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香玉
一、當下教學模式的問題
從一些實踐情況來看,我國現今的聲樂教學體制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許多問題,但是要說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的話,不外乎就是兩方面的問題。
1. 有很多的學校事實上還是缺乏一些實踐的相關教學器材。所以我們的老師就只能夠通過口頭上向學生講授一些聲樂相關的理論知識或是只能讓學生看著老師做,并不能夠真實地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向這樣的情況,即使我們的老師滿腹經綸,對聲樂教學有如何多的新想法,都沒有辦法去通過讓學生們自己實際操作,去從中體會自已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從而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2. 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基礎與所學習的新內容并不是那么協(xié)調。我們現在有很多的教師只是一味的追求新的潮流,想著要緊跟著時代的步伐進行教學,這也并不是不對,只是這樣做的前提應該是要建立在一個比較好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需要在實施之前先搞清楚這樣的教學手法是否適合自己所教的學生,她們是否具備了學習此類聲樂知識的基礎。其實聲樂教學和我們通常的行事是一樣的,不能想當然地“閉門造車”,需要實事求是,就事論事地采取合理的行事方式。
二、關于新觀念下聲樂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的聲樂教學也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進行適當的、科學合理的改革。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就是在新的時代觀念下,教學的方式必須趨于多元化,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這一學科的發(fā)展。其次,就是要做到聲樂教學中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們的教師與學生間的聯系和配合,并在此同時挖掘出部分學生對于聲樂的一些潛質,還可提升學生的聲樂綜合素養(yǎng)。
1. 課程設置改革。我們高校的聲樂課其實是一門非常注重實際操作的一門課程,它在聲樂專業(yè)的必修課當中占據著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而聲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
使學生通過聲樂課學習后具備能夠通過嗓音來表達出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的表現能力;充分地發(fā)展并鍛煉學生們的歌唱技巧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歌唱方法;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歌唱理論,并具備聲樂的教學能力等。
聲樂教學課程設置體系中,聲樂課作為一門以實踐為主的藝術課程和技能課程,它的設置和課程學習目標的明確都是非常必要的。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應當將這樣的技能課程作為我們聲樂教學的唯一形式去充斥于整個教學過程。聲樂教學應當是不僅能夠使我們的學生掌握好演唱的技巧,還能夠掌握好歌唱的一些基礎理論體系,這樣才能夠為今后學生進人社會并擔任一些中小學的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有一點我們必須要明確,那就是學校的音樂教育目的不是“音樂家教育”,而是“音樂教育”,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能夠在將來為聲樂的基礎教育做出貢獻的、學有所專的師資,并不是要造就“歌唱家”。
2.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高校聲樂教學最終的目標是能夠很好的演繹一首歌曲,以及具有一定的演唱水平,而這就需要取決于我們演唱者的二度創(chuàng)造,成功的再創(chuàng)造既能夠準確地展示出整個演唱作品的內涵,還能夠使之更完美和鮮明,更具獨特的個性美。傳統(tǒng)聲樂教學模式, 通常只注重訓練發(fā)聲方法,這樣會阻礙學生的歌唱能力于全方位的提高,而審美能力會直接地影響到歌唱的效果、水平與方式。所以,在聲樂教學中應該更多地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使他們在審美的實踐教學活動中積累起較為豐富的聲樂審美經驗,從而使他們的演唱更為得體和大方,更能夠展示出歌曲的魅力,也更具有感染力。作為一名聲樂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一邊引導學生們去體會歌詞所描繪出的那份詩情畫意,一邊感受歌曲旋律的內在美。
在新觀念下的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已經成了一種必然的趨勢,也是我們現在廣大的聲樂教師所重點關注的問題。今天的大學生們,作為最直接的受教育者,以及今后聲樂的普及教育一線工作者,他們聲樂水平的高低以及聲樂綜合知識的基本架構是關系到我國的聲樂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最關鍵的問題所在。所以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