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宏,陳申旭,李 鶴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 中醫(yī)科,上海 200127)
慢性每日頭痛(Chronic Daily Headache,CDH)是指頻繁頭痛,頭痛超過15 d/月,病程超過3個月[1]。在全球,大約3%~5%的人群患有慢性每日頭痛[2]。中國患病率為732.1/(10萬)人[3]。慢性每日頭痛的危害非常嚴重,不僅有因軀體和精神障礙導致的生命質量降低,還有明顯的日常生活、社會及職業(yè)功能的嚴重損害[4]。控制CDH需要依靠藥物治療,然而,目前CDH的臨床緩解率并不高,患者可能復發(fā),相關藥物發(fā)生毒副反應和不良事件的情況亦時有報道[5-6]。針灸療法對頭痛有一定的療效。筆者就秦氏“頭八針”對慢性每日頭痛的治療作用與非穴位針刺開展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參照ICHD-Ⅱ的診斷標準中慢性每日偏頭痛和慢性每日緊張性頭痛的診斷標準[7-8]。
1.2 納入標準 受試者年齡18~65歲,性別不限;過去3月內未接受過有關頭痛病癥的針灸治療。自愿接受隨機分組,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一般資料 在2010-2012年,于仁濟醫(yī)院針灸門診收集慢性每日頭痛受試者共計65例。其中秦氏“頭八針”組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齡(51.53±10.00)歲。非穴位對照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齡(48.57±10.19)歲。2組年齡、性別病性等方面比較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4 隨機化與試驗分組 根據計算機EXCEL軟件產生的隨機數(shù)字排序編號,將病人隨機分配到2組:秦氏“頭八針”組和非穴位對照組。試驗前,采用“信封法”將病人分組情況進行隱藏。病人初選由專職醫(yī)師進行常規(guī)檢查、診斷,確定病人能夠理解并準確反饋量表問題。入選后,在專職醫(yī)師指導下進行量表問卷調查,并記錄病人相關情況。
1.5 治療 收入不同針灸治療組別的受試者由針灸醫(yī)師專職負責治療,參與針灸治療的醫(yī)師不參與病例隨訪、療效評定等過程。
1.5.1 秦氏“頭八針”組 選取秦氏頭八針穴位(百會、印堂、率谷、風池、頭臨泣,后3穴雙側,合稱秦氏頭八針),以0.25 mm×40 mm針灸針進行針刺,每次20 min,每周3次。
1.5.2 非穴位對照組 選取秦氏頭八針穴位旁開1寸處進行針刺,各干預措施如秦氏“頭八針”組。
1.6 療效指標 在受試者收納入各組開始臨床試驗前進行第1次基線期評價:主要手段為頭痛日記[9],并在受試者連續(xù)治療2、4、8周后進行再次評估。參與病例隨訪、療效評定的醫(yī)師不參與患者治療,不知曉患者的分組情況。1)頭痛日記評價:記錄每天頭痛程度、發(fā)作時間、持續(xù)時間,同時將頭痛發(fā)作的部位、性質、伴隨癥狀和用藥情況進行記錄。2)受試者對治療反應的總體評價:包括很好,好,一般,無效4個等級,于治療8周后詢問病人。3)分組情況:治療8周后詢問受試者對試驗分組情況的猜測,以評估針刺對照有效性。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方法對各組的差別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正態(tài)性檢驗采用W檢驗,對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非參數(shù)統(tǒng)計方法。確定檢驗水準α=0.05。脫落病人的缺省數(shù)據采用LOCF法(Last Observation Carried Forward)進行推算。
2.1 頭痛日記情況 見表1,表2。
表1 CDH受試者VAS評分情況(±s)
表2 CDH受試者發(fā)作次數(shù)評分情況(±s)
2.2 針刺受試者對治療反應的總體評價 見表3。
表3 針刺受試者對治療反應的總體評價 例(%)
2.3 針刺受試者對分組情況的猜測 見表4。
表4 針刺受試者對分組情況的猜測 例
CDH屬中醫(yī)學“頭痛”“頭風”范疇。針刺治療本身具有整體調節(jié)、雙向調節(jié)、品質調節(jié)、自限調節(jié)等特點[10],實驗研究[11]提示通過針刺干預偏頭痛可對腦膜微循環(huán)的血流產生積極的影響。秦亮甫教授擅長運用針灸療法醫(yī)治頭痛。先生認為,頭痛病機表現(xiàn)出上實下虛,本虛標實的特征:標在巔頂,本在五臟;癥狀發(fā)為頭痛,其實關聯(lián)臟腑;而巔頂頭痛和體內臟腑之上下關聯(lián)在于督脈。秦教授由此入手在總結驗案基礎上,對頭痛所用穴位組合進行反復篩選、驗證后創(chuàng)立秦氏“頭八針”特色技術(將百會、印堂、風池、率谷、頭臨泣等穴位配伍)用以治療各種頭痛。
試驗結果表明,接受針灸干預至少4周以上,2組患者發(fā)作次數(shù)和疼痛程度的情況較基線期持續(xù)下降,組內前后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秦氏頭八針和非穴位針刺2種方法在慢性每日頭痛中的療效相當。而在緩解頭痛程度方面,秦氏頭八針的治療作用更快,治療后僅2周即起效,與非穴位針刺法相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受試者對療效的評價發(fā)現(xiàn):2組別之間療效自評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受試者對分組猜測的結果分析,一半以上的受試者不能確定所在組別。由此推定試驗過程中非穴位針刺法起到了有效的單盲、對照作用。
國外有關穴位針灸與非穴位針灸的效應說法不一,關于針灸效度的系統(tǒng)回顧結果更傾向于穴位針灸領域:在頭痛強度、頻度、受試者生理功能和治療有效度上,穴位針灸較之非穴位針灸更勝一籌[15]。依據本次研究結果認為,秦氏“頭八針”和非穴位針刺均對慢性每日頭痛患者存在一定的治療作用。臨床應用秦氏頭八針法可在更短的時間內有效緩解患者的頭痛程度。而秦氏“頭八針”和非穴位針刺2種方法之間,其各自產生的效應和可能潛在的作用機制有待做進一步深入研究加以闡釋。
[1]王維平.慢性每日頭痛[J].中國醫(yī)刊,2006,41(12):19-21.
[2]KATARZYSKA A,DOMITRZ I.Chronic daily headache—history,epidemiology,clinic and future[J].Neurologia i Neurochirurgia Polska,2009,43(2):155-161.
[3]步懷恩,王建華,王泓午.偏頭痛流行病學特點[J].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25(2):82.
[4]許賢平,楊曉蘇,楊期東,等.SF-36中文版對偏頭痛患者生存質量的調查[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9,15(3):132.
[5]孫立智.關注偏頭痛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5,21(11):17-18.
[6]周玉海.西比靈致錐體外系不良反應5例報告[J].大同醫(yī)學??茖W校學報,2006,26(1):44.
[7]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OLESEN J,BOUSSER M G,et al.New appendix criteria open for a broader concept of chronic migraine[J].Cephalalgia,2006,26(6):742-746.
[8]Headache Cl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2nd edition[J].Cephalalgia,2004,24 Suppl 1(9):160.
[9]王春曉,于衛(wèi).一種簡易的頭痛診斷及鑒別診斷手段——頭痛日記[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5(2):125-126.
[10]陳靜子,郭義.基于針刺鎮(zhèn)痛的針刺作用特點探討[J].吉林中醫(yī)藥,2010,30(4):326-327.
[11]馬莎,倪麗偉,陳祥芳,等.針刺對偏頭痛大鼠硬腦膜微循環(huán)的影響[J].吉林中醫(yī)藥,2008,28(8):610-611.
[12]SUN Yanxia,GAN T J.Acupunctu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dache:a systematic review[J].Anesthesia and Analgesia,2008,107(6):2038-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