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偉
(山西國際商務職業(yè)學院,太原 03003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國際間的交流不斷擴大,對于語言特別是英語的需求逐漸凸現(xiàn)出來。作為當代大學生,尤其需要英語語言的鍛煉與發(fā)展。同時,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變革要求轉變教學理念,積極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大的課堂教學,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培養(yǎng)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1.在我國,大學英語是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基礎課,大學生學習期間在英語學習上的困難也多是由于中西方語言特點和文化背景上的差異所致[1]。
漢字是以有限的單位空間容納大量的信息,較為精煉,主謂語構造也可以比較松散,或是沒有主語。而英語僅在動詞上就有有限定式和非限定式的區(qū)別。這種差異性,使得在兩種語言的語法上存在較大的差異,而語法是對一種語言進行較好學習的基礎。漢語在語序排列上也比較多地注重修飾語與被修飾成分的位置;而英語則較喜歡用層疊交叉的從句對于被修飾語來進行修飾。
另一方面,文化背景在語言的學習上也有影響。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思維習慣、習俗等方面對于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也會產生影響。特別是隨著對學習的不斷深入,需要學生對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同一個事物在中西方的思維、語言表達形式、詞語意象等方面的影響下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和審美意識,態(tài)度和觀點自然也會大相徑庭。如一些俚語:applepolisher(馬屁精)、luck dog(幸運的人)。
2.學生對于英語的重視不夠
大學生學習中存在一些不良的學習風氣,真正為自身發(fā)展而進行學習的學生比較少,對于學習不夠重視,對于學習的安排也較為自由。對于英語的學習,也有學生認為,以后在國內或是地方發(fā)展對于英語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而對于英語的學習也較為懈怠,使得英語學習以及英語能力比較差。
隨著大學教育的逐漸擴展,高校在校學生人數(shù)激增,高校英語公共課教師人數(shù)逐漸呈現(xiàn)緊缺狀態(tài)。多數(shù)學校采取招聘兼職教師的方式來彌補,這就使得教師的責任心、專業(yè)素質能力,以及在校教育教學的時間和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同時,多數(shù)高校英語公共課教師仍然采取中學式的教學模式——中文授課,遵循課本,靈活性較差。使學生時刻處在中文的環(huán)境下學習英語,課上也依舊,更容易使學生將漢語學習和英語學習混淆,這也是造成現(xiàn)在大學生的聽說能力較弱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漢語環(huán)境下英語的學習,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而多數(shù)學校的外教只分配給專業(yè)學習英語的學生,對于英語公共課學習的學生,則只有普通教師進行授課,對于英語環(huán)境也多是在網絡、磁帶音頻里的特定模式中進行感受。另外,有些學校設置英語角也多是由喜愛英語學習的學生組成,依靠學生的自主性進行,無法對于真實的英語環(huán)境有所感受。這些也使得大學生對于生活中的英語應用能力變通以及應對能力普遍比較差。
現(xiàn)階段高校英語公共課的考試模式仍然以應試教育為主,且內容多數(shù)也是由書本的課文中抽出來進行考察,對于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運用和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和評價,從而衡量一個學生的英語水平甚至是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這也就造成了大學生在與外國友人進行交流的時候大多比較害羞或是呈現(xiàn)“啞巴”英語的狀況,使得大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較為局限,進而使得語言的應用能力也因此而受到了限制。
主觀因素對于事情的發(fā)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英語的學習以及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上,學生自身對于英語的重視是關鍵。在日常的學習和課外活動中,教師、學校領導應多鼓勵學生以多種形式引入英語,激發(fā)大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引起學生對于英語的重視。
同時,學校應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魅力。以學校的名義建立英語角,對于英語角的主題由班級學生自行設置,在豐富學生日常的課余生活的同時,加深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在與其他同學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幫助、相互學習,提升團隊、集體的寫作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語言交際和應用能力。
從兩種語言的語法以及文化背景角度對學生進行普及,讓學生對于英語以及外國文化的了解不僅僅停留在景色和特色上。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只有對于兩種文化背景和特點差異有了深入的了解以后,才能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將兩者進行有效的區(qū)分和學習,也才能促進大學生英語的語言應用能力不斷提升。
鼓勵學生多注意英語表達中的錯誤之處,并不斷進行總結,讓學生認識到中式英語與真正的英語之間的差別,對于英語表達的特點形成正確、客觀的認識。在對于事物的認識當中不斷發(fā)展,在對于英語和漢語差異的認識當中不斷加深對于英語的認識和了解,并促進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發(fā)展。
學校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將原有的傳統(tǒng)英語閱讀和聽說課程設置改革為精讀、聽說、口語表達三種課程[2]。增加的口語表達可以在原有的系統(tǒng)學習之上,加強學生對于英語語言應用的能力鍛煉。并可以采取課內與課外兼修的形式進行,將課堂的系統(tǒng)性、知識性和課外的趣味性、延展性結合。
學校在三類英語課程的設置上可以考慮將日常比較有特點、比較有針對性的內容作為輔助教學內容,從多層次、多角度對于學生進行培養(yǎng)。特別是口語教學、聽力能力培養(yǎng)教學中,可以結合政治人物的演講稿,大學生英語演講競賽的影音資料等,并要求學生盡量去完成一份指定主題的演講,使得學生在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聽力練習的同時也能夠進行演講的鍛煉。
對于不斷擴招的趨勢,學校要拿出相應的措施,考慮好教師與所授課學生的比例,使得英語的教學能夠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和意義。同時,也應多注重對于英語教師的考核。英語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角色的扮演者,應著重加強自身的專業(yè)建設,如口語標準、責任感、語言的流暢表達等。
適當?shù)卦黾油饨淘诮處熽犖橹械谋壤?,并且將外教適當?shù)卦黾拥酱髮W生公共英語教學中,特別是口語教學與表達當中。不同的表達對象與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英語表達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學生除了表達口語意愿外,還會適當考慮到雙方的不同文化背景。同時,在表達后可以得到外教的及時指導,使得英語語言的表達較為純正,英語語言的表達能力也可以得到較快的提高。
近年來,教學模式研究逐漸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例外。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多注重對于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雙重培養(yǎng),語感、表達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等都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的。
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適當?shù)卦黾有┢渌男问剑沟媒虒W方式多樣化發(fā)展。如采取演講的形式,讓學生彼此學習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信息的搜集能力、表達能力、反應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意識。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能力優(yōu)勢進行培養(yǎng)和發(fā)展。
普通高校以往的英語學習評價多是從所學習的內容出發(fā),學生對于知識的內容和體系已經有了較好、較全面的認識,這樣對于學生能力的考察還不夠全面。應適當增加一些課外的知識體系進行考察[3],如社會熱點、社會特殊現(xiàn)象等,在考察了學生的英語體系和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能夠考察學生對于時事的觀點、看法,以及表達的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
對讀寫和聽的能力考察進行改革,增加相應的口語表達能力??谡Z的表達能力考核可以由學校的外教進行,口語的表達不僅是對于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進行考核,更重要的是考查學生能否熟練地運用所掌握的英語知識和文化特點進行運用的能力,真正將英語的學習與日常的生活運用相連接,真正做到學習回歸實踐。
大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對于學生自身以及社會的發(fā)展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于大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從困難的角度進行對策探究,與教學實際密切聯(lián)系,更有益于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
[1]李玉梅.淺談影響中國大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因素[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8,(2).
[2]過俊.大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培養(yǎng)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1,(29).
[3]鐘曲莉,李蓓霖.大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教改新模式初探——湖南商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記實[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