學者們的事。老師們往往把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與課題研究分離開來。實踐證明,參與課題研究與日常的教學不但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課題研究不僅能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教學工作的科學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而且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只要教師們牢固樹立“問題即課題,工作即研究”的思想,克服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傾向,靜心將課題研究與教學工作相結(jié)合、與校本教研相結(jié)合,并將課題研究落實于日常的教學之中,邊教學邊研究,就能取得成效,獲得成功。
關鍵詞: 區(qū)縣小學課題研究方法探討
區(qū)縣小學教師提及課題研究,多數(shù)教師感到高深莫測或認為與己無關,而且很多教師認為,小學教師面對的是小孩,瑣事又多,教學任務繁重,只要管好孩子、上好課就行了,參與課題研究是學者們的事,把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與課題研究分離開來。我校經(jīng)多年的課題研究證明,參與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課題研究不僅能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教學工作的科學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而且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課題有18個,其中國家級課題1個,市級課題3個,縣級課題3個,校級課題11個,基本達到全校教師人人參與的目的?,F(xiàn)結(jié)合我校深入開展課題研究的實踐經(jīng)驗談談區(qū)縣小學如何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開展課題研究的新思路。
一、提高教師認識,明確小學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為提高教師們參與課題研究的意識,學校組織老師學習新理論、新思想,聽有關課題研究的講座、看課題研究的視頻……讓一線教師知道“為什么要進行課題研究”,“課題研究與教學工作的關系”。通過學習,老師們明白了教學是教師的基本任務,課題研究是提高教師素質(zhì)及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參與課題研究、參加教育科研活動是教師學習提高的一個過程,是教師智慧生成和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
二、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工作就是研究”的思想。
小學教師研究的課題基本是來自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參與研究的內(nèi)容幾乎都是所教學科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常出現(xiàn)的、有待探討或亟待解決的問題?!霸诮虒W中怎樣進行課題研究”是很多老師關注的問題。
(一)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相結(jié)合
我校課題研究不僅有總體計劃、階段計劃,還有具體實施的學期計劃及相應的活動記載和總結(jié)。各級課題每學期至少要開展以下活動:開學制訂計劃、教學期間有成果匯報(課例展示)、學期有總結(jié)等。
為不增加教師們的負擔,我們將課題研究活動與校本教研活動相結(jié)合。每期開學時,各課題組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在擬訂教學計劃時融入課題研究計劃,擬定成果匯報(課例展示)時間和內(nèi)容。每次活動既是教研活動又是課題研究活動,學校還采用國家級、市級課題引領縣、校課題的開展,以點帶面,促進課題研究。
(二)課題研究落實在日常教學之中
一線教師提出的研究課題大多與老師所教學科相關,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老師們本著“解決教育教學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而參與研究,因而具有很強的主動性、積極性。
如何將課題研究落實在日常教學之中呢?在操作層面上,老師們可以嚴格按照課題研究擬訂計劃,在備課的時候深入思考,將課題的研究目標加以具體落實,大膽構(gòu)思,縝密計劃,精心設計教案,上課時進行多種教學嘗試,步步實施研究策略,取得研究實效。
如:我校的校級課題“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導語設計的策略研究”,是中低段數(shù)學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出的,所以每位參研者都主動積極參與研究實踐,在備課時都設想引入課的情景導語,有時還設計幾套方案,在上課時又會隨學生、課堂的氣氛選擇引入的情景導語。通過近兩年的研究,目前基本探索出不同內(nèi)容、不同年級導課的策略。現(xiàn)在我校的參研教師更注重過程的體驗,因為在備課的一次次假設里,在上課的一次次實踐中收獲著快樂,發(fā)現(xiàn)學生更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了,學習興趣濃了,成績也逐步提高了。
(三)課題組成員分工協(xié)作
課題研究不應由課題組長一人包辦,而是分工協(xié)作、互換角色,課題組長在課題研究中起組織引領的作用,組員既是參與者又是組織者。我校課題組操作方法是:課題組內(nèi)除課題組長外,另設執(zhí)行主席、秘書長、資料收集整理員、課例執(zhí)教者、課堂教學聽課觀察記錄員等,組員輪流坐莊,各任其責,但又在組長的統(tǒng)籌下,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這樣充分調(diào)動了老師的積極性,讓老師們出謀劃策,共同搞好課題研究。
(四)勤思多練提高課題研究水平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靈感一閃即逝。為留住瞬間思緒,學校為老師購買專用筆記本,鼓勵教師寫教育隨筆、教學心得、教學反思,要求課后將教學的感悟、發(fā)現(xiàn)、得失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等都及時記錄下來,然后加以反思、總結(jié)、思考,這樣既為課題研究提供了實踐依據(jù),又促使自己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注重成果的收集、總結(jié)與推廣
課題研究是艱苦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但如果按照課題提出的計劃,認真做,一步步加以落實,就一定會有較大收獲取得成效。如縣級課題“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積累能力的研究”,課題組的研究教師充分利用西師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積累能力方面的優(yōu)勢,使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六)強化課題管理
以校級課題為基礎,綜合校級課題亮點申報縣級課題,在縣級課題基礎上抓住學校特色申報市級、國家級課題。在研究中我們按照“齊抓共管,分頭并行”的原則,抓實校級課題,做好做強縣級、市級、國家級課題,使之取得成效。
科研室專門設計了“課題研究管理手冊”專用電子文檔,既便于學校管理又便于老師們平時研究成果的記載。此手冊主要記載課題方案、課題研究計劃、案例、研究心得、反思、總結(jié)和學習的資料,等等,既為參研者儲存研究“亮點”,又為課題結(jié)題時,總結(jié)成果提供一手材料和事實依據(jù)。
我校歷來重視課題研究工作,早在1985年就全面參與《小學整體實驗改革》,以后相繼承擔了國家、市、縣級課題研究。2011年4月,我校參與研究的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專項課題——“‘1+1陽光少年特色學校研究”和“大足石刻藝術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利用研究”兩課題同時結(jié)題,受到市教科院評審專家的高度評價。
雖然課題研究是艱辛的,但它能改進教育教學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使教育教學工作更具科學性、適用性,還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有力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發(fā)展。只要我們克服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思想,靜下心來,認真做,巧妙地將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相結(jié)合,堅持一邊教學一邊研究,就能取得成效,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楊曉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西南師范大學,2006.4.
[2]萬明春,朱福榮,龔春燕.校本研究——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回歸.重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