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琪
2009年4月17日下午,第十三屆“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上海對外貿(mào)易學院選拔賽在我校信息樓隆重舉行。正反兩隊圍繞“People''s act of keeping pets interferes with the rights of animals”的辯題展開激烈論辯,最終反方更勝一籌,成為了這場角力的贏家。
作為本次校級選拔賽的評委之一,同時作為即將帶隊赴京參賽的指導教師,我想借此機會,把自己關(guān)于此次校級辯論賽幾點不成熟的意見付諸文字。
一年一度的辯論賽與演講賽珠聯(lián)璧合,已成為外研社的年度大戲。作為青年教師,我至今仍能回憶起學生時代參加“CCTV杯”英語演講比賽時的情形。而今,自己已然是一名指導教師。感慨之余,首先愿以個人名義感謝外研社每年舉辦如此高規(guī)格的英語賽事,為身居象牙塔的大學學子提供一個展示青春風采及英語風貌的絕佳平臺。
至于選手的表現(xiàn),我想從語言能力及思辨能力兩方面點評一二。
語言能力
一場比賽下來,每隊一辯和二辯分別各需用英語進行12分鐘、8分鐘的論述,其難度及強度之大可想而知。好在幾位選手之前準備充分,加之語言功底扎實,建設(shè)性發(fā)言階段都有較為出色的發(fā)揮。但是細細聽來,還是發(fā)現(xiàn)不少問題:一是在快速的語流中,一些諸如“to raise a children”的低級語言錯誤原形畢露(而且很有可能辯手本身毫無察覺);二是受到母語影響,“中國味兒”過濃的英語表達俯拾皆是,譬如“to feel one''s heart”。鑒于此,選手們應(yīng)該在減少低級錯誤、避免母語干擾這兩方面多下苦功,切實提升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
思辨能力
辯論之難,一在語言,二在思辨。英語辯論賽畢竟不是單純的口語秀,我個人更愿意將其理解為借助英語馳騁思想的角力場。動輒七八分鐘的論辯,若是沒有強大可靠的邏輯思想作為支撐,那么再妙的語言也只能是一通“花拳繡腿”——架勢花哨,內(nèi)容中空。好的辯論可謂是攻防的有機結(jié)合:論攻,對方紕漏時現(xiàn)的思辨就為己方提供了可乘之機:論守,己方滴水不漏的思辨會使再難對付的對手都感到無從下手。一句話,辯論就是思想的正面交鋒!兩隊選手在比賽過程中立意明確、展開合理,體現(xiàn)了語言背后的抽象思維能力及邏輯推理能力。但嚴格來說,兩方都或多或少暴露出“思想不夠深刻,邏輯不夠嚴密”的問題,使得立論的根基略顯單薄。針對以上問題,選手們平日里應(yīng)該多閱讀多思考,著意培養(yǎng)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理論探究能力,通過一絲不茍的邏輯推演直達問題根本。
可以說,本次辯論賽是激烈而精彩的。盡管選手們的表現(xiàn)仍略顯青澀,但語之美與思之魅已初露端倪。而從本次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兩位辯手,將有幸代表學校,晉級參加下月于北京舉行的比賽。我個人有理由相信,在勝出選手的努力下,在科學訓練的助推下,上海對外貿(mào)易學院一定能在本次大賽中交出一份令眾人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