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小婷,何秋霞
摘要:法治國家的建設有賴于全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大學生作為一個大的群體,其法律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本文分析了大學生法律素質的現(xiàn)狀以及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重要性,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與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091-02
“一個國家的法制現(xiàn)代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國家公民的法律意識是否發(fā)達?!贝髮W生是國家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我國依法治國的建設,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程度,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知法守法的氛圍。
一、大學生法律素質的現(xiàn)狀分析
大學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思想道德品質,同時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法律素質,這是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而現(xiàn)實中的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容樂觀,存在許多問題,有很多學生對相關的法律知識不了解或只是略知一二。
1.大學生法律知識欠缺。法律素質養(yǎng)成的基礎是法律知識。對法律知識的掌握,是大學法律基礎課的重要任務,但現(xiàn)實中大多大學生對應用實踐性法律知識的興趣頗大,對法的理論知識了無興趣,他們對刑法、民法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知之甚少。體現(xiàn)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維權,而法律知識的欠缺,造成了大學生維權意識淡薄,不會正確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導致誤用法律或者任由別人侵害自己的合法權利。海師大“偷拍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短短幾天時間,就有上百家網站轉載海師大小耀所上傳的“艷照”,相關網頁超過50萬頁,甚至多家境外的網站、也刊登了相關信息和評論,對我國大學生法律素質提出質疑。記者采訪拍攝者小耀時,小耀顯得有些“委屈”地辯解:“我拍到的其實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場景,男生們天天在陽臺上看著,我只是想在網上和更多的人分享而已?!毙∫倪@一想法恰恰反映出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缺失。法律知識的缺乏,年少貪玩,對偷拍這些現(xiàn)象充滿好奇,卻不知是違反了民法中所規(guī)定的當事人隱私權、肖像權,小耀最終被判處10天行政拘留。此前在上海某大學也發(fā)生了此類事件,幾位學生偷拍了對面樓里一對情侶的親熱錄像并上傳到網上,結果被偷拍的女生不堪壓力跳樓自殺,偷拍者也被學校開除。由此可見,大學生法律知識的缺失,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后果,害人害己,毀了自己美好的前程。
2.大學生對法律缺少信仰。隨著法律基礎課的普及,現(xiàn)在的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總的來說有很大進步,普遍能掌握最基本的法律常識。但是,由于缺少正確適用法律的引導,他們對法律知識的適用還不全面,對某些法律知識與領域,甚至還一無所知,適用法律不規(guī)范,甚至出現(xiàn)知法違法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主要是因為大學生對法律信仰的缺失,由于媒體的過分炒作,對社會現(xiàn)象刻意進行消極的引導,導致民眾包括大學生在內對法律的威信產生了懷疑,導致大學生對法律還有排斥的心理,使其覺得法律是虛設,學了沒用,或者只關注法律中規(guī)定的權利,忽視了法律所規(guī)定的義務,沒有正確的權利義務觀。
3.大學生的維權能力不足。當前,有很多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需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問題時難以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解決現(xiàn)實中存在的法律問題,主要原因除了學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學校也應對此負上一定的責任。有些學校的“思政課”大多強調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對法律基礎知識有所忽視,只是在課堂中穿插一些知識,這些知識基本上是概念化、抽象化的原理,缺乏實踐性內容。再加上有些“思政課”教師由于受其專業(yè)背景的制約,缺乏對法律知識的掌握,對相關的法律知識的了解有限,在法學理論上沒有深入的探究,從而不同程度地制約了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和維權能力的提高,一旦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需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問題,學生難以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解決現(xiàn)實中存在的法律問題,從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途徑
1.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法律基礎課堂教學。法律知識的強弱是大學生法律素質高低的重要尺標,非法律專業(yè)的大學生的法律知識來源主要是法律基礎課,對于非法律專業(yè)大學生這個龐大群體來說,加強法律基礎課教學對提高整個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要增強師資力量。師資薄弱是影響法律基礎課教學效果的重要原因。為此,一要促使教師專業(yè)化,配置法律專業(yè)教師,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水平,把專業(yè)的法律知識傳授給他們。第二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引進律師、法官、檢察官進校園為學生授課或者講專題,利用他們豐富的法律工作經驗,提高學生適用法律能力。最后,把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修養(yǎng)一起抓,在課堂上不能偏向任何一方的教學,只有這兩者共同發(fā)展的大學生,才稱得上高素質的大學生。
2.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強法律知識的實效性。在教學中以案說法、以案解法、法案結合來組織教學,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適當時可以組織課堂辯論賽,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法律知識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掌握法律知識的目的。除此之外,可以鼓勵學生組建法律社團鼓勵學生組建青年法學社和法律援助社等法律社團,由學生自發(fā)的組織到一起,通過對熱點法律問題討論以及各種維權活動的開展,充分調動廣大學生對法律的熱情,在法律實踐過程中,既達到幫助其他人的目的,又豐富了自身的法律知識,鍛煉了自己的法律應用能力,達到了一個多贏的效果。還可以開展具有法律特色的校園活動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模擬審判”、“法律征文”、“校園普法宣傳”等活動,在營造良好的法律文化氛圍的同時,使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法律,在親身參與實踐過程中,鍛煉學生遵法、用法、護法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通過這一系列的緊密結合大學生的生活實際的教育,使學生感知法律制度就在自己身邊,從而產生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積極性。
3.促使大學生樹立對法律的敬仰,樹立學法、知法、守法的意識。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引進律師、法官、檢察官進校園,為學生授課,開講座,利用他們法律工作中的案例,來個現(xiàn)場斷案,在學生中樹立法律的威嚴,剔除社會上的各種妨礙法律公平公正的干擾,促使他們樹立對法律的敬仰,從而促使大學生樹立學法、知法、守法的自覺性。培養(yǎng)具有良好法律素養(yǎng)的大學生,是高校法制教育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責任。高校除了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外,同時也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把法律基礎課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相結合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的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引導他們了解我國各項法律法規(guī)的基本精神和規(guī)定,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把他們培育成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大學生。
參考文獻:
[1]公丕祥.法制現(xiàn)代化的理論邏輯[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1999,1.
[2]彭鴻雁.淺論高校法律基礎課的改革——對大學生法律素質的調查和思考[J].宿州師專學報,2001,(03).
[3]柳卉,蔡紅輝.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思考[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05,(02).
[4]劉桂占.大學生法律素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學,2006.
[5]陳大文,劉一睿.從普及法律常識到提升法律素質的教育——改革開放30年高校法制教育發(fā)展回眸[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4).
[6]李瓊瑤.生命教育視角下的大學生法制教育[J].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