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2010年4月,北京市海淀區(qū)召開了變異課題組項目啟動會,標志著這個課題的全面展開。東升學區(qū)變異課題組30余位干部教師在北師大教授耐心細致的指導下,理論基礎更加豐實,課堂教學正在發(fā)生著悄然的變化。
■變異理論的價值研究
變異理論是一種基于課堂研究的教學理論。它能夠幫助我們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這是我們從事這項研究的價值所在。
經(jīng)過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老師們的教學設計存在著這樣的問題:過分強調(diào)量的積累和重復練習。過分強調(diào)量的積累,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留下了許多似是而非的不確定性,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的綜合與應用是不牢靠的;過多的重復練習也造成了人為的“學習疲勞”,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感。
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專家啟發(fā)我們創(chuàng)新變革理論思維的意識,對習慣的教學模式做進一步的反思,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改進。
■變異理論對于教學的啟示
在科學課《各種各樣的花》中,教師嘗試引導學生對花的結構進行探究。首先請學生觀察結構完整的花(玫瑰、菊花等),在總結中引出對比項,提出有部分花不是完整的也就是不完全花,再引導學生利用完全花的概念判斷不完全花比完全花缺少哪些部分,通過對比引出花的繁殖意義,從而使學生更加完整地認識花的概念。
在語文的識字教學中,老師運用分離方法教授偏旁“雨字頭”,并將“雨字頭”和“雨”字加以比較,找出不同;再讓學生根據(jù)形聲字的形旁表意、聲旁表聲的特點,觀察和水有關的偏旁“雨字頭”,以及聲旁的特點,在類合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遷移,學生不難猜出,和天氣有關的“霧”,應該是“務”加“雨字頭”;最后學生在分類中對比學習偏旁,將和水有關的“雹、河、冷、冰、海、江、霜、霧、露、雪”進行分類。
在理解了“雨字頭”的字與水有關的同時,舉出反例。和水有關的偏旁不僅有“雨字頭”,還有其他的偏旁,在對比不同偏旁中理解它們都與水有關系,并體會總結出:1.三點水的字與水的名稱有關;2.雨字頭的字與天氣有關;3.兩點水的字多與寒冷有關。
在教學綜合實踐《找重心》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先做“頂起規(guī)則的紙板”的游戲(每個小組的紙板形狀、顏色、大小、材質(zhì)都不盡相同),這時候重心這一關鍵屬性還沒有被學生關注到。接著,讓各組到前面展示,學生會發(fā)現(xiàn),各小組頂起的紙板是不同的,它們材質(zhì)、大小、形狀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此時,再讓學生思考:“這些不同的紙板是怎樣頂起來的呢?”學生在一次次的實踐中,開始關注到要頂起紙板就要找到能夠讓紙板平衡的點,即“重心”。幾次不同的實踐,使學生逐漸把“重心”這一關鍵屬性從顏色、形狀、材質(zhì)等屬性中分離出來。最后,教師讓學生尋找不規(guī)則紙板的“重心”,通過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舉一反三的方法使學生對物體重心有深入的了解。
英語教師在進行讀音規(guī)則的教學時,給出幾個有相同讀音規(guī)則的單詞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共同點,提取后用“類和”的模式總結讀音,最后給出幾個新詞讓學生自己朗讀,掌握新知。如小學英語低年級階段學習的字母“a”在單詞中的發(fā)音:_a_e 的形式。在教學課件中列出:cake,lake,name這三個詞,讓學生先讀一讀,再觀察它們的規(guī)律。學生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由四個字母組成;第二個字母都是“a”;都是以“e”結尾。這時教師馬上把字母“a”和“e”突顯出來,繼續(xù)讓學生體會其“a”的讀音。最后孩子們自己就可總結出_a_e 形式單詞中的“a”還發(fā)自己本身的字母音,且“e”不發(fā)音。隨后教師列出一些新詞:take,same,bake,date,make等讓學生自學,同時給出意思,這樣無形中學生接觸到了大量的詞匯。這實際上就充分應用到了變異教學中“類和”的方法,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形成技能技巧,完成“應用—理解—形成技能—培養(yǎng)能力”的認知過程。
通過以上幾個例子不難看出,變異理論的應用范圍還是比較廣的,這一理論與課堂的有機結合,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項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更主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通過近兩年的實踐,我們對變異課題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教師們體味到了研究的快樂。我們將對近兩年實踐中積累的零散的原生態(tài)的經(jīng)驗進行梳理,進而生成和完善變異教學的理論,并進一步拓展變異理論的適用范圍,使更多的學生和教師從中受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