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麗紅
摘要: 課堂具有公開性、不可預料性等特征,要調控學生的行為,平衡個體與集體之間的需求,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管理是一件高難度的事情。教師如果沒有積極的態(tài)度和有效的策略,課堂問題就會隨之而來。歷史教師在把握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同時,要善于探究有效策略以應對課堂管理問題。
關鍵詞: 歷史課堂教學有效課堂管理策略多樣性
課堂具有多面性、公開性、不可預料性等特征,教師如果沒有積極地態(tài)度和有效地策略,許多課堂問題就會隨之而來。如何實現(xiàn)有效地課堂管理?下面結合歷史課堂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教學和管理緊密相連
課堂環(huán)境是復雜多變的,有許多問題會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生,而課堂管理與教學過程是緊密相連的,良好、有趣的課堂教學是課堂管理問題出現(xiàn)的有效防線。
歷史教學有其獨特性,新課程改革要求歷史教學凸顯其“人文性”“創(chuàng)造性”,把呆板的課堂變成活躍的舞臺,讓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引導。如何讓課堂教學做到既不“死板”又“有序”的?這就要求教師把更多精力花費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引詩詞,巧編歌謠,多搜集歷史人物故事,多與當前熱點聯(lián)系,多引用鄉(xiāng)土教材,多設計探究性的活動,讓歷史貼近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習興趣。一旦學生專注于學習活動,課堂問題出現(xiàn)的概率就會降低,學生也會在無形中形成有效的自我管理。
此外,教師還要多反思,認真書寫教后記,把課堂上的亮點和問題記載下來,研究分析,總結經(jīng)驗教訓,逐漸使歷史課堂走上高效之路。
教師應該明白:教學影響課堂管理,課堂管理問題影響教學,管理的有效性與有效的教學密切相關。
二、有效利用課堂時間
一堂課四十五分鐘時間,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功效,教師除了要有序安排教學任務外,還要有序安排非教學任務(如:發(fā)作業(yè)本、收作業(yè)本、擦黑板、投影儀的準備、宣布事情等),讓學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以歷史教學課堂為例,談談如何有效利用時間:
1.細化環(huán)節(jié),標注時間。
備課時,每個環(huán)節(jié)盡量細化,并標明時間控制范圍。如上《新航路的開辟》這一節(jié)內容時,先復習鞏固前一節(jié)內容——《文藝復興》,加深記憶(2分鐘);默寫十個基礎題(3—5分鐘);收默寫本(非教學任務,控制在1分鐘之內);講授新課內容-新航路開辟背景(3分鐘);新航路開辟過程—四條航線及航海家(10分鐘);播放幻燈片,展示圖片或視頻資料(3分鐘);學生學習航海家的優(yōu)秀品質的討論(5分鐘);適當停頓給予學生做筆記標注重點內容(1~2分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分組討論(5分鐘);教師點評小結(3分鐘);布置課堂作業(yè),學生當堂完成,教師講評(4分鐘);布置課外作業(yè)(1分鐘以內)。
當然,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機智地調整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時間。在設計過程中教師把每個環(huán)節(jié)量化,主要是讓教師有個時間概念,走進課堂時能胸有成竹,能把握好教學節(jié)奏,以減少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和課堂問題的發(fā)生。
2.注重提示,把握過渡。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并及時采取措施消除學生因不良情緒而造成的對課堂管理的干擾,比如,有部分學生注意力分散,開始講話,左顧右盼,甚至可能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為了保障課堂順利進行,教師必須適當給予提醒。如:“某某同學,請你準備好,接下來這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留給你發(fā)揮!其他同學將對你的回答做出評價!”通過這種比較友善的提醒,一方面要讓開小差的學生注意力回歸課堂內容,另一方面要告知全體學生,你們每個人都有學習任務。這樣可以讓全體學生的注意力凝聚到課堂,預防課堂問題的產(chǎn)生。
課堂上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需要一定的過渡時間,教師如果能有效地安排過渡時間,發(fā)生課堂管理問題的可能性就會降低。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時間提示,以實現(xiàn)順利過渡:“同學們,三分鐘之后,我將和你們校對選擇題,然后觀看視頻資料”……用明確的提示方式,提前告知學生接下來的教學安排,盡可能地壓縮過渡時間,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連續(xù)性,以減少課堂問題行為的發(fā)生,保證學生有有效的學習時間。
3.提前準備,課后交流。
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鈴聲已響,教室里哄亂異常,課代表在發(fā)作業(yè)本,值日生正忙于擦黑板,教師無暇顧及紀律,忙于多媒體教具的準備……很顯然,這樣忙亂,至少要浪費5分鐘的課堂時間。所以必須調整教學策略,把準備工作放在課前完成。如,規(guī)定課代表提前兩分鐘發(fā)作業(yè)本;教師可以提前一兩分鐘進教室,了解學生的準備情況和情緒狀態(tài)等,這樣可以減少課堂管理問題的發(fā)生。
當然,課堂并不如我們所期待的那樣有序。比如:教師講到某個歷史人物,讓學生欣賞書本上人物圖時,學生往往會偏離主題,交談與主題無關的話題,甚至有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加工圖片,并且相互交流“杰作”,引起哄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因為憤怒而中止上課,當眾對學生進行批評,處于青春逆反期的學生就會與教師進行無休止的爭辯。且教師有可能由于一時的激動把怒氣撒到全班同學的身上,采取極端的方式來懲罰學生。很顯然這是不可取的做法。出現(xiàn)問題,教師應該適當教育,但是不應該長時間糾結于某個學生所犯的錯誤,這會損害其他學生的學習利益。在課堂上我們要靈活應用教學機智,把問題縮小化、簡略化,適當忽視學生的不良行為。比較好的方法就是課后找問題學生交流、溝通。教師既要保證全體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又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千萬不能讓憤怒摧毀我們的課堂,而應該學會冷靜地處理突發(fā)事件。
三、尊重學生的多樣性
一般情況下,在統(tǒng)計學上學生可以分為三類:80%的學生很少違反紀律并能夠積極地學習;15%的學生偶爾違反紀律,需要對他們有明確的期望;5%的學生總是違反紀律。學生是多樣性的,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多樣性,正如愛默生所言:“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如果教師帶著偏見走進課堂,那么課堂管理可能會遇到很多麻煩。
很多教師習慣性地將5%的問題學生列入不喜歡的名單,經(jīng)常諷刺這些學生,還在茶余飯后和同事議論這部分學生的“丑事”。事實上,這種偏見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讓學生和教師之間產(chǎn)生巨大的隔閡,從而進一步影響教學效果。比如,我曾聽到學生在我面前評價另一位學生:“某某同學雖然經(jīng)常違反課堂紀律,但是他很可愛,我們都喜歡他,他經(jīng)常幫助其他同學,人緣很好。但是,老師不喜歡他,經(jīng)常批評他,諷刺他,我們聽得都很煩……”確實,有些學生雖然在課堂上沒有自制力,但并不說明他們一無是處。所以教師要消除偏見,客觀地看待學生,并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的優(yōu)點。
四、換一種態(tài)度“懲罰”
當課堂管理出現(xiàn)問題時,很多教師采用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懲罰”。如,學生破壞上課秩序,教師往往采取“罰站”的方式來制止,但是有些學生非但不停止錯誤行為,反而用更大的動作來表示對“罰站”的不服,導致課堂管理出現(xiàn)更大的問題。
但是,教師如果使“懲罰”具有選擇性,那么學生可能會欣然接受,并且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歷史教學中,經(jīng)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反復強調的字詞學生老是寫錯,如“綏靖政策”。教師常用的方式是罰抄,但是效果不一定理想。教師如果采取選擇性懲罰措施效果會不一樣,如在錯別字的旁邊畫上一個大大的“心”型圖案,在中間寫上“粗心”兩個字,認認真真在旁邊默寫三遍,如果下次再錯,你就只能選擇下一種方式;錯字每個罰抄一百遍。學生往往會選擇前一種方式。教師對學生說:“尊重你的選擇!”讓學生由此產(chǎn)生一種責任感,那就是他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到底。并且向學生表明,目的只有一個: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因小失大。當然,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制定懲罰措施。同時教師如果發(fā)生教學上的錯誤,也可以讓學生大膽提出懲罰措施,供教師選擇,目的是為了營造一種平等的師生氛圍,有利于教學相長。這種自我選擇懲罰,可以讓學生形成以下意識:第一,教師是真心誠意幫助他們,不是在逼迫他們,懲罰不是終極目的;第二,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只有自己內心想改變的時候,自己的行為才能得到修正,教師只是起到輔助推動作用;第三,師生都會犯錯,我們只有適當“懲罰”,不斷警醒,才能共同前進。
總之,要讓歷史課堂價值最大化,教師就必須在課堂管理有效性方面進行不斷探究。
參考文獻:
[1][美]Lynda Fielstein & Patricia Phelps,著.王建平,等譯.教師新概念——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8.
[2]費光道.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江蘇教育報,2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