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岳,王媛媛,林龍
摘要:金融計量經濟學強調將計量技術有效地應用于處理金融領域中的真實數據和問題,能夠從技術運用的角度服務于金融教學,順應并體現(xiàn)國際金融教學的發(fā)展趨勢。但目前我國高校金融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教育中金融計量課程設置存在不足。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對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教學與課程設置,以及金融學科的發(fā)展等方面的思考與分析,我們提出對金融專業(yè)碩士研究生開設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建議,并憑借筆者在美國及歐洲從事金融教學的經驗,在南開大學商學院首先進行嘗試。我們以教學論文的形式探討該課程的開設實踐及經驗,屬先行嘗試。把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引入研究生教育體系,不僅能夠豐富研究生課程內容,體現(xiàn)課程設置的系統(tǒng)性、創(chuàng)新性、開放性和實用性,同時推動我國研究生教育與國際接軌,促進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也為金融業(yè)培養(yǎng)高水平專業(yè)人才,推動金融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研究生教學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G642.0?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270-03
一、引入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背景
金融計量經濟學,簡言之,就是將計量技術和模型運用于處理金融問題中,包括對金融市場各種交易變量(如價格、交易量等)建立相應的計量分析模型,以及對金融理論和金融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等。金融計量經濟學從計量經濟學中發(fā)展而來,但由于金融數據及其處理方法的獨特性等(例如,金融數據具有尖峰厚尾、條件異方差等特性),金融計量經濟學已經與傳統(tǒng)計量經濟學有所區(qū)別,傳統(tǒng)的計量經濟學課程已不能夠覆蓋金融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知識和計量模型。作為一門針對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yè)學生開設的課程而言,目前絕大部分高校財經類專業(yè)都已將計量經濟學設置為核心課程(根據李子奈(2008),2006年高校財經類專業(yè)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比例就已達98%),卻僅有屈指可數的幾所高校開設有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在對南開大學商學院財務管理系碩士研究生開設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下,就該課程開設過程中的一些做法與經驗做以介紹,希望能對其他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課程設置與改革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現(xiàn)有相關文獻也已對金融專業(yè)研究生教學進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推動了我國研究生教學的發(fā)展。這些文獻一方面主張金融類課程體系教學改革,如鐘宏桃(2008)分析了研究生培養(yǎng)中學科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科課程體系,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對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進行了大量探討(如張長青(2009),提出現(xiàn)有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應有所改革等等。而對于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研究基本屬于空白,鮮見有相關文獻進行探討。因而,我們在此所探討的在研究生教學中引入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具有一定的開創(chuàng)性。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引入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必要性:第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碩士研究生不僅掌握本門學科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門知識,同時要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這一要求具體到金融等專業(yè),在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應注重同時進行金融學理論和專業(yè)技能訓練,注重對金融工具和方法的研究與分析。然而,碩士研究生利用建模等計量技術解決金融理論和實際問題的能力相對薄弱,會影響其發(fā)展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金融分析工作的能力。鑒于學科課程教學是完成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的主要途徑,我們提出在研究生課程設置中引入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加強對學生專業(yè)技能、金融方法研究與分析的訓練,以培養(yǎng)其較強的科研能力、實際問題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第二,金融學科的發(fā)展日益注重定量研究,微觀化、數量化和交叉化成為金融學發(fā)展的一大趨勢,數學和計算機已經成為現(xiàn)代金融活動所必須的工具,計量理論和模型在金融分析中體現(xiàn)出不可或缺性。碩士研究生經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往往掌握了一定的公司理財、投資學、金融市場等基礎理論,以及基本微積分、線性代數和統(tǒng)計學知識,但將這兩方面知識進行整合、通過建模等計量技術解決金融理論和實際問題的能力卻相對薄弱。作為培養(yǎng)金融人才的高校財經類專業(yè),其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yǎng)必須符合金融學科的發(fā)展趨勢,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寬廣而扎實的理論基礎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運用金融計量經濟學模型對金融理論和實際金融變量進行實證分析、研究能力。第三,金融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具有較強實用性的學科。一方面,它能夠為學習者提供一定的金融理論和數理計量知識;另一方面,它強調將計量技術有效地應用于處理金融領域中的真實數據和問題,為相關領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分析與實證研究的工具。學習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無疑是十分重要的,而具有金融計量學科背景也會成為其日后發(fā)展的一大優(yōu)勢。
二、課程特點及教學設計
1.課程特點分析。課程特點分析是課程教學設計的基礎。我們從對金融計量經濟學的課程的學期安排、教材的選擇,以及課堂內容的設計與講授等方面來分析該課程特點,并根據這些特點對課程教學進行設計。①課程的學期安排,考慮到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需要有一定的金融和數理方面的知識儲備,以及學生們本科階段的專業(yè)背景、知識結構的差異,筆者將金融計量經濟學作為財務管理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一門專業(yè)選修課,并安排在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開設。通過第一學期對專業(yè)基礎課程的系統(tǒng)學習與訓練,學生們對金融基礎理論有了更進一步的掌握。但由于受其所掌握的金融分析工具和方法的限制,使學生們對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處理金融領域中的真實數據和問題具有迫切需求。而在第二學年,①學生們則面臨學位論文寫作以及一些更深入的課題研究,彼時他們不僅需要充足的知識儲備,還要掌握有金融分析工具和技術。適時引入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能夠滿足學生們對于繼續(xù)深入學習、研究的需要,激發(fā)其熱情。同時又對于碩士研究生在隨后的學年中進行課題研究乃至以后的繼續(xù)深造學習和工作,都具有一定的促進和提升作用。②課程教材選擇和內容設計。筆者認為,研究生課程內容和教材的選擇應瞄準學科發(fā)展前沿,突出學科內容的系統(tǒng)性,并善于把握最新研究成果。金融計量經濟學在隨金融學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中而不斷充實、豐富,在課程教材選擇時,筆者力圖選取最新的、在學界具有一定認可度和影響力、能夠覆蓋絕大部分金融計量經濟學內容的專業(yè)著作作為教材。在教學中,筆者以Rachev(2007)等所著《Financial Econometrics:From Basics to Advanced Modeling Techniques》為主要藍本,這是目前較新的一本介紹金融計量經濟學專著,所述內容包括回歸分析、金融時間序列、向量自回歸模型等。這本專著在介紹有關金融計量經濟學概念和模型的同時,伴有大量金融領域的實例,這也是筆者選擇教材所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對于時間序列部分,輔之以Brockwell和Davis(2002)的《Introduction to Time Series and Forecasting》。金融計量經濟學作為財務管理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一門專業(yè)選修課。從理論層面上看,課程涉及比較枯燥難懂的數理知識,以及金融學的相關理論;從應用層面上看,則涉及如何運用統(tǒng)計學等數理知識和計量技術檢驗金融理論、處理金融領域各種變量間的關系。教師課程教學既要注意背景知識和相關理論的闡述,又要講解如何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并要把握好學時在二者之間的分配、把握理論闡述與應用的度;學生課程學習則需要理解金融計量模型的求解、掌握有關軟件的操作技能,將計量知識、技術、金融理論和實踐相聯(lián)系,提升建模、實證分析的能力。
2.課程教學設計。根據證券投資學、投資組合管理和計量經濟學等課程的教學經驗,以及指導研究生課題研究和學位論文的經驗,筆者將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設計為“理論教學、實踐操作、小組作業(yè)、研究論文”相結合的模式:①用課堂理論教學為學生提供基本知識框架。在講解相關金融計量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運用時,結合Excel等統(tǒng)計工具的操作,為學生展示基本建模和實證研究方法;②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動手能力,通過課堂測驗、上機操作Excel等方式,強調對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融會貫通;③通過小組作業(yè)構建一個研究性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鞏固并加強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④用研究論文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寫作能力。學期結束時,要求學生每人遞交一篇有關金融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性論文,具體題材不限,給學生以充足的自我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空間。
三、課程評估與教學經驗積累
1.課程評估。為了獲取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反饋信息,筆者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設計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評估表,采集學習者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與思考,形成教學經驗,并為進一步改善本課程教學質量提供可靠依據。所謂“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就是評價時既注重對于本學期教學的總結,又以動態(tài)的眼光來看待一學期的教學,把它們放到整體教學過程中加以考慮,并著眼于未來,為下一階段性教學提供改進依據和思路?;谶@一評估理念,筆者將評估項目分為五個方面,即課程設置、教師課堂講授評價、教學課件準備程度與教學文件組織、分組作業(yè),以及相關課程與進一步學習。每一評估大項中又分為若干不等的小項,每項分值均為0~100分。為了確保評估的客觀公正性,筆者還設計了開放式評估項目,了解學生所認為的教學內容中有益和無用的方面、教學的優(yōu)勢與劣勢以及課程有待提高的方面等。根據課程評估表,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在課程設置、教師課堂講授、分組作業(yè)等方面均獲得了同學們較好的評價,而在開放性評估中,同學們則普遍反應應該繼續(xù)加強講授計量技術在金融領域中運用的內容,并深化金融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
2.教學經驗積累。通過日常教學以及對學生們填寫的課程評估表進行整理、分析與思考,筆者初步形成了一些有關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經驗。①把握好對金融計量經濟學中相關統(tǒng)計學和數學知識的講解,在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先統(tǒng)計學和數學后計量模型的授課程序,也就是說,在課程伊始,首先介紹相關的統(tǒng)計學和數學背景知識,待相關知識講解完畢,才進入計量模型的教學中。然而根據課堂教學效果和同學們的反饋信息,這種知識體系的安排順序,一方面可能由于相關數學和統(tǒng)計學知識的難度而影響同學們學習金融計量經濟學的信心,另一方面,在進入計量模型教學后,同學們可能對之前所講授的相關數學背景知識已經遺忘,教師可能需要重新進行講解,這樣不僅延誤課程進度,也會影響同學們對知識的學習與汲取。因而,筆者試圖在下一階段性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縮短統(tǒng)計學和數需背景知識的講授篇幅,同時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在教授各個計量模型時,講解與之相關的主要背景知識,以加強學生對于模型的理解。②加強對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理論性與應用性的度的把握,通過上面的課程特點分析可知,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具有理論和應用層面的雙重特點,因而在教學中,一方面應強調數學和金融等相關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與嚴謹性,應使學生了解金融計量模型的求解過程,并掌握有關計算軟件的操作技能,同時又要避免以數學課為模板的講授方式;另一方面,注重計量知識與金融理論的結合。在不忽略基礎理論講解的同時,在教學中安排適當的案例,強調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重點在于將計量技術有效地應用于處理金融領域中的真實數據和問題。③注意金融計量經濟學與投資學等課程內容之間的區(qū)分與銜接。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講授在一定程度上是假設學生已經具有投資學、公司理財等相關金融基礎理論知識,因此,諸如現(xiàn)代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套利定價理論(APT)、有效市場假說(EMH)等雖然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提及,但不對其進行深入探討。金融計量經濟學這一課程的重點在于使學生掌握廣泛使用的統(tǒng)計工具和現(xiàn)代計量技術,及其在金融領域的運用。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金融計量經濟學是對投資學等基礎課程的補充,其目標在于,運用金融計量經濟學模型對金融理論和實際金融變量進行實證分析與研究。④加強學生對有關計量軟件操作技能的訓練。由于金融數據通常以月、周、日,甚至更小的時間單位來記錄,可用于分析的樣本數據的潛在空間可以很大,金融計量模型往往通過相應的計算機軟件來求解。但通過對學生操作Excel等軟件的考察,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操作有關軟件的技能還有待提高,因而,如何有效提升學生實際工作技能和動手能力,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金融計量經濟學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在碩士研究生教學中開設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該學科不僅能夠從技術運用的角度服務于金融教學,同時也是順應和體現(xiàn)國際金融教學的發(fā)展方向,推動我國研究生教育與國際接軌,促進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對南開大學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yè)一年級碩士研究生開設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是筆者對研究生教學改革的一次嘗試。課程教學積累了一些經驗,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提高。如何解決課程教學中遇到的難點問題,例如,如何將基本數理知識的講解融入金融計量模型的教學中,以及對于時間序列模型的把握等,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問題。適當延長學時或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化難為易,使課程易于同學們掌握,是我們今后教學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戴平生.《計量經濟學》研究生課程教學芻議[J].統(tǒng)計教育,2007,(10).
[2]李子奈.我國計量經濟學發(fā)展的三個階段與現(xiàn)階段的三項任務[J].經濟學動態(tài),2008,(11).
[3]馬井靜,段宗志.財務管理專業(yè)金融類課程體系教學改革研究[J].高教論壇,2008,(4).
[4]吳世農,洪永森,陳國進,王康平.計量經濟學和金融計量學研究生暑期學校的實踐與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11).
[5]張長青.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8(4).
[6]鐘宏桃.論研究生教育中的學科課程教學[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9).
[7]John Dobson.Introducing Ethics into the Finance Curriculum:A Simple Three-Level Guide[Z].Journal of Financial Education.Vol.34,Spring 2008.
[8]Jane Reimers,J.Clay Singleton.Podcasting Finance Classes:Some Early Experiences[Z].Journal of Financial Education.Vol.34,Spring 2008.
[9]Svetlozar T.Rachev,Stefan Mittnik,F(xiàn)rank J.Fabozzi,Sergio M.Focardi,Teo Jasic.Financial Econometrics:From Basics to Advanced Modeling Techniques[z].John Wiley & Sons,Inc..2007.
[10]Peter J.Brockwell,Richard A.Davis.Introduction to Time Series and Forecasting[Z].Second edition,Springer,2002.
基金項目: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AS0913)和南開大學“08教學改革專項”資助
作者簡介:齊岳(Ph.D.,University of Georgia,USA),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商學院財務管理系,主要從事投資組合與基金管理研究;王媛媛,華泰證券公司,畢業(yè)于南開大學商學院財務管理系并獲碩士學位,主要從事投資組合與基金管理研究。
通訊作者:林龍,南開大學商學院財務管理系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投資組合與基金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