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華
摘要:廣東省清遠地區(qū)3群肉雞臨床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腫眼、流鼻水等癥狀,臨床治療處理效果不理想。在3群病雞中各取病雞鼻竇腔分泌液進行細菌分離培養(yǎng)、革蘭氏和瑞氏染色,并對分離菌株進行了玻片凝集和生化試驗。結果表明,革蘭氏染色呈陰性,瑞氏染色呈藍色,油鏡下可見細菌呈短桿菌或球桿菌,兩極著色,3群分離株均與副雞嗜血桿菌A型血清完全凝集反應,與B和C型血清無凝集反應,確定腫眼肉雞病原為A型副雞嗜血桿菌。同時選用多種藥物研究了該病原菌的藥敏性,結果顯示,A型副雞嗜血桿菌對頭孢噻呋、氟苯尼考和青霉素3種藥物均表現(xiàn)極敏。
關鍵詞:副雞嗜血桿菌;病原診斷;藥敏試驗
中圖分類號:S852.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2)04-0782-03
副雞嗜血桿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HPG)是引起雞上呼吸道疾病的一種致病菌,俗稱雞傳染性鼻炎,以鼻腔和鼻竇發(fā)炎、流鼻汁、臉部腫脹和眼結膜炎為主要特征。1920年,Beach首先報道該病,Debliekc于1931年首次分離到了該病的病原菌[1]。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引起產(chǎn)蛋雞的產(chǎn)蛋量下降,育成雞的生長發(fā)育緩慢,給養(yǎng)禽業(yè)造成很大的經(jīng)濟損失。我國從1980年起就有許多疑似該病的病例出現(xiàn),馮文達[2]于1987年首先在北京分離到1株病原菌。2010年11月,廣東省清遠市某肉雞養(yǎng)殖合作社3群肉雞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腫眼、流鼻水癥狀,并有嚴重的呼吸道疾病,病雞表現(xiàn)為精神沉郁、咳嗽、腫頭等癥狀,雞群經(jīng)治療處理,效果不理想,死淘較大,給肉雞合作社農(nóng)戶造成較大的經(jīng)濟損失。筆者對這3群發(fā)病肉雞的病原菌進行了分離鑒定,同時進行了藥物敏感試驗,旨在篩選出臨床上有效治療該致病菌株的敏感藥物,為防治該病提供一定的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病料采集于廣東省清遠市某肉雞養(yǎng)殖合作社(3群,分群采集),副雞嗜血桿菌A、B、C 3種血清型的陽性血清均購自中國獸醫(yī)藥品監(jiān)察所;常規(guī)培養(yǎng)基、生化試劑和藥敏紙片購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細菌分離培養(yǎng)在無菌操作條件下,用棉拭子蘸取病雞鼻竇腔內分泌物,劃線接種于巧克力瓊脂培養(yǎng)基,置于37 ℃恒溫箱燭缸培養(yǎng)24 h,之后挑取單個菌落進行純培養(yǎng)。分群采集,培養(yǎng)。
1.2.2染色鏡檢挑取單個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及瑞氏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菌的形態(tài)特征。
1.2.3血清學鑒定采用快速血清平板凝集試驗方法,取所分離純培養(yǎng)的各菌株分別與副雞嗜血桿菌的A、B、C 3種血清型的陽性血清分別進行玻片凝集試驗。
1.2.4生化試驗對所分離的3株病原菌進行葡萄糖、蔗糖、麥芽糖和海藻糖發(fā)酵試驗,并進行接觸酶、吲哚試驗、硝酸鹽還原試驗及H2S試驗等生化指標的測定。
1.2.5藥敏試驗細菌純培養(yǎng)后,挑選分離的單個菌落,用無菌生理鹽水洗下混勻,?。埃?mL接種于巧克力培養(yǎng)基上涂布均勻,均勻貼上各藥敏紙片,置于37 ℃恒溫箱燭缸培養(yǎng)24 h后觀察結果,并記錄抑菌圈直徑大小。
2結果與分析
2.1菌落形態(tài)、染色、鏡檢和血清學鑒定結果
對臨床的3群肉雞均分離到疑似副雞嗜血桿菌菌株,具體表現(xiàn)為在巧克力培養(yǎng)基上形成灰白色、邊緣整齊、光滑隆起、半透明、針尖大小、露珠樣的菌落。由表1可知,3群肉雞分離的菌株革蘭氏染色陰性,瑞氏染色藍色,油鏡下可見細菌呈短桿菌或球桿菌,兩極著色,3群肉雞病原分離株與副雞嗜血桿菌的A型陽性血清均發(fā)生完全凝集反應,而與其他兩種血清均無凝集反應,故鑒定這3群分離菌株為A型副雞嗜血桿菌。
2.2生化試驗結果
生化試驗結果見表2,3群肉雞病原分離菌株的生化特性完全一致,即細菌不發(fā)酵海藻糖,發(fā)酵葡萄糖、蔗糖和麥芽糖;能還原硝酸鹽,吲哚試驗陰性,接觸酶陰性,不產(chǎn)生H2S。
2.3藥敏試驗結果
由表3可見,該病原菌對頭孢噻呋、氟苯尼考和青霉素極敏,對丁胺卡那、阿莫西林高敏,對多西環(huán)素中敏,對泰樂菌素低敏,對磺胺嘧啶不敏感。
3小結與討論
本研究通過巧克力燭缸培養(yǎng),A型副雞嗜血桿菌分離率較高,屬于致病菌,由于該次培養(yǎng)未能完全達到5% CO2培養(yǎng)箱的條件,導致菌株生長不良,出現(xiàn)菌落數(shù)偏少的現(xiàn)象。
本研究3群清遠肉雞病原分離菌株在生化特性上表現(xiàn)為發(fā)酵葡萄糖、蔗糖和麥芽糖,而且分離菌株能還原硝酸鹽,接觸酶陰性,吲哚試驗陰性,不產(chǎn)生H2S,這些結果與羅廷榮等[3]確定副雞嗜血桿菌的生物化學特性完全一致;3群肉雞病原菌分離株與副雞嗜血桿菌的A型陽性血清產(chǎn)生均完全凝集反應,而與其他兩種血清均無凝集反應。由以上這些特性可鑒定這3群分離菌株均為A型副雞嗜血桿菌,說明目前清遠地區(qū)肉雞A型副雞嗜血桿菌的流行占據(jù)主導地位[4]。但從近年的文獻報道來看,我國部分地區(qū)已經(jīng)有B、C型副雞嗜血桿菌的存在[5-7],呈現(xiàn)為近年來我國雞傳染性鼻炎流行的新特點。因此,養(yǎng)殖過程中對肉雞進行免疫時應注意該流行病的這一特點,同時在疫苗研發(fā)時也應注重多價苗或全價苗的研究與開發(fā)[8]。雖然,目前肉雞的鼻炎疫苗均有效,但菌苗的保護率一般不能達到100%,所以肉雞養(yǎng)殖過程中需要增強雞群的抵抗力,做好環(huán)境的消毒及病雞的隔離。由于康復帶菌雞是主要的傳染源,所以肉雞合作社各存欄雞舍內的動物用具要做好隔離,以避免病原菌的群間傳播。
從藥敏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A型副雞嗜血桿菌對頭孢噻呋、氟苯尼考、青霉素、丁胺卡那和阿莫西林都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敏感性,其中對頭孢噻呋、氟苯尼考和青霉素這3種藥物的敏感性最高。根據(jù)本研究藥敏試驗結果,筆者選用了頭孢噻呋、氟苯尼考和青霉素這3種極敏感藥物對該肉雞養(yǎng)殖合作社3個發(fā)病雞群進行了注射治療,同時投服藥物輔助治療,并補充電解多維等增強肉雞機體抵抗力,結果發(fā)現(xiàn)雞群采食量逐漸恢復,精神好轉,呆立、嗜睡雞明顯減少,4 d后基本恢復正常。因此,肉雞感染A型副雞嗜血桿菌后可以考慮選擇這3種藥物進行臨床治療。治療時,除了注射給藥和口服給藥外,也可考慮滴鼻或者噴霧治療。
參考文獻:
[1] POERNOMO S, SUTARMA, RAFIEE M,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isolates of 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 from Indonesia[J]. Australian Veterinary Journal,2000,78(11):759-762.
[2] 馮文達. 北京雞傳染性鼻炎病原菌分離及鑒定[J]. 微生物學通報,1987(5):216-219.
[3] 羅廷榮,艾博特,梁家權,等. 二株副雞嗜血桿菌分離株的生物學特性鑒定[J]. 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00,22(3):170-173.
[4] 馬艷平,張杰,陳豪泰,等. 副雞嗜血桿菌的分離鑒定[J]. 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09,22(3):834-837.
[5] 張培君,苗得園,龔玉梅,等. B型副雞嗜血桿菌的分離鑒定[J]. 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 2003,25(1):56-58.
[6] 孫慧玲,苗得園,王艷平,等. B型副雞嗜血桿菌北京株的分離與鑒定[J]. 中國獸醫(yī)雜志,2005,41(2):28-29.
[7] 張培君,陳小玲,苗得園. 雞傳染性鼻炎流行學調查(Ⅱ)[J]. 中國獸藥雜志,2001,35(1):21-23.
[8] 苗得園,孫惠玲,陳曉峰,等. 副雞嗜血桿菌的分離鑒定及我國雞傳染性鼻炎的流行狀況分析[J]. 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06,28(4):39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