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宇晴
[摘要]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高校外事工作中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本文從外事工作機制、中外合作辦學、引智工作三個方面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對策,以促進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教育國際化:高校;外事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2)52-0113-03
高等教育國際化這一國際教育思潮始于20世紀下半葉,是經濟全球化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和挑戰(zhàn),是將高校的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置于整個世界之中,與世界上不同國度的高校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方面的國際合作交流活動,把不同國家的文化和高校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與本國大學的教學、科學研究等結合起來的過程。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政府從政策法規(guī)、軟硬件設施等方面支持鼓勵我國高校與國外高校、學術科研等機構進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許多高校越來越重視學校自身的國際化發(fā)展程度,通過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教育理念、技術及設施等資源的共享等途徑,為高校培養(yǎng)更高質量的人才,并在開放交流、合作中提升學校的整體實力,推動學校高新技術產業(yè)化進程。
1當前高校外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外事管理部門作為學校外事工作的歸口單位,承擔著高校外事工作規(guī)劃、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洽談與管理、外籍教師的聘用與管理、教職工因公出國的管理、來華留學生的管理、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和外事接待等工作。高校外事管理部門也已經從以往的行政部門轉變?yōu)榧姓芾怼⒔逃虒W、人才引進、后勤管理與服務等多種職能于一身的窗口部門。外事工作呈現出多樣性、復雜性、交叉性、立體性等特點。這些特點給外事管理工作帶來了難度和挑戰(zhàn),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1外事工作機制問題
工作機制,是指保證管理的協調活動或過程得以實現的科學的組織構成及其運行原理。外事工作機制就是基于外事管理系統(tǒng)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聯結方式而建構起來的工作體制、管理規(guī)范和工作方式等。完善的外事工作制度,是機制順利運行的保障。高校外事工作涉及人事、教學、財務、相關院系、保衛(wèi)、后勤服務等多個部門,需要各部門、單位的密切協調配合。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出現角色、職責、部門工作關系不明確以及崗位設置不合理、規(guī)章制度不完善的現象。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高校均設立了外事處或國際合作交流處、港澳臺辦公室等機構,負責學校的外事工作。但在外事工作制度建設方面尚不完善,如有些高校的外事制度未明確各相關部門、系院的外事工作的職責范圍,導致部門、系院的工作關系不明確,給管理工作帶來障礙,影響了外事工作的進程。有些高校的外事部門崗位設置不合理,角色定位不清晰。如有的高校外事部門掛靠校長辦公室,由辦公室主任兼任外事處長,而實際外事工作人員只有一兩名,出現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由于外事事務紛繁復雜,外事工作人員精力有限,經常處于疲于應付的狀態(tài),根本談不上高效地完成各項外事工作任務,更談不上開拓性地開展工作。有些高校雖建立了完善的外事工作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會出現主觀性、隨意性或自上而下的單一性指令,制度只是一紙空文,起不到引導、規(guī)范、約束的作用。這些問題的出現應引起外事工作管理者的高度重視,需要在工作中不斷修改和完善工作機制。
1.2合作辦學工作中的問題
中外合作辦學的實質就是通過引進國外優(yōu)秀教育資源和教學管理的有益經驗與先進理念,豐富本國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縮小與世界教育先進水平的差距,提高教育的國際競爭力。然而,由于我國高校的合作辦學尚處于起步階段,高校外事部門作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實施主體,在合作辦學項目的規(guī)劃與實施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如下問題:
(1)合作辦學的目標定位不準確。目標定位不準確是高校中外合作辦學中存在的首要問題,這一問題從根本上影響了中外合作辦學的教育質量。我國高校根據辦學層次大致可分為重點大學、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院校。而一些高校在洽談實施合作辦學項目時未考慮到自身辦學層次、辦學規(guī)模、專業(yè)性特點等,從而不能準確定位合作辦學的目標,使得自身的特色專業(yè)無法與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相結合,得不到資源優(yōu)化。如有些高校在選擇合作院校時,盲目追求攤子過大、數量過多、層次過高,結果出現外方合作教師授課時,絕大多數學生聽不懂的情況,或是其辦學的基本條件不能滿足合作專業(yè)的要求,導致學生入校后沒有專業(yè)師資授課。而有些高校因暫時找不到合適的外方合作院校,為達到合作辦學的指標,裝點門面,降低合作辦學門檻,合作院校層次偏低,專業(yè)適用性不強。
(2)缺乏質量評估認證體系和過程監(jiān)管機制。有些高校的合作辦學中,中方只注重項目的引進、辦學硬件和軟件的投入,缺乏有效的教學質量監(jiān)管體系。如有些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外方提供的課程是由國外合作高校的教師承擔的,但外方的師資背景如何,是否符合教學要求,中方學生能否適應外方教師的授課方式,外方教師教學質量能否達到希望的效果,又如何評價外方教師的授課效果?對于這些問題中方高校合作辦學管理者并不完全了解,缺乏相應的教學質量評估認證體系。也有一些高校發(fā)布的中外合作辦學招生簡章夸大其詞,對合作項目宣傳不實,在合作辦學中僅起著招生的作用,并沒有進行實質性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引進,比如,3+1項目中要求外方教師在中國境內的合作高校承擔三分之一的專業(yè)課,而實際情況是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外方教師實際授課時間遠未達到這個標準。而由于缺乏有效的過程監(jiān)管機制,使得這種現象得不到及時遏制,嚴重影響了中外合作辦學的健康發(fā)展。
1.3引智工作中的問題
高校聘請外籍教師,可以借此營造多元文化的校園氛圍,為教學一線服務,有效提高教師、學生的外語聽說能力,更重要的是給教學科研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帶來有益的補充和推動。然而,外籍教師的聘任與管理也是一項政策性強、難度大的工作。
(1)聘用困難。在外籍教師的聘任方面,想選出德才兼?zhèn)涞挠⒄Z課教師及專業(yè)課很困難。聘請渠道雖然廣泛,既有中介推薦的,也有毛遂自薦的,但最終符合要求的不多。如有些外籍人士雖然有高學歷但無教學工作經驗,尤其是在高校的工作經驗。有些雖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是學歷不夠;而有些雖有高學歷和教學工作經驗,但來自英語為非母語國家。而有些外籍人士甚至有精神疾病。這些因素都不利于高校正常的教學工作,對高校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產生負面影響。
(2)管理困難。對外籍教師的管理分為教學管理與生活管理。在對外教的教學管理中,部分外教遲到早退、課堂利用率不夠、教學無計劃性、工作隨意性大等。有個別外教甚至在課堂或校園內進行反華言論活動或以傳教為目的的活動。對于教學管理,有些高校相關部門雖有嚴格的考核制度,但對外教教學中的問題僅僅提出口頭批評,并無實質性的懲罰及改進措施。在對外教的生活管理中,由于住房、家用電器、網絡等設施配備不到位,經常有外教抱怨,而負責外教生活管理的人員也不得不經常處理諸如外教公寓空調、抽水馬桶故障、水管漏水等問題,處于疲于應付的狀態(tài)。還有外教會出現生病、交通事故甚至留外校人員過宿或夜不歸宿的情況。不停地忙于處理此類問題大大增加了外事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對于外教的留宿等問題的管理會讓他們覺得侵犯了個人隱私,這些都給管理帶來很大難度。
2對于高校外事管理中突出問題的對策
對于以上幾方面問題,高校外事工作者應予以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供高校外事管理工作者們參考:
2.1建立健全外事工作機制
高校外事部門應建立健全適合本校特點的外事工作機制,使外事管理走上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的軌道。目前各高校外事部門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有“一體化”模式和集中管理下的“分工化”模式?!耙惑w化”模式,即外事工作實行統(tǒng)一領導、分類管理、多級配合、分級負責?!胺止せ惫芾砟J绞歉鶕毮艿牟煌謩e建立相應的平行機構,各平行機構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但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高校外事部門應根據自身的合作辦學規(guī)模和辦學特色,采用二者相結合的模式。即實施統(tǒng)一協調、集中管理與分工合作相結合,既發(fā)揮全面規(guī)劃、統(tǒng)籌協調、步調一致的優(yōu)勢,又充分調動職能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除管理模式外,還應根據需要建立外籍教師聘用制度、管理制度、教職工因公出國管理制度、留學生管理制度等,使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2找準合作辦學的目標定位,建立健全合作辦學質量評估與過程監(jiān)管體系高校舉辦中外合作辦學,應該基于學校規(guī)模和學科專業(yè)強勢,尋找適合自己的國際交流合作伙伴。并認真核查對方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教育教學水平、資信等背景。應開展新興學科、急需學科的合作項目,引進需要的、高水平的教育資源。各種層次的高校應有自己的合作辦學目標和定位,有自己的側重點和特色。如重點大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學術專才,普通本科院校目標是培養(yǎng)基本掌握相關專業(yè)國際前沿知識的高級專門人才,高職院校的目標是培養(yǎng)適合國際市場的高級技能型人才。
各高校應結合本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特點,建立中外合作項目的質量評估體系和過程監(jiān)管機制,定期開展評估,全過程監(jiān)管,這是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有效保證。國家教育部于2009年頒布了《中外合作辦學評估方案(試行)》,以規(guī)范中外合作辦學,從總體上保證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促進中外合作辦學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評估內容和指標囊括了合作辦學的各個方面:培養(yǎng)目標與方案、項目管理、培養(yǎng)條件、師資隊伍、教學組織、培養(yǎng)質量、社會效益、辦學特色等。這一評估體系的建立和過程監(jiān)管機制的實施,對及時解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出現的問題,強化合作辦學優(yōu)勢,全面提高合作辦學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外事部門可根據教育部的《合作辦學評估方案(試行)》,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一套適合學校自身的質量評估體系和監(jiān)管機制,以及時發(fā)現合作辦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合作辦學經驗,并針對評估和監(jiān)管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措施。
2.3完善外教的聘用與管理工作
在引智工作中,應嚴把外教聘用的質量關。應按照“高標準,嚴要求,按需所聘,按聘所用,用其專長,提高效益”的原則,并根據學校的整體辦學思路,根據自身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和要求,廣開聘用渠道,有效開展外教的聘用工作。有疑問時主動向上級有關部門請示,或與外教直接交流溝通,并與原聘用單位交流溝通,了解外教的教育背景、教學情況、身體及心理健康狀況等。
高校外事部門還可在國家外專局制定的聘用合同基礎上,在附件中對外教的教學、生活管理等要求作出一些具體規(guī)定,使對外教的教學管理、生活管理有章可循,出現問題及糾紛時可嚴格依據合同處理,避免產生推諉扯皮。后勤保障部門也應先按照合同規(guī)定,保證外教的住宿、生活條件,并及時解決外教反映后勤服務問題。通過這些舉措,使得引智工作有章可循,教學質量得到保障,也可減少外事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實現外教聘請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外事工作紛繁復雜,所涉及的部門、人員廣泛,問題來自方方面面,層出不窮。作者僅針對現階段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高校外事工作中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一些嘗試性的對策,供廣大高校外事工作者們的參考和借鑒,希望借此促進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蔣建華備咝M饈鹿ぷ骰制探索——兼論SWUFE外事工作改革[D].西南財經大學,2010
[2]百度網敝型夂獻靼煅評估方案(試行)[EB/OL].(2009-07)県ttp://baike眀aidu眂om/view/2913297県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