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究竟是不是被毒死?沒有證據。但司馬光卻記載了擅長醫(yī)術的程德元,在趙光義奪權前后的一系列蹊蹺舉動。一個普通的醫(yī)官,卻在這場宮廷政變中鞍前馬后,并跟著趙光義進入皇宮奪權,實在匪夷所思。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10月19日晚,宋太祖趙匡胤(927-976)跟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喝了一頓酒。幾個小時后,身強體壯、無病無害的趙匡胤突然暴斃宮中,5天后就被匆匆下葬,由此引發(fā)了千百年關于“斧聲燭影”等有關趙匡胤死因的諸多爭論。
死因推測一:斧頭劈死的?
“斧聲燭影”的說法,最早來自宋神宗(1048-1085)時期,與歐陽修等朝廷重臣交游甚廣的僧人釋文瑩。在其根據政壇秘聞所撰寫的《續(xù)湘山野錄》中,釋文瑩記載:趙匡胤在死前幾個小時,召弟弟趙光義一起喝酒,并讓太監(jiān)、宮女、妃嬪全部退下。外圍的人,“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shù)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p>
最早傳出“斧聲燭影”這一宮廷秘聞的釋文瑩,他所生活的時代,離趙匡胤死亡只有幾十年的時間。釋文瑩在《續(xù)湘山野錄》中,記載了趙匡胤死后,趙光義曾經“引近臣環(huán)玉衣以瞻(趙匡胤)圣體,玉色溫瑩如出湯沐?!币簿褪钦f,在宋皇后等人看過尸體后,一些重臣也看到了趙匡胤的尸體。可以肯定的是,尸體沒什么外傷,至少表面沒有。所以,趙匡胤是被斧頭砍死的這個說法,史學界普遍認為不靠譜。
死因推測二:突發(fā)腦溢血?
即使不是被斧頭砍死的,趙匡胤的死因也確實很蹊蹺。有學者提出,趙匡胤可能是當時飲酒過度,酒精中毒死了;也有學者根據宋真宗等宋代皇帝的死因,提出趙氏家族可能有躁狂憂郁癥遺傳。趙匡胤在當時,有可能是突發(fā)腦溢血而死。但是這兩種觀點,論據都不充分。
史書記載,趙匡胤喜歡喝酒,但他對喝酒還是有相當節(jié)制的。至于突發(fā)疾病,史學家們翻遍了未被趙光義動過手腳的、記載趙匡胤生活起居的《太祖實錄舊錄》,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有關疾病的記載?!短鎸嶄浥f錄》記載,趙匡胤暴斃那一年頻繁出游,根本沒有生病及傳召御醫(yī)的記錄。所以,趙匡胤突發(fā)腦溢血暴斃之說,也被學界所質疑。
死因推測三:被毒死的?
那么,趙匡胤究竟是怎么死的?喜歡下毒的趙光義,自然成了被懷疑的對象?!顿Y治通鑒》(本刊37版有售)的總編撰、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記載:趙匡胤在半夜死后,宋皇后馬上讓宦官、內侍都知王繼恩前往通知趙匡胤的兒子、秦王趙德芳(當時18歲),讓他迅速入宮。但在這個千鈞一發(fā)的節(jié)骨眼上,王繼恩卻直接前往開封府找晉王趙光義(趙光義兼任開封府尹)。半夜三更,在開封府門口,王繼恩看到擅長醫(yī)術(也可能擅長下毒)的晉王近臣、醫(yī)官程德元早已等候多時。于是,程德元帶著王繼恩進了開封府。
司馬光記載說,對于是否馬上進宮,趙光義在當時還有些“猶豫不敢行”。于是,王繼恩催促趙光義說:“事久將為他人有矣!”在此情況下,趙光義隨即帶著王繼恩、程德元等人冒著大雪,迅速趕到皇宮門口。到了皇宮門口,王繼恩讓趙光義稍等一下,讓他先進去通報;但心急如焚的程德元卻說:“現(xiàn)在就要直接闖進去,還等什么?”于是,趙光義迅速進入王宮。
一個普通的醫(yī)官程德元,在皇帝趙匡胤暴斃當晚,卻像未卜先知一般,提前等候在開封府門口,等待接應宮廷中前來通風報信的王繼恩(似乎早已被趙光義收買),并且跟著趙光義一起闖進皇宮奪權,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趙光義上位:斬草除根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后,隨即開始實施一系列斬草除根計劃。趙匡胤暴斃后,仍然掌握軍權的趙匡胤愛將,是李繼勛和楊信。趙光義上位后,先是解除了李繼勛北都大名守將的職務。一個月后,李繼勛蹊蹺死亡。隨后,趙光義又到楊信家“探望”。第二天,楊信也死了。在解決趙匡胤的遺留大將后,趙光義又開始對皇族下手。
趙匡胤死后3年多,趙光義在平定北漢后,下令進攻遼國,企圖一鼓作氣收復燕云地區(qū)。但在高梁河之戰(zhàn)中,趙光義中箭受傷、落荒而逃。當時,整個軍隊群龍無首,在此情況下,軍隊中一些將領主張擁戴正在軍中的趙德昭(趙匡胤次子)為帝,沒有成功。不久,趙光義回到軍隊中,聽到這個消息后震怒。
返回開封后,趙光義一直故意不對征伐北漢的將士進行封賞,趙德昭便向他建議,應該進行封賞,沒想到趙光義卻暴怒說:“等你做了皇帝,你再賞賜也不晚!”趙德昭聽后十分害怕,返回王府后,遂“取割果刀自刎”。趙光義聽說后,前去查看,“哭著”說:“癡兒何至此耶!”
趙德昭死后兩年,趙匡胤的最后一個兒子秦王趙德芳,也跟他的父親一樣,在睡眠中莫名其妙死去。
趙匡胤兩個兒子相繼死后,趙匡胤和趙光義兩人共同的弟弟趙廷美“始不自安”。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趙光義指使親信柴禹錫等人“告發(fā)”趙廷美想謀反。最終,趙廷美被貶黜到房州(湖北房縣),僅38歲就“憂悸成疾而卒”。至此,對趙光義皇位有威脅的人一一被除掉。
輪回:皇位重回趙匡胤一系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趙光義去世。他死后,北宋的帝位一直在他這一脈傳承。但沒想到的是,靖康之變后,趙光義的子孫幾乎被金氏一掃而空。在此情況下,趙光義的八世孫趙構倉皇登位,是為宋高宗。在南宋初期的亂世中,宋高宗年僅3歲的親生兒子在苗劉兵變后受到驚嚇而死。此后,宋高宗一直無子。最終,宋高宗挑選了趙匡胤的第七代子孫趙伯琮(后改名趙眘)進行撫養(yǎng),并立為太子,這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
從宋孝宗開始一直到南宋滅亡,南宋的皇位都是由趙匡胤一系的子孫繼承,冥冥之中,歷史又反轉輪回。
(《領導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