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要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教育水平在不斷的進步,中學教育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向各大高校輸送了大批優(yōu)質的學生。然而在應試教育之下,也不可避免的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如在學習壓力和升學壓力之下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本文以商南縣高中學為例,討論在這個學校中產(chǎn)生的“問題”學生,并對他們進行分類,以便更好地研究“問題”學生的共性問題,從而科學地對其進行管理,最終使其走向正?;?/p>
關鍵詞問題學生思想心理行為留守學生
目前學術界對“問題學生”有多種定義,分類標準也不同,本文嘗試從已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對這些“問題學生”進行分類,以期能更好幫助學校引導和轉化他們以及而后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做到因人制宜,對癥下藥,使其在學習、心理、思想、行為習慣、精神等各個方面與正常學生沒有差異,最終消除問題,步入正?;?。從學校政教處、保衛(wèi)科以及各個班主任反應的“問題”情況來看,大體可以把他們分成以下的類型。
1思想偏激型學生
朱豐認為“問題學生”是那種“在思想上存在嚴重問題,不能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日常行為,甚至有違法犯罪傾向的學生”。這類學生的主要表現(xiàn)是:在自我認識及自我教育能力上較差,容易沖動與犯錯誤,并且對于老師的教育具有抵制心理,反抗性較強,生活與學習態(tài)度消極。這類學生在學校中存在較多,例如:商南縣高級中學有一名學生朱某,家庭貧困,但是學習成績排在年級前列,班主任就非常關心這個學生,每年給他發(fā)放助學金。但是私下里,他卻對自己的同學說學校克扣了自己的助學金,更嚴重的是,在網(wǎng)絡上大肆發(fā)帖,攻擊學校等。
2心理問題類學生
到了高中階段,學習壓力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增重,心理壓力極大,所以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如果這些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正確的解決,就會成為大問題。心理問題又有一下分類和表征:情緒情感障礙(如焦慮、恐怖、抑郁);性格缺陷(如偏執(zhí)性格缺陷、分裂性性格缺陷、強迫性性格缺陷、爆發(fā)性性格缺陷、攻擊性性格缺陷等);神經(jīng)癥型(如焦慮、恐懼、心情持續(xù)緊張、纏人的煩惱、自認毫無意義的胡思亂想、強迫觀念等);意志行為有障礙(無任何主動意向要求,對學習無自覺性,個人生活也極端懶散,情感淡漠等)。在班級管理和學校管理中,有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較多,此類問題學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班主任或者任課老師在教育時一定要采用的合適的方式,否則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激發(fā)更大的問題。
3行為類問題學生
行為類問題就是通常人們說的違規(guī)行為和反社會行為。此類問題學生容易被管理者發(fā)現(xiàn),它的變現(xiàn)也是比較明顯,包括:逃學、離家出走、反抗、撒謊、偷竊、打架、搞破壞、考試作弊、抽煙、酗酒、沉溺網(wǎng)絡、賭博、早戀等。造成這類“問題學生”的原因有很多,自身的因素、家庭的因素、學校的因素等等,面對不同的因素,應該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4學習類問題學生
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所以不少人認為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就是有問題的學生。這樣來定義問題學生,我們關注的只是成績差的學生,然而實際的情形是,不少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仍然存在問題,不過問題被自己的好的成績掩蓋了。所以我們關注的“問題學生”不僅包括了學習差的學生,也應包括學習好的學生。學習差型的學生有一些特征:厭學、經(jīng)常不完成作業(yè)、注意力不集中、偏科、馬虎、學習成績較差等。成績優(yōu)異型學生在各方面都不錯,然而問題處于隱蔽狀態(tài),這種孩子有時候會突然會犯大錯,要更加注意。如高二年級有一女同學,成績處于班級前列,班主任及任課教師一致認為這是一個不用太操心的學生,可是在年底的時候她卻自殺了。原來她是一個留守學生,早戀了,當男孩說自己要去當兵,提出了分手時,女孩選擇以身殉情。這樣的結果是老師們預料不到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不光要關注學習差的學生,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也同樣需要教師關注。
5生活習慣差型學生
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學生學習、品德的形成、高尚情操的培養(yǎng)起著促進作用,在高中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家長的溺愛、學生的放縱、學校管理缺失等,學校的學生在生活習慣上較差,主要有一下的表現(xiàn):好吃懶做、追求名牌、貪圖享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電視游戲入迷;喜睡懶覺,愛挑食,不愛刷牙、洗澡;不講衛(wèi)生、不講文明、東西亂放、用時瞎找;無病呻吟,小病大養(yǎng)、離群孤僻、任性固執(zhí)等。
6身體殘疾類問題學生
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還在形成,他們看待事物及與人相處方法還在養(yǎng)成,而這期間,難免會對身旁的殘疾學生產(chǎn)生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歧視,或者做出傷害殘疾學生的行為,如:口頭侮辱、肢體侵犯、集體孤立等,從而造成對殘疾學生傷害。如果班主任沒有及時地制止、解決,沒有對受侮辱的殘疾學生進行安慰、精神疏導,或者班集體此后仍沒有形成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那么身體殘疾就可能轉化為心理殘疾,就容易形成心理問題,變得更難以解決。
7留守類問題學生
商南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經(jīng)濟相對落后,所以大量的農(nóng)民家出門打工為給自己的孩子賺取學費和生活費,大多數(shù)寄宿在學校的學生一年甚至是好幾年都見不到父母。這些留守學生處境艱難,享受不到父母的貼心關愛,學校學習中的問題和苦痛又無人傾訴,周六周日又無法回家,因為家中沒有親人。在這種情況下,就產(chǎn)生了一批問題學生。他們的身上一些共性的問題,如:迷茫失落(沒人關心),違紀嚴重(沒人約束),自卑心理嚴重(缺少溫暖),孤獨感增強(缺乏父愛或者母愛),戀愛現(xiàn)象多(尋找心理依靠和關心),學習差等。留守學生是學校中的一群特殊群體,需要教育者更多的關愛,如若不然,就會變得越來越難管理。
雖然“問題學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他們?nèi)允菍W生,作為育人者,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面對他們時,我們應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包容,用科學的方法幫助他們。同樣,學校在管理的過程中,在重視成績的同時更應該注意這些有“問題”的學生,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讓他們在學習、心理、思想上得到更多的幫助,最終變成一個對國家和社會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