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艷
將課堂還給學生是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直倡導的?,F(xiàn)在評價一堂好課的標準,主要看課堂是否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是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圍繞學生進行教學,看學生是否真正學會知識,看每名學生是否真正得到了發(fā)展,次要地看教師語言如何精彩、板書如何漂亮、課件設(shè)計與使用如何科學、準確、嫻熟等。因此,要想學生有所發(fā)展,真正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zhì),就得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人翁意識。
一、還給學生時間
學生掌握數(shù)學知識需要一個過程、一段時間,要想將概念、法則、定理等真正掌握,就得通過學生細細地咀嚼,才能消化和吸收,這和牛羊反芻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因此,課堂學習中,就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教師不能包辦代替,掌握知識最后還得靠學生自己,尤其在運用和鞏固知識的第一個例題,要給學生足夠甚至是多余的(對優(yōu)秀學生)思考時間,讓每個同學都能做會,避免基礎(chǔ)差的學生掉隊。如果有多種方法,再讓學生自己考慮,看用哪個定理更好,因為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要有一個應用的適應過程,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練,最后達到如數(shù)家珍的地步。
二、留給學生回味的余地
馬奶酒只有細細地品味,口中才有奶的醇香。學習知識也是一樣,只有學生細細地品味,才能真正領(lǐng)悟到知識的精髓,才能真正掌握知識的用途,才能真正發(fā)現(xiàn)知識的奧秘,享受到獲得知識的成功體驗,越品味,知識越甘美悠長。教師不能一竿子戳到底,掰開餑餑說餡,分析得清透,應當給學生留點回味的余地。如,學習不等式的概念時,告訴他們像3x<5和5y-4>45這樣用符號“>”或“<”表示大小關(guān)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像a+2≠a-2這樣用符號“≠”表示不等關(guān)系的式子也叫不等式,讓學生自己去回味和剖析這個描述性的定義,去挖掘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結(jié)果學生就提出如下問題:1>3是不等式嗎·a>b是不等式嗎·如果是,是否就有a-b>0·3≠2是不等式嗎·3≥2對不對等,最后得出結(jié)論:只要是用不等號連接的式子,都是不等式。對于如果a>b,那么a-b>0的問題,看似和定義無關(guān),也不知學生當時是怎么想出來的,是發(fā)散思維,還是受方程知識的影響·但它卻是比較兩個量大小的一種方法。這都說明學生對定義進行咀嚼、思考和回味了,并有創(chuàng)意,真正掌握了不等式的定義,而且對以后解決不等式方面的問題也有一定的啟示。
三、還給學生參與的權(quán)利
教學是雙方的事情,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教得再好,講得再精彩,設(shè)計得再完美,學生沒學會,也是一片徒勞。只有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才能真正將知識掌握到手,否則,學到的只是皮毛,掌握不了知識的本質(zhì)。針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設(shè)計一些問題,給他們一些機會,才能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八年級上冊《課題學習,選擇方案》,學生普遍感到陌生,其實它們都是一次函數(shù)的應用,只有學生充分參與,才能學好、用好。如問題1:用哪種燈省錢·一種節(jié)能燈的功率為10瓦(即0.1千瓦),售價為60元;一種白熾燈的功率為60瓦(即0.6千瓦),售價為3元。兩種燈的照明效果一樣,使用壽命頁相同(3000小時以上)。如果電費價格為0.5元/(千瓦/時),消費者選擇哪種燈可以節(jié)省費用·此題必須讓學生參與討論:在用多少小時時,兩燈費用相等·在用多少小時時,節(jié)能燈省·在用多少小時時,白熾燈省·有意識地讓學生實質(zhì)性地參與討論、思考,才能真正學習到知識。
四、留給學生改錯和自我評價的機會
課堂教學活動應圍繞學生學習這一主體進行設(shè)計,不僅包括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對結(jié)論的對錯都可以由學生自己來評價和改進。在進行練習時,學生做的題可由學生自己或同伴來判斷對錯,并且進行評價,看有無自己學習的優(yōu)點。學生的作業(yè)也可以由學生互批來完成,有問題時,小組解決不了的可交給老師處理,平時教師只要抽查好、中、差幾本即可。如,有個同學計算(2y)2=2y2,其他同學剛要評價,這個同學自己也發(fā)現(xiàn)錯了,教師就給他一個改正的機會,我想他今后一定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學生就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發(fā)揮指導者、合作者作用的同時,把學生在課堂上應該享有的時間還給學生。以學定教,以學生學會知識為最終目的,把學生在課堂上應該享有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多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相信給學生一個機會,學生會還你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