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明
[摘 要]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西方市場社會主義理論成果迸發(fā)的時期,因其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存在契合而進入國內學者的研究視域。圍繞什么是市場社會主義,產生了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結合說、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說、多含義說等;針對市場社會主義經歷的幾個發(fā)展階段,國內學者產生了三階段說、四階段說和五階段說等;就市場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系,他們探討了二者存在的異同之處;而且從市場經濟體制、政治文明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等方面考察了市場社會主義的多維度價值。但是國內研究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關鍵詞] 市場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價值;問題
[中圖分類號]D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5595(2012)03-0047-05
市場社會主義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業(yè)已誕生,但在其后的數十年里影響都不大,直至八九十年代,由于凱恩斯主義、蘇聯(lián)模式、新自由主義等先后失利,市場社會主義作為一種被寄予厚望的理論才從被遺忘的角落里拾起,此時市場社會主義也達到了理論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各種各樣的市場社會主義模式如雨后春筍般進入人們的視野。與此同時,經受單一計劃經濟摧殘的社會主義中國也走向了市場化改革,如何既能借助市場搞活經濟又不喪失社會主義的性質成為改革無法回避的問題,為此急需新的理論對此做出解釋。正是在此國際國內背景下,中國學術界把“市場社會主義”理論引到國內并作了一些積極的探討。
一、什么是市場社會主義
國內學界對市場社會主義的研究已走過20多年的歷程,但是對于市場社會主義的內涵尚未達成共識。學術界普遍把市場社會主義看做一種經濟理論或模式,但具體到是一種什么樣的經濟模式則五花八門。
第一,市場社會主義是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結合。有學者指出,市場社會主義是一種經濟體制的理論概念或模式,這種概念或模式將市場配置資源所體現(xiàn)的效率和社會主義的公平價值結合起來。[1]也有學者更進一步地指出,市場社會主義屬于社會主義運動中的一個流派,它是一個世紀以來國外學者在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能否結合、如何結合等一系列問題的探討中,將社會主義與市場聯(lián)結在一起的道路與模式的統(tǒng)稱。[2]還有學者強調這種結合的目的,認為市場社會主義是一種關于經濟體制的理論概念或模式,它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結合在一起,運用市場機制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3]94
第二,市場社會主義是生產資料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結合。有學者指出,市場社會主義理論是一種試圖將生產資料公有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以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理論。[4],[5]112此處的定義看似與第一類型的界定區(qū)別不大,因為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就是生產資料公有制,所以,可以將社會主義看做公有制的同名詞,但二者區(qū)別主要在于側重點不同,前者突出市場經濟,后者更突出社會主義。
第三,市場社會主義有多重含義。一些學者認為市場社會主義有多重概念,一個定義不足以概括其全貌,代表性觀點有“兩層次說”和“四層次說”。”兩層次說”把市場社會主義分為傳統(tǒng)和當代兩個不同的時期,認為傳統(tǒng)市場社會主義是探索革新傳統(tǒng)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替代模式,尋找生產資料公有制和計劃經濟與運用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機結合,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而當代市場社會主義以超越當代資本主義為己任,提倡以某種形式的公有制或限制資本權力為基礎,運用市場去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如經濟民主、分配平等、選擇自由、消除剝削等等),培育社會主義因素。[6]32“四層次說”則從市場社會主義的內涵和實現(xiàn)的價值目標出發(fā),認為:(1)市場社會主義是指主張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結合,使市場經濟發(fā)揮基礎性調節(jié)作用的理論和政策;(2)市場社會主義是指在公有制(主要是社會所有制)基礎上建立市場經濟的理論和體制;(3)市場社會主義是以市場導向型的資源配置方式為基礎或主導,把市場視做實現(xiàn)社會主義及公平競爭、最優(yōu)效率和公平分配的手段;(4)市場社會主義必須體現(xiàn)公平和平等,能促進民主和自由以及市場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面發(fā)展。[7]18
二、市場社會主義經歷了哪些發(fā)展階段
市場社會主義自誕生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如何劃分市場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階段成為市場社會主義者和國內學界都無法回避的問題。羅默在《社會主義的未來》一書中將市場社會主義劃分為五個發(fā)展階段,但國內學界并沒有因此停止探索的步伐,主要出現(xiàn)了三階段說、四階段說、五階段說,且各階段說中又有起止時間的不同說法。
一是三階段說。有的學者指出,市場社會主義理論進程經過了三個顯著時期,即20世紀30年代蘭格模式的形成時期;60~70年代蘇東國家在計劃經濟內引入市場機制的時期;80~90年代以來在“市場機制中性論”和“聯(lián)姻論”的基礎上形成的以“市場為主導機制”的當代新形態(tài)時期。[8]而有的學者認為,第一階段是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在西方國家出現(xiàn)的以旅美波蘭經濟學家蘭格為代表的早期的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在蘇東社會主義國家出現(xiàn)的以南斯拉夫的霍爾瓦特、波蘭的布魯斯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錫克等人為代表的市場社會主義;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要是英國和美國)出現(xiàn)的市場社會主義。[9]還有的學者認為,第一階段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蘭格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第二階段是20世紀40年代末至80年代東歐的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第三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特別是90年代以來的“當代市場社會主義”理論。[7]
二是四階段說。有的學者提出“兩時期四階段”劃分法,四個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是20世紀30年代產生的計劃模擬市場的蘭格模式的市場社會主義;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70年代產生的計劃與市場并存的“分權模式”的市場社會主義;第三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產生的“市場主導”的市場社會主義;第四階段是蘇東社會主義國家解體后市場社會主義模式的新建構。兩時期,即第一、二階段為“前期”,第三、四階段為“后期”。[6]32還有學者根據市場社會主義的盛衰歷程指出,第一階段即20世紀20~30年代,是市場社會主義思潮逐步形成時期;第二階段即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是市場社會主義思潮在東西方各國分別確立的時期;第三階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是理論大發(fā)展時期,它實現(xiàn)了重大的理論突破,但也付出了同自由主義合流的巨大代價;第四階段即90年代初至今,市場社會主義在美、英、法等西方發(fā)達國家重新活躍起來,進入大反思的新時期,出現(xiàn)了開始遠離自由主義、重構市場社會主義藍圖的新動向。[10]也有學者認為,第一階段是20 世紀初至20 年代,即市場社會主義思潮的萌芽期;第二階段是20~50年代,即市場社會主義理論逐步形成的時期,推動這一時期思潮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是蘇聯(lián)、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相繼建立及其經濟運行和初步改革的實踐;第三階段自60 年代開始,市場社會主義作為獨立的經濟學說、經濟流派日益受到重視并在一些國家進行了實踐;第四階段始自蘇東劇變,市場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轉折時期,即現(xiàn)代市場社會主義階段。[11]
三是五階段說。有的學者贊同羅默劃分的五個階段,即:第一階段是社會主義者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必須把價格運用于經濟測算;第二個階段是社會主義者認為,通過求解一系列復雜的聯(lián)立方程式能夠測算出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均衡價格;第三階段是蘭格等人認識到,鑒于中央計劃機構存在信息失靈問題,要達到社會主義經濟的均衡,需要現(xiàn)實的市場而非模擬的市場;第四階段與社會主義國家的市場改革時期相聯(lián)系,在這一階段,南斯拉夫、匈牙利、中國、蘇聯(lián)等先后進行經濟改革;第五階段,市場社會主義的倡導者繼續(xù)作出讓步,不僅僅取消了蘭格所堅持的工業(yè)價格由計劃而不是由市場決定的主張,而且廢除了企業(yè)的公有制。也有的學者認為,第一階段是理論的萌芽,始于20世紀之交圍繞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資源配置問題而展開的大討論;第二階段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提出計劃模擬市場的蘭格模式;第三階段是從50年代開始,提出計劃與市場并存的分權模式;第四階段是80年代取得突破性進展,進入市場主導的市場社會主義;第五階段是90年代的新探索,提倡效率與平等相結合。[12]
三、市場社會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系
大多數學者認為,市場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一) 市場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著諸多相同之處
第一,二者的相同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價值目標上。這表現(xiàn)在:(1)二者都積極探索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的方式方法,注重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地位或基礎性作用;(2)二者都追求社會主義的雙重價值目標,既講效率又講平等;(3)二者都認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奮力追求經濟民主和社會民主。[13]
第二,二者的相同之處體現(xiàn)在其產生和涵義上。從二者的產生來看,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當代西方市場社會主義都是對蘇東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對傳統(tǒng)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進行反思的產物,都是對馬克思的無商品、無市場和計劃經濟體制理論的正確否定,都對社會主義理論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從二者涵義來看,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當代西方市場社會主義在理論上都以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結合為特征,都以實現(xiàn)效率和公平為目的,重要的是都強調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和主導性作用及通過市場的手段來實現(xiàn)社會主義目的。[7]18
第三,二者的相同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對市場的認識上。表現(xiàn)在:一是對待市場經濟的態(tài)度上,二者都認為社會主義可以而且能夠搞市場經濟;二是在價值追求上,兩者都強調市場效率與公平的一致性;三是兩者都是伴隨著計劃與市場關系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化而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14]
第四,二者的相同之處體現(xiàn)在共同的批判對象、對市場的重視及其價值目標上。二者都是在對“市場資本主義”和“計劃社會主義”批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都強調市場作用的特點,以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都強調對社會公正的向往和追求,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15]229
(二)市場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著本質區(qū)別
第一,二者的本質區(qū)別在于理論基礎和淵源、社會制度基礎、經濟模式的結構與內容、社會主義本質觀和最終目標上。有的學者認為二者的區(qū)別體現(xiàn)在:一是理論基礎和理論淵源根本不同,市場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和理論淵源是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以及各種自由社會主義、改良主義或空想社會主義,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是馬克思主義;二是社會制度基礎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制度基礎是社會主義,而市場社會主義則是資本主義;三是經濟模式的結構與內容各有側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側重效率,其模式結構是多維度的,而市場社會主義側重公平,其模式結構是單向維度的;四是社會主義本質觀和最終目標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其最終目標是共產主義,而市場社會主義則把社會主義的本質理解為平等主義,不談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問題。[6]32
有的學者也認為二者的區(qū)別體現(xiàn)在理論基礎、制度基礎和最終目標上,但具體所指卻有差別。理論基礎上,市場社會主義的理論是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是鄧小平理論;當代市場社會主義的制度基礎是私有制基礎上的發(fā)達的市場經濟,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基礎是公有制基礎上的計劃經濟制度;市場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增進“社會福利”和“公共利益”,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最終目標則是共同富裕。[15]244
第二,二者的本質區(qū)別體現(xiàn)在對社會主義本質觀、經濟制度和體制的認識及其可實現(xiàn)性上。其一,二者對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認識不同,當代國外市場社會主義把實現(xiàn)平等看做社會主義的本質,以增進社會福利作為其最終目標,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以實現(xiàn)全國人民的共同富裕為最終目標;其二,兩者在經濟制度和體制方面也存在著重大差別,對所有制、收入分配以及宏觀調控等方面的認識二者不盡相同; 其三,兩者之間最重要的區(qū)別是市場社會主義所主張的市場經濟,或者缺乏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保證,或者干脆就在資本主義制度框架內構建自己的理論模式和實踐形式,因而是一種帶有空想色彩的改良主義思潮,而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建立在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之上,并且有強有力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來保證實施。[16]
四、市場社會主義對中國的多維度價值
隨著對市場社會主義研究的深入,學術界不再單純介紹市場社會主義各個代表人物的思想,也不再停留于市場社會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比較上,而是開始從橫向方面研究市場社會主義,并與中國的現(xiàn)實結合起來,嘗試著從中尋找可供借鑒之處。
第一,市場社會主義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學者從宏觀上指出,市場社會主義的啟示是:要減少西方市場經濟中已顯示出弊病的東西以及那些對解決效率和社會公平具有消極作用的東西,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促進各種所有制形式的共同發(fā)展,并且政府必須發(fā)揮積極作用,而不能對市場放任自流。[3]94-99也有學者從所有制的視角考察,指出市場社會主義者主張私有制、混合所有制、公有制等并存,提出合作所有制、證券所有制、集體所有制、資本社會化和公有化等公有制實現(xiàn)新形式,這些對完善中國的所有制都具有啟發(fā)價值。[17]有的學者界定了市場社會主義的計劃觀,認為市場社會主義的“計劃”是指導性而非行政命令性計劃,屬于宏觀調控。[18]還有的學者將市場社會主義的收入分配思想納入自己的研究視野,指出市場社會主義分配理論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始終堅持平等這一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并在平等的基礎上尋求社會主義國家的效率,同時試圖處理好國家、企業(yè)與個人的關系,這為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收入分配理論提供了啟示。[19]還有的學者看到了市場社會主義對發(fā)展國有企業(yè)的啟示,指出中國國有企業(yè)改革必須要硬化預算約束,解決委托-代理問題,改革傳統(tǒng)國企低效率的根本機制,明晰國企的勞動產權制度,從而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20]市場社會主義對發(fā)展中國民營經濟的價值也受到了重視,有學者指出,通過大力發(fā)展真正體現(xiàn)經濟民主的合作制經濟和在私有企業(yè)中倡導利潤分享乃至“以勞動入股”,發(fā)展參與經濟和分享經濟,有利于推動民營經濟的發(fā)展。[21]
第二,市場社會主義對發(fā)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也極具啟發(fā)性。市場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現(xiàn)在其經濟方面,但是作為一支社會主義流派,它對政治方面也予以了關注。有學者探索了市場社會主義的民主思想,指出市場社會主義將民主細化為企業(yè)民主、經濟民主和國家民主三個層面,其意義在于,發(fā)揚企業(yè)民主有利于增強企業(yè)活力,經濟民主有利于發(fā)揮效率優(yōu)勢,經濟民主和政治民主相輔相成。[22]有的學者探索了市場社會主義的社會公正思想,指出公平和平等是市場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目標,機會平等、收入平等、起點平等、地位平等是實現(xiàn)公正的重要手段。[23]也有學者研究了市場社會主義蘊含的和諧社會思想,指出市場社會主義在探索市場和社會主義相結合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和諧社會的思想,其理論中的民主、平等、自由、法治、社會公正等觀點蘊涵了和諧社會思想,它所追求的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終極目標是和諧社會思想的體現(xiàn)。[5]112-115
第三,市場社會主義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市場社會主義作為國外馬克思主義的一支重要流派,它的盛衰也牽動著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fā)展。如有的學者認為市場社會主義對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具有如下意義:一是市場社會主義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低谷時期扛起了社會主義大旗,在西方社會再度喚起了人們對社會主義的美好憧憬;二是市場社會主義論證了社會主義可以而且應該同市場經濟相結合,從而推動了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深入研究與發(fā)展;三是市場社會主義以其理論和實踐表明,社會主義不限于蘇聯(lián)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一種模式,而是可以根據各國不同的基本國情和社會發(fā)展階段采取不同的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模式;四是市場社會主義并非完全是子虛烏有的烏托邦,而是社會主義運動富有潛力的重要表現(xiàn);五是廣義的市場社會主義預示了世界社會主義中短期發(fā)展的一般趨勢,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是社會主義重新振興的有效途徑。[24]
五、市場社會主義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綜觀學界關于市場社會主義的研究可見,學者們對這一流派展開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并取得了頗為豐碩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重復性研究較多。尤其是對市場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比較研究近乎泛濫,并且在比較時忽視了一個問題,即市場社會主義無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直接進行比較,因為前者是一個社會主義流派(市場社會主義),后者是另一個社會主義流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方面。
第二,研究存在不平衡性。羅默、施韋卡特和米勒是公認的市場社會主義三大代表人物,但是當前研究過多地集中于羅默,對施韋卡特和米勒的思想研究較少,而對其他代表人物的研究更少。在市場社會主義橫向方面的研究,也多集中于其經濟方面,對政治、生態(tài)等方面的研究還有待加強。
第三,研究素材日益匱乏。這是當前市場社會主義研究面臨的最大問題。對市場社會主義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市場社會主義者的著作和論文做支撐,因為素材是開展研究的源泉。當前,中國的外文研究材料大多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步入新世紀以來,市場社會主義者的著作明顯減少,呈現(xiàn)出“內熱外冷”的局面,即國內市場社會主義研究如火如荼,而對國外著作的譯介相對冷淡。
最后,還應看到,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市場社會主義對中國市場經濟方面的借鑒意義可能會逐步淡化。所以,對市場社會主義的研究應側重于挖掘其他方面的價值。總之,開拓新的研究領域、挖掘新的研究素材是未來深化市場社會主義研究的方向所在。
[參考文獻]
[1] 李春放.市場社會主義的源流[J].社會科學研究,1999(6):11.
[2] 王海燕.市場社會主義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比較[J].山東社會科學,2005(7):148.
[3] 于良春.西方市場社會主義理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0(1).
[4] 孟鑫.市場社會主義的新論證———羅默的《社會主義的未來》述評[J].馬克思主義研究,1999(1):72.
[5] 吳學凡.市場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思想[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
[6] 余文烈,姜輝.市場社會主義:歷史、理論與模式[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
[7] 張志忠.當代西方市場社會主義思潮:模式理論與評價[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6.
[8] 項久雨.論西方市場社會主義的價值維度[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4(3):81-87.
[9] 段忠橋.當代國外社會思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323-328.
[10] 楊龍芳.市場社會主義思潮發(fā)展的四個階段[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97(1):40-44.
[11] 王達品.市場社會主義思潮述評[J].國外社會科學,1999(2):28-32.
[12] 陳小林.市場社會主義理論述評[J].理論建設,2004(6):50-52.
[13] 中國經濟模式與市場社會主義——訪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副會長余文烈教授[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11):13-17.
[14] 黃陽平.市場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新思考[J].蘭州學刊,2005(1):95-97.
[15] 呂薇洲.市場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比較?借鑒[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5.
[16] 劉向陽.市場社會主義思潮評析[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02(1):79-83.
[17] 張志忠,張雪瑞.當代西方市場社會主義者的公有制實現(xiàn)形式理論評述[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3(5):112-116.
[18] 張志忠.當代西方市場社會主義的新計劃觀探析[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2(6):108-112.
[19] 景維民,田衛(wèi)民.市場社會主義收入分配理論演進與評析[J].社會科學,2008(2):14-22.
[20] 徐俊峰.市場社會主義的國有企業(yè)改革觀及啟示[J].改革與戰(zhàn)略,2009(6):20-21.
[21] 余文烈.國外市場社會主義對我國發(fā)展民營經濟的啟示[J].南方論壇,2008(3):27-32.
[22] 趙海月,王金鳳.當代西方市場社會主義的民主探索及其借鑒價值[J].理論學刊,2009(8):83-85.
[23] 張志忠.當代西方市場社會主義者的公平和平等觀探析[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4(3):98-103.
[24] 余文烈.市場社會主義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歷史地位[J].科學社會主義,2008(5):139-142.
[責任編輯:陳可闊]お
A Summary of Market Socialism in China
LIU Mingming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お
Abstract: Western market socialism theory achieved its booming period in the 1980s and 1990s. Because of its conjunction with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t enters into the horizon of domestic scholars. On what is market socialism, there are "theory of combination market economy with socialism", "theory of combination public ownership with market economy", "theory of multiple meanings", etc.On how many stages market socialism undergoes, there are "theory of three stages", "theory of four stages", "theory of five stages", etc.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market socialism, some scholars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from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world socialist movement, they also investigate the multidimensional values of market socialism. Although the domestic research gets fruitful result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Key words: market socialism; stag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value; prob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