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燕
小學三四年級的朗讀教學,仍處小學的中階段,我校提出的“自主式”朗讀教學模式為:讀前提示、嘗試朗讀、讀中點撥、自主活動、讀后評價。下面我就所教授的中年級朗讀教學展開探討。
一、讀前提示
1.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激趣。如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在課前播放這首兒歌,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哼唱。因為它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歌謠,以英文版的形式出現,會讓學生很快集中注意力,迫不及待地想去學,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降低新內容學習的難度。
2.觀察聯想,引入主題。《新課程標準》提到:“教師要把凡是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做的事情都給學生留出空間,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選擇、決定,去思考,去體驗、感悟,去創(chuàng)造、實踐、應用?!币訲he season為例,當時考慮到內容與教科書不同,不需要學生操練復雜的句型,但是winter,summer等單詞比較抽象。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給學生看一組四季景色的圖片,綠意盎然的春,炎炎烈日的夏,紅楓飄落的秋,白雪皚皚的冬。學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了,再次把四幅圖按春、夏、秋、冬的順序排列,引出了season。然后讓學生談談各個季節(jié)有什么特征、標志性的活動,如踏青、游泳、農民豐收、堆雪人等,由此讓學生們自由聯想,自由發(fā)揮。讓學生盡量用所學的單詞表達,由教師進行糾正組合,從中適時地插入新單詞。這樣逐步進入主題,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狀態(tài)中。
3.談話交流,掃清障礙。如The Family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
T:Hi,whats your name?
S1:Im ...
T:What about your father?
S1:Hes ...
T:Is he tall?
S1:Yes,he is.
T:Good.You can say,my father is tall.What about your mother?
S2:...
簡單的問候已經難不倒學生了,在交流中,既復習了舊的知識,讓學生重溫如何描述人物,又提前掃清了朗讀的障礙。
二、嘗試朗讀
1.猜測讀音。有的單詞發(fā)音簡單,課上設置猜測的環(huán)節(jié)。比如time一詞,學生根據教師的口型猜測單詞。Time一詞要求學生注意i的發(fā)音及m的口型,用猜測的話,恰到好處。因為在學生關注教師的同時,聽覺神經與視覺神經已經高度集中,解決了m發(fā)音口型問題。另外,還可以根據語音規(guī)則與構詞法特點用以舊引新的方法,比如球類單詞,由football的教學引申到basketball。教師不必親自教學生如何朗讀,而讓學生競猜。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享受玩的樂趣,又充滿競爭意味,還可以達到新授的目的。
2.連詞成句。可以把幾個新授單詞組合在一起,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組詞造句。如The Family一文中,主要學習家庭成員及各成員的特征,可以設置成簡單的自由選擇單詞組句,This is ...(mama/baby),... (kind/small).這一環(huán)節(jié)既要求學生掌握各單詞,又要他們結合實際來表述。
3.對比嘗試。我們所教授的朗讀中有好多是兒歌的形式,其中有許多相同結構的句型或段落。如Farmer in the Dell,結構非常整齊,由第二段的The farmer takes a wife開始,下面的幾小段雖然篇幅長,但是都是... takes a ....節(jié)奏感強烈,我們讓學生自己對比,模仿上句或上段的語調,舉一反三,嘗試朗讀,效果極佳。
三、讀中點撥
1.手勢引導。簡單的手勢往往比復雜的教學用語有效得多。比如在說“Look at the blackboard”時,教師可用手指著黑板;說“Read after me”時,可用手指一下自己,如果學生還未明白,就用手勢表示開始,讓學生跟著自己讀;在說“Turn to page ...”時,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翻書的符號,并寫上頁碼,同時做翻書的動作。而朗讀教學同樣需要手勢的輔助。一個句子在哪里停頓,哪一處需要拖長音,哪一處需要讀得果斷,我們可以用明確的手勢用語來提醒學生。
2.示范正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引導、示范的角色,在朗讀時,對自身要求尤其高,讀準音,融入豐富的感情色彩。結合教學光盤或是磁帶,在學生聽單詞錄音時,教師可以運用辨音活動訓練學生,也可以在播放錄音的同時,隨著錄音出示不同的單詞。另外,在實踐中可以讓學生閉眼聽錄音,使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單詞的發(fā)音、單詞連讀時出現的爆破、連讀等較難的語音現象上,為學生的模仿跟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3.組織操練。例如教學Five Little Ducks時,我們通過小組朗讀、同學演講、角色扮演朗讀等操練方式幫助學生熟練所學內容,在學生操練過程中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自主活動
1.小組活動。在采用“一幫一”朗讀法后,后進生的同桌安排的是語音語感很好的學生,這樣在小組活動時間,對個別難讀的句子,同桌會自動地幫助他們糾正錯音,他們的效率也有所提高。
2.個別表演。表現欲強的同學是不會滿足于小組間的互動的,個別的表演,更能激發(fā)部分同學,因此也可以對朗讀過程中存在的語音語調的問題及時地處理、更正。
3.仿編兒歌。根據所學內容的篇章結構,讓學生加入自己的內容進行改編,提升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有效利用Chant,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癈hant”是指在教學中有意地將所教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兒歌,可以提高趣味性,拓展課堂內容,訓練學生的節(jié)奏感和語音、語調。
五、讀后評價
1.自評。讓學生自己總結課堂表現,自己體會一下在哪方面有提高,而在哪一方面還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學生自己了解自己的水平,才能激起他們學習的動力。
2.小組評。僅僅自我感覺還是不夠的,還需要聽取他人的意見建議。所以設置由小組為單位,為自己的組員的朗讀水平做一番分析,既鍛煉他們的評價水平,又將自己與其他同學做對比,以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
3.總結提高。教師的正確評價,既是做評價的示范,讓學生知道從什么角度去評價自己,評價他人,又是對課堂的“總結陳詞”。通過評價激勵學生,讓他們從評價中看到成績,看到光明,增強信心,使他們在心理上有一種“成就感”,并進而產生“動力感”,形成良性循環(huán)。同時讓學生及時發(fā)現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學習方法,總結經驗和規(guī)律,提高朗讀能力。
有人說,好英語是“讀”出來的,古人亦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是學習語言知識所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技能,是學好一門語言的基礎。只有重視小學生的英語朗讀,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朗讀能力,進而使小學生想讀、愛讀、愛說、愛學,才有可能使小學生說好英語,學好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