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秘
摘要: 我國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要求,英語教學中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作者根據(jù)《新課標》對英語教學提出的要求,結合前人的研究,提出提高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教學的對策與建議:精心安排課堂教學,在切實為學生打好語言基礎的前提下,開展形式多樣的口語交際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與此同時,努力完善第二課堂,不斷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學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途徑
一、引言
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人類的初級語言是一種有聲語言,因此口語在語言交際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之后,對外開放的力度加大,英語作為一種世界語言,還成為我國人民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之一。近些年來我國的英語教學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中學英語課程得到了普及,英語教學大綱經(jīng)過多次修訂,進一步促進了英語教學的改革,重視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但是我國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普遍差,大部分學生所學的英語是“聾啞英語”。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到他們的大學英語學習,其結果是很多大一學生無法適應大學階段重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學習模式。
二、培養(yǎng)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要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英語學習環(huán)境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里教師和學生一起活動,講授或學習英語知識,并且進行大量語言實踐,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用,從而培養(yǎng)交際能力。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可從下面三個方面進行。
1.課堂英語化,使學生在英語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所謂課堂英語化,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內(nèi)用英語進行多種言語活動,如課堂指令性活動,教師對學生的啟發(fā)引導,教師向學生提供信息、反饋、評價等。20世紀50年代喬姆斯基提出兒童一出生就有一種適應語言學習的“語言習得機制”。語言習得論認為,人主要在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接觸或輸入,自然地學會語言。英語教學是由學生、英語和教學環(huán)境構成的主體三維系統(tǒng),環(huán)境對學生積極性的發(fā)揮和英語的擇定學習都有制約作用。因此,教師應堅持用英語教學,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英語環(huán)境,使學生自然地接受英語熏陶,提高交際能力。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張志公指出:“要使學生學好外語,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盡可能暴露于目的語之中?!?/p>
在課堂語言實踐活動的設計上,教師應該注重課堂語言用語、課堂教學組織用語、課堂行為情景用語三個方面,為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制訂周密的計劃,在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中所用語言的篩選及課堂氣氛的渲染等方面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氛圍,即用英語思維、用英語交流,把已掌握的英語作為工具去獲取更高層的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氛圍,結合學生可能感悟到的周圍情景,教師用英語教英語,促進學生用學過的英語學英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共鳴和參加欲望,誘發(fā)學生語言的潛在能力。如在組織教學時可以用以下口語:①Now,class begins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②Whos on duty today?③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lesson...其他幾個環(huán)節(jié)中同樣應該用英語。如:①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②Do you think so?③Why dont you try it again?教師經(jīng)常重復使用這些課堂用語,開始時可借助于動作表情、暗示等讓學生理解。此外,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利用教室內(nèi)外的環(huán)境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如:①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②How did you go to school this morning?③Youd better not be late again.這樣用英語教英語,能培養(yǎng)學生逐步用英語進行思維、交際的能力。
2.教學語境化,使學生在模擬的生活氛圍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語言交際所依賴的環(huán)境,也就是具體語言形式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對語言形式起著制約的作用。只有在具體語境中呈現(xiàn)和實踐語言形式,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形式的得體性及其可接受性做出判斷的能力及結合語境理解語言形式和意義的能力。人類學家馬林諾斯早在1923年就提出了“語境”的概念,他說:“如果沒有語言情景,詞就沒有意義,也就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詞語也只有在情景、語境中才能產(chǎn)生意義?!蓖瑫r,綜合語言內(nèi)容,創(chuàng)設話語情境,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通過看景、聽音、會意,使音義相聯(lián)系,然后自己能說。語言學家Littlewood說的:“課堂中的交際越真實,越頻繁,自然環(huán)境學習的界限也就越模糊。”因此,在教學中要設法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利用具體實物、圖片、錄音、投影片、幻燈、聲像,以及用英語創(chuàng)設社會情境和自然情境,進行模擬教學,讓學生扮演環(huán)境中的角色,進行指定的活動,讓課堂成為學生語言實踐的場所,將語言知識的學習融入語言使用的活動中。如學習如何進行電話會話時,我讓學生自由組合,分配好角色,在講臺上放上兩部電話機,一部手機,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全班同學都興致勃勃地去看、去聽、去說,學生在表演中得到很大樂趣,增加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許多學生異口同聲地說:“Let me see.”“Let me have a try.”爭先恐后要扮演角色,從而獲得了初步英語交際的知識。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實物設置情境的方法。如學到關于采訪內(nèi)容時,利用講臺當直播室,礦泉水瓶當話筒,讓學生自由配對,采訪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他們喜歡的人。因此,學生們可以利用當堂所學的句子進行對話,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激發(fā)起用英語談自己所喜歡的東西欲望。
3.活動多樣化,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際生活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通過活動表現(xiàn)出來的。教師應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興趣,使他們蘊藏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課堂上產(chǎn)生靈感,更使他們感覺到在課堂上,不僅在欣賞老師和同學,更在欣賞自己,在欣賞英語之美,學習之趣?;顒有问揭痪幸桓?。從生理上來講,單一的活動形式易導致大腦刺激的單調,使興奮轉化為抑制,降低學習效率。高中生仍處于活潑好動的時期,再好的活動形式和練習形式,簡單重復太多,學生也會興趣銳減。因此,英語教學應根據(jù)學生的好奇心、好動、好玩、好勝等特點和思維的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多種活動形式,如做游戲、講故事、進行有趣的比賽和唱歌等表演,使學生在活潑的實際生活中培養(yǎng)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在開展這些課堂語言交際訓練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操練、認知和語言體驗活動。但這并不意味著對學生可以放任自由。相反,學生在許多環(huán)節(jié)上需要教師的指導,也需要接受教師在主體范圍上的組織和管理。特別是在小組和全班活動中,教師應該起積極主導的作用,做到放得開、收得攏,既熱烈、活潑,又井然有序。為了獲得駕馭課堂、管理好課堂的主動權,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開發(fā)和利用一切情感資源,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認知學習的效率,引發(fā)學生各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還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注重以自己的情感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在日常生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與學生交流、溝通,消除學生過于緊張的焦慮情緒,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給予學生及時、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克服學生的膽怯心理。唯有如此,才能創(chuàng)建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而這又是決定課堂教學是否能成功,是否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水平的前提條件。
(二)完善第二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中國學生對口語的練習主要通過課堂教學習得,而課堂教學的時間,特別是用于口語練習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學生僅靠課堂、教科書上的語言輸入和操練不足以掌握一門外語,因此必須開辟第二課堂,即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接受語言輸入和使用語言的機會,不斷發(fā)展和提高他們的口頭交際能力。第二課堂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是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激發(fā)學生外語學習興趣的一種媒介,它與課堂教學緊密相連,不可分割。那么如何在第二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我認為可以通過如下方法進行。
1.強化輸入,促進輸出。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比绻亲永锸裁粗R都沒有,那么如何與別人進行正常交流?Harold E.Palmer說:“幼兒學會講本族語需要度過一個‘孵化階段,在這個階段,幼兒被動地接受并且在頭腦里儲備大量的語言材料。成人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也可沿用同樣的方法”。盡管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學生也能接觸大量的閱讀材料,但是教材的滯后性總是存在的。為了增加學生在日常交流的材料,現(xiàn)在國內(nèi)外出版了很多適合高中生閱讀的英文報刊,如《英語周報》、《中學生英語之友》等;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希望英語》和廣播電臺每天都播出的《空中英語》等都是最新、最生動的語言材料。堅持寫英文日記也是一條知識輸入的好途徑。用簡單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的感想,隨著時間的轉移與自己獲取的信息的增長和積累,特別是通過閱讀報刊,收聽電臺,那么在日記中更好地表達思想便成為可能。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蓖ㄟ^寫英文日記,學生可以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有助于學生長期有效地儲存信息。由于平時儲存有大量的信息,在與人交流時,他們會說得更好。觀看英美國家健康有益的電影錄像,聲像并茂的英文電影錄像對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能力的提高不容低估,又可讓學生學到貼近源語言文化的知識,在娛樂輕松的氛圍中學到一些書本上沒有的表達方式。
2.加強實踐,鞏固提高。
語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言學習必須依賴于語言實踐。學習英語,一定要用,學以致用。呂叔湘說:“外語這東西,不用就會丟。”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語言實踐機會,必須同時有更多形式的課外活動作為補充,鞏固和深化課堂所學的內(nèi)容。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各校還應更多地提供一些交際活動的場所。例如每周舉行一次英語角或英語沙龍,組織演講朗誦比賽,開展英語教室和宿舍活動,舉辦英語晚會等各種能提高學生口語水平的活動,還可以就社會熱點問題組織討論會。這些活動不但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的機會,而且相對課堂的“弱語境”而言,也能營造出更接近生活實際的交際語境。
3.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社會文化能力。
中國和英語國家在文化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中國學生了解這些差異是十分必要的,否則將會在交際中鬧出笑話。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就必須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文化能力。胡文仲認為:“文化錯誤比語言錯誤更加嚴重,因為前者容易造成外國人與中國人之間感情上的不愉快?!钡綍r候就不是簡單地鬧笑話了。許多專家學者在高中教學中如何進行文化導入,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方面撰文不少,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高中英語課程的改革以新制定的《高中英語課堂標準》為準,提出以學分制的公式設置必修課和選修課,因此很有必要在第二課堂開設一系列的文化選修課程。另外,還可以通過舉辦文化講座、圖片展等活動介紹英美文化知識。此外,還應組織學生多看英文版電影、電視和錄像節(jié)目,讓學生通過直觀、感性的認識去了解異族的文化習俗,以及語言的和非語言的交流方式。通過以上途徑,學生能盡快獲得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結語
英語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除了上述方法之外,還有其他方法。在進行口語教學時,教師不能照搬照套,應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不斷通過實踐研究口語教學的規(guī)律和策略,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fā),進一步地探索適合培養(yǎng)學生口語能力的途徑,努力地提高教學水平,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東國.影響中國學生英語口語流利表達的成因分析及教學對策[J].外語界,2004:15-20.
[2]張國楊,朱亞夫.外語教育語言學[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王才仁.英語教學教際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4]張淑琴,劉津開.英語交際法教學示例[M].杭州大學出版社,1991.
[5]胡春洞.英語學習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