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對我校部分學生所做的“學習情況及學習策略調查問卷”及其結果分析,本文探討了我們所采取的融合式發(fā)展模式教學與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實踐及其應用,從而培養(yǎng)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和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和過級率,并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縮短與其他高校的距離,為學校和學院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做出努力。
關鍵詞:融合式發(fā)展模式教學;英語學習策略;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214-03
一、引言
培養(yǎng)具有懂學習策略、懂得合作和懂得實踐應用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和高校的重視。根據學校創(chuàng)建“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辦學目標,我們積極探索本科教學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和國際化的新路子,著力構建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新體系。在實踐教育方面,我們利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為抓手,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重點、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本科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提出并開展了關于融合式發(fā)展模式教學與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實踐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路,積極探索本科學生通過國家級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策略和教育教學合作培訓雙管齊下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二、“課堂內外教學+模塊培訓”融合式發(fā)展模式教學
通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們努力以“課堂內外教學+聽力、閱讀、作文和詞匯等項目模塊培訓”融合式發(fā)展模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英語四級過級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分別從“課堂內外教學”和“模塊培訓”兩個方面概述這種融合式發(fā)展模式教學的相關策略:
1.在課堂與課外各種教學活動中強調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結合。遵從交際性語言教學原則,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因素,我們在各種課型的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課內外一切教學活動,教學模式由原來以教師為中心逐漸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由教師的“灌輸型”轉變?yōu)閷W生的主動學習型。具體表現為以下兩點:其一,我們強調基于合作學習基礎之上的、突出學生個體獨立學習特點的、學習目的性更強的自主學習。這充分調動了全班小組所有成員的積極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如,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其二,我們將對合作學習小組的評價、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評價以及小組學生的自我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并努力做到在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評價每個學生,這有利于學生改進學習效果。與此同時,我們在課外努力構建以校園網和互聯網為支撐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將學生的課內外學習緊密聯系起來,可以說,我們以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我校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為支撐,加大了學生在課外的信息輸入的形式和渠道,輔之以有目標的指導,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然真實的語言學習和交際環(huán)境,從而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提供相關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訓練的平臺,并借此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2.以聽力、閱讀、作文和詞匯模塊在教學中的融合及課后的培訓為抓手。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加大了對聽力、閱讀、作文和詞匯模塊課內教學與課外培訓相互融合的力度。我們首先以聽力作為學生過級的突破口,解決我校學生的難點問題。聽力的分值為35%,把握它的六個趨勢變化,這無疑將對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使教師在教學重點和教學形式上產生根本性的轉變。其次,為了保證整個考試的閱讀質量,了解考試規(guī)則并合理安排考試時間對閱讀很重要,此外,熟悉六個閱讀技巧、與時俱進地把握考點對于學生的過級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第三,我們認為平時的寫作訓練和考前的寫作培訓必不可少,我們強調讓學生每天背誦一些與四級考試相關的美文,每學期至少讓學生練習8篇作文,每篇作文在規(guī)定的三十分鐘內按照考試的要求讓學生獨立完成,之后是讓同桌的學生或者是其他組的學生交換改,然后由老師自己改后在課堂上做統(tǒng)一講評,對于寫作問題多的學生教師在課間或者是課后進行單獨輔導,每篇每人必改,給學生指出問題所在或是好在哪里,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學生會越寫越順手,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四,詞匯是學生最頭疼的問題。準確全面掌握積詞匯對提高在校大學生英語的應試和應用能力有明顯的推動作用。我們從“外語教學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入手,有意識安排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課后閱讀和寫作練習,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注意發(fā)揮教師的監(jiān)督作用,幫助學生從三個步驟(詞匯的短時感覺記憶登記,詞匯長時記憶儲存加工,語義編碼信息的提取和輸出)的環(huán)節(jié)來掌握詞匯??傊ズ谜n堂內外教學活動、再加上周末的模塊集中訓練,幫助學生順利通過英語四級考試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該模式實施應用情況
鑒于僅有2009級四個A班班級學生參與了本課題研究,我們于是將這四個A班班級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完成了“學生學習情況及學習策略調查問卷”,本次調查發(fā)放問卷252份,回收248份,有效問卷240份。在此,就“課堂內外教學+模塊培訓”這一融合式發(fā)展模式教學的實施效果,我們僅僅將部分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有31.67%的學生認為“在大學的英語學習目標”是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有23.75%的學生認為要努力具備一定口語水平,有17.92%的學生認為要努力具備能讀會寫的能力;在對“最能體現英語水平的標志”的調查中,有36.25%的學生認為是英語四、六級考試,有36.67%的學生認為是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有39.58%的學生認為課堂上老師應集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生們越來越意識到英語四級考試的重要性和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
2.有21.67%的學生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比較有效的英語學習方式,有24.17%的學生認為聽力、閱讀、寫作和詞匯等模塊培訓較為有效;有25.42%的學生在課外選擇了和同學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在對“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的調查中,有37.08%的學生覺得聽力、閱讀、寫作和詞匯等模塊培訓還不夠;在對“學生準備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方式”的調查中,有40%的學生參加英語四、六級培訓,有20%的學生和同學一起合作復習并作些準備;這些數據都說明我們所采取的這一融合式模式還具有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還有待于在更多學生中進一步加以推廣和運用以觀后效。
3.有27.92的學生認為目前的英語課對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很有作用,有47.08的學生認為有作用;有29.58%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非常滿意,有40.83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基本滿意;有30.42%的學生認為融合式發(fā)展模式教學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很大幫助,有45%的學生認為有所幫助;有28.75%的學生認為融合式發(fā)展模式教學對學生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有很大幫助,有44.58%的學生認為有一定幫助;這些數據也都充分顯示,學生對這一融合式模式教學實施應用的認可程度高、對任課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與模式評價好。
(1)以下附表是四個A班級英語四級成績統(tǒng)計一覽表:
(2)以下附表是四個班級“學生學習情況及學習策略”問卷調查部分結果統(tǒng)計表:
由此可見,這四個班級學生的英語四級成績和“學生學習情況及學習策略調查問卷”均證明,我們所采取的這一模式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英語四級過級率,以及促進人才培養(yǎng)、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效果顯著。而且,我們的教學和培訓實踐也證明了我們所采取的這一模式可操作性強、實施效果好、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有待進一步在我校全部各層次(A、B、C班)英語教學班級中推廣應用,從而推動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教改工作和質量工程建設工作又上一個新臺階。因此,我們希望更多的老師關注學生的英語四級考試,對學生應試的策略研究提出更多寶貴的意見和措施;我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管理者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考試及教師研究發(fā)展的工作環(huán)境,讓教師樹立起教學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在校園內形成獎優(yōu)罰懶的良性循環(huán)和健康發(fā)展的格局。
我們是以英語語言學、高等教育學和外語教學心理學領域的一些理論研究為基礎而開展進行本課題的創(chuàng)新研究與實踐的,總體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對我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現狀進行廣泛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的,整個模式教學實施過程又與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起來。另外,在研究與實踐中,我們努力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就“課堂內外教學+模塊培訓”融合式發(fā)展模式教學的相關策略進行研究與論證,積極探索并創(chuàng)新挖掘出了適合我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提高英語四級成績的策略,幫助學生克服了聽力、閱讀、寫作和詞匯等方面的困難,使得四個班的英語四級過級率均超過了50%,過級率較之以前取得了較大提高。因此,本課題是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教育教學成果,課題實踐成果創(chuàng)新性和可操作性強、實施效果好、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對于更新育人理念、革新教學手段、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提高我校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和我校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進一步推動和深化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程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干青,劉虹,柳巧玲.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培訓策略探尋[J].教育教學論壇,2012,(8).
[2]劉虹,干青,柳巧玲.課堂與課外: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結合[J].教育教學論壇,2012,(11).
[3]柳巧玲,干青,劉虹.大學英語積極詞匯的中心意義和具體意義[J].學園,2012,(8).
作者簡介:劉虹(1972-),女,云南農業(yè)大學外語學院講師,高等教育學碩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教育學、英語語言文學與文化等相關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