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錄/澤川
宋太宗趙光義非常喜歡讀書,可是當時社會上書雖然很多,但是版本雜亂,皇宮里的書籍也不成系統(tǒng),難以查檢。于是趙光義就命令宰相李昉主持編輯一部書,把許多古籍的重要內(nèi)容分門別類編進這部書里。
李昉組織了全國許多名家,編出了三部巨著,因為是在宋太宗的太平興國年間完成的,所以書名分別叫做《太平編類》、《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其中《太平編類》工程特別浩大,前后編了6年,全書共1000卷,搜集和摘錄了1600多種古籍的重要內(nèi)容,分類劃歸為55門,總字數(shù)達478萬字,是我國古代最富有學術價值的巨著之一。
這部書編好后,獻給宋太宗趙光義過目。趙光義看得非常認真,他規(guī)定自己每天一定要看3卷,如果因為事情忙,當天完不成看書計劃,那么第二天一定要補上。就這樣,一年之內(nèi),趙光義終于把這部書看了一遍。因此這部書又叫《太平御覽》。
當時有的大臣認為皇帝實在太辛苦了,便勸他少看一些,注意休息。趙光義說:“我生來喜愛讀書,能從讀書中得到無窮的樂趣,開卷有益嘛,哪里是白白地浪費精力呢!”
此事出自《澠水燕談錄》卷六,原文是:“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闕,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