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濤
從2010年秋季開始,我們學校在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方面,打破了傳統(tǒng)的單學科小組合作,改為文科組、理科組群體協(xié)作的方式。也就是說,語文、政治、歷史、地理學科的老師組成一個文科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科的老師組成一個理科組,英語單獨一個組。建立協(xié)作組,就是要充分利用各學科的優(yōu)勢進行互補,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資源。
以前我上語文課時,學生總覺得課堂內容過于單一。那是因為我在備課時僅僅局限于語文老師之間的交流,只是對文本研討得比較細致、深刻些,而課堂上從沒有給學生穿插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這就使得學生學起來感覺無味。比如,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一課,那時我只注重圍繞語文有關的內容進行解讀,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理解文本。可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學生對文本并沒有理解透。漸漸地,我的語文課越來越讓學生感到乏味。有時,我對自己所面臨的問題簡直不知所措,也因此使得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止步不前。
學校推行協(xié)作組后,我們語文老師和政史地老師成為一個協(xié)作組,一起交流備課。采取這種方式,我再來重新準備這一課,和歷史、地理老師進行交流,尋找知識的相通點,巧妙地把三科內容融合在了一起。課堂上,我不僅僅講語文知識,而且講一些相關的歷史和地理內容,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是有了這樣的變化,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有活力了,他們開始喜歡我的語文課了。
實踐證明,協(xié)作組的建立,不僅促進了教師之間的合作,而且彌補了知識的缺陷,讓我們在教學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有的老師說:“協(xié)作組,的確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的意義和價值,它就像一個助推器,推動著我們快速成長。”
專業(yè)成長對每一位教師都極為重要,所以我們應該不斷地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總結,在總結中完善。正是因為我們尋找到了合適的方法,才加快了成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