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路軍
體驗是讀者和文本、讀者和作者、讀者和文章中人和物之間的高速公路,借助它,讀者能順利地進入文章描繪的具體情境,走進人物的內心,理解文章的意義,體會作者的感情,感悟語言的精妙,極大地提高閱讀效益。
一、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體驗
人們解讀文本,一般是先將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它所描述的活生生、具體可感的形象,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形象是激活學生積累,激發(fā)學生體驗,增強學生感受的重要前提。由于學生閱歷和認識能力的限制,加之有些課文遠離學生生活,學生在閱讀中難以走進文本,進入語言情境,因而難以真切感受體驗文本所蘊含的豐富情感。為此,我們必須重視優(yōu)美、形象、富有智慧、情感與情趣的情境創(chuàng)設,以喚醒學生的情感與經驗積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全身心地擁抱語言,與文本進行心靈的對話。“而兒童又是最富有情感的,兒童的情緒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情境的暗示作用下被喚起后,又易于將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上……情境教育正是利用兒童心理上的這一最可貴特點,以情感為紐帶,把兒童內心的情感移入所認知的與文本相關的對象上,從而加深兒童對文本內容的情感體驗”。
(1)實踐體會情境。在教學《天鵝的故事》一文的“突然,一只個兒特別大的老天鵝騰空而起,可是它并沒有飛走,而是利用下落的沖力,像石頭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币磺楣?jié)時,我引導學生以手為翅膀,以桌為湖面,來體驗老天鵝拍打冰面的頑強意志和毅力。學生們興趣大發(fā),紛紛扇動翅膀(雙手)拍打湖面(桌子)。一開始,他們還重重地拍,可是拍著拍著,他們便縮起了紅紅小手,班中拍打的聲音越來越小,最后化為無聲……
其實,此時無聲勝有聲,老天鵝那勇敢、頑強、舍己為人的精神已烙記在學生的心頭了。這時再來讓學生談感受朗讀課文,便水到渠成。
(2)表演體會情境。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正如曹禺所說:“學生參與演戲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演戲里的人,就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活潑生動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學生在領悟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表演,將書面語言外化為表演語言,必將促進對文本內蘊與感情的深度體驗。
(3)音樂渲染情境。音樂是最富有情感召喚力的,通過播放與課文內容相宜的音樂,極力創(chuàng)設喚起感受、體驗的情感氛圍,使學生處于對他內心世界開放的狀態(tài),從而發(fā)揮學生所有的敏感和體驗稟賦。如:教學《第一次抱母親》,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借助多媒體播放歌曲《母親》,在如訴般的旋律中,創(chuàng)設濃烈的“情感場”,從而喚起學生對母愛的真切體驗。
二、組織交流、討論,在討論、交流中體驗
建構主義者認為,由于人們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同,于是人們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不同,而且這種理解只是針對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對事物唯一的理解,個體的知識建構過程,是個體頭腦中封閉的事件,只有通過學習者與他人的相互作用、合作活動,個體的知識建構才能更完善、正確。如在教學柳宗元的《江雪》時,一位學生提出:“這么寒冷的下雪天,這位老人真的是在釣魚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我沒有照搬教參中的“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學生們開啟思路,有的說:“老人是在獨自欣賞雪景?!睗O翁之意不在魚,而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說:“老人感到十分孤獨、寂寞,每行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千萬孤獨也。”多深刻的發(fā)現??!有的說:“這位老人與眾不同,看起來很清高?!痹娙四欠N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跡不正是隱含其中嗎?最后一位學生說:“他是在釣一個春天!”是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詩人在遭受重重打擊之下對理想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來嗎?學生們的詮釋慧眼頻開,精彩紛呈。
三、創(chuàng)設言語實踐情境,在語言實踐中體驗
學生通過閱讀體驗,不僅內化吸收了許多語文知識,而且還獲得了情感熏染和生活經驗,但這還很不夠,因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們更要讓學生在閱讀體驗的基礎上通過言語實踐來進一步地深化體驗,讓這些體驗烙進他們的心里,融入他們的情感世界。
(1)在“說”中體驗。結合課文的閱讀,老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把閱讀理解、體驗到的內容積極主動地說出來,在充滿感情的“說”中深化體驗。在教學《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課時,出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一說荷葉還能給誰帶來快樂?”。
生1:荷葉能給蜻蜓帶來快樂,下雨時小蜻蜓能在下面躲雨。
生2:小青蛙可以在荷葉下玩捉迷藏。
……
以上教學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說”的語言實踐情境,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說”中既內化、豐富了自己的閱讀體驗,又發(fā)展了語言表達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在“寫”中體驗。這里的“寫”,是與課文閱讀緊密結合的片斷性的“寫”,是學生閱讀吸收內化之后的遷移運用,是學生閱讀理解、體驗的發(fā)展與升華。與閱讀緊密結合的“寫”可采取多樣的形式,或仿寫、或改寫、或擴寫、或續(xù)寫等。
總之,課程中所包含的任何知識,只有與學生的體驗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活知識。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十分注重學生的體驗,采取多種策略引導學生體驗,使我們的語文教學獲得實質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