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燕
(湖南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湖南湘潭411104)
高校的教務管理工作,即指高校的教務工作者根據學校確定的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按照相應的管理原則、流程和方法,組織、管理、協(xié)調好教學過程中的人員、物資、財力等元素,使教學秩序相對穩(wěn)定、正常,保證日常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使教學過程中各種因素能夠相互協(xié)調,達到教學高效率與最優(yōu)化,以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使培養(yǎng)出的學生達到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要求。目前高校的教務管理工作大多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制定教學計劃、處理教學日常事務(主要包括課務工作和考務工作)、學籍管理、教師分配、訂購教材及教學質量的管理。若把教學工作當成高校工作的中心,則教務工作就應該是高校工作的核心。教學工作這個有機整體就是由老師、學生及教學條件這三個基本元素的相互依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那么教務管理工作就是聯系這三個要素的橋梁和紐帶。教務管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發(fā)揮了以下幾個重要作用[1]:(1)調整、控制作用。教務工作人員需根據教學實際運行過程中的要求對學校的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并在安排教學任務、組織教學活動、停調某些教師課、學生轉專業(yè)等方面進行調整和控制。(2)橋梁、紐帶作用。教務管理工作在教學實際運行過程中對教與學兩方面都起到了橋梁紐帶作用。(3)協(xié)調、組織作用。教務工作人員可以對學?,F有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并在教學過程對人員、物資、財源、時間和信息進行組織、協(xié)調,同時,對在教學實際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也可以協(xié)助相關部門進行解決。(4)督查、反饋作用??茖W、有效的教務管理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教學活動正常良好地運轉,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務管理人員可以在每學期剛開學、教學中期、和教學快結束時分段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對教學進行檢查、對教學質量進行評估,以此作為對教學工作和教學質量進行監(jiān)督。同時將教學中師生雙方的建議和意見、教學的相關信息、教學動態(tài)等情況反饋給相關部門,為學校進行制定某些政策提供可靠和有力的依據。
普通高校的教務管理工作一般都包括對教學運行、考務和學籍三個方面的管理。教學運行管理工作包括教學的方方面面,如學分、編制學制和教學時間的安排、所有課程的設置、考核學生的方式、進行實踐性的教學,教師課時的統(tǒng)計,實施性教學進度、校歷的編制、課表的編排等。考務管理工作包括與各類考試相關的工作,如各種國家等級考試、本??荚嚸}的管理、期末考試等。學籍管理工作不僅包括學生升學、轉學、休學、留級、退學等方面的管理,還包括制定、執(zhí)行教務工作規(guī)章制度、學生成績、補考、重修、業(yè)務檔案等管理工作。[2]教務工作既是繁雜的,又具有科學性、連續(xù)性、信息性和教育性等特征,這就要求教務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既要堅持規(guī)范性,同時教育是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所以教務工作又需要與時俱進,又不能尊循已有的規(guī)律和管理模式,總而言之,教務工作就是一種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高校教務工作普遍存在一些問題。[3]
在高等學校中,教務部門負責教學相關方面的管理,而教務的管理范圍非常寬廣,便得高校中其他職能部門對本部門的職權界限有些模糊,導致教務工作與其他部門的工作很容易發(fā)生沖突。如:學校教務處與系教務辦,系教務辦與各教研室,還有同老師、學生辦公室等都有著密不可分的工作聯系,由于高校各職能部門分工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確,容易導致各部門工作上互相扯皮,由此造成各教務人員工作上互相推諉,缺乏彼此之間的協(xié)調性,工作效率也就上不去,管理從實質上說就是協(xié)調,對高校來說就是學校各部門需要進行互相協(xié)作,管理可以使這種協(xié)調工作變成每個部門的有意識的協(xié)調行為,這樣才能保證這個學校實現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發(fā)展,并且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境界。這種協(xié)調在教務工作中是十分必要的,但卻有少數教務工作人員因為怕承擔責任或本身缺乏協(xié)調、合作精神,在工作中要么只管自己,要么搞“平均主義”,所以事倍功半,工作效率不高。
衡量高校教學質量與水平的標準主要是教學和科研兩個方面,高校以教學和科研人員為主體。相比之下,教務人員所做的是排課、調課、輸送成績、學籍管理等簡單的事務工作,從而學校也就可能忽視對教務員的認識。在職稱評定與聘用、每年的評獎評優(yōu)評先進等方面沒有充分的考慮教務人員,[3]在工資待遇、工作優(yōu)劣等方面也沒有制定相應的獎懲激勵機制等,無疑對他們的工作熱情都會產生不利影響。使得教務工作人員隊伍不是很穩(wěn)定,筆者所在學校的部份院系教務工作人員因上述原因比較頻繁的變更,好幾個院系甚至沒有專職教務人員,這種現狀與教務管理工作的繁重性和連續(xù)性很不相適應,對教務工作是非常不利的,雖然有部份敬崗愛業(yè)的教務工作人員長期在本職崗位辛勤的工作,但長此以往也會直接導致在崗的教務工作人員工作熱情減退,不求創(chuàng)新的現象。使得他們一直抱有陳舊的管理觀念、只強調規(guī)范性操作,最后就沒有工作的主動性,滿足拔一拔,就動一動,甚至不愿去考慮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怎樣才能更好、更高效地工作,那么就在僵化模式的管理下工作,也就更談不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了。
必須制定合理的、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才能更好的實現目標。高校內部的管理,尤其教務管理常尊循一些“經驗”,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并沒考慮多變的實情,而主要憑借以前的一些經驗直接進行指揮管理,這樣的管理不會有很好的效果,也不能適應目前的管理狀況,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說教務工作人員的管理理念就成為關系高等學校整體發(fā)展的重點、關鍵。因此,教務工作人員在當前形勢下,要樹立全局意識,要做好承前啟后的工作,必須有意識地總結、不斷的升華自己的教務管理理念,加強對自身創(chuàng)新素質的培養(yǎng),并且要根據不斷發(fā)展的教學新形式,結合學院實際情況,不墨守成規(guī),不因循守舊,改變舊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要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創(chuàng)新,建立合乎當前形勢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質量的新制度、新措施,并且要保證貫徹落實這個制度,這樣才能維護真正的教學生命線。
只有做到管理的思想、方法、組織、人才、手段等方面的現代化,才能實現教務管理的現代化。當前教務工作現代化主要實現管理方法和手段兩方面的現代化。在管理方法方面,通過在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系統(tǒng)中得到的各類信息,運用系統(tǒng)論、控制論、信息論等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對這些信息進行科學化整理和處理,使已有的管理方法更加科學化、現代化。在教務管理手段方面,通過對網絡、計算機技術等的運用,或以提高管理的質量與效率,讓教務工作人員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這樣就能節(jié)省大量的人員、物資和財力。筆者所在學校雖也是使用計算機網絡管理,但由于教務工作人員更換的過于頻繁,工作的連續(xù)性跟不上,新任的教務工作人員要熟悉這份工作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精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自然也在不斷變化,這在實際的工作中不但沒有提高工作效率,相反更加繁瑣了。如每年畢業(yè)生成績,為了減少差錯,成績未全部考完之前就要求院系開始打印檔案表核對,等成績出來又要打印一次,這樣的重復性既讓工作變得更繁瑣,又浪費了物資和財力。
把競爭激勵機制引入教務工作中,確定各項工作的目標要求和質量標準,使管理者明確職責,明確目標。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實行按崗取酬與按勞取酬相結合的獎懲制度,對那些開展工作有開創(chuàng)性、工作業(yè)務水平高、工作業(yè)績突出的教務工作人員進行獎勵晉升,鼓勵具有較強的業(yè)務和科研能力的人才快速成長,促使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通過工作人員之間的良性競爭和對他們的激勵,激發(fā)教務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實現教務工作的創(chuàng)新。一方面通過加強管理隊伍,做好崗前培訓,訓練基本技能,來提高處理教務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實行擇優(yōu)上崗制度。能者上、庸者下,打破論資排輩的現象,對教務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業(yè)務水平、工作態(tài)度和業(yè)績進行定期考核,激發(fā)教務人員的工作動力。此外,提高教務工作人員的待遇、增加進修深造機會,來調動教務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其安心工作,扎扎實實地長期為教學服務。
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和發(fā)展,迅速普及了高等教育,特別是擴招以后,各高校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辦學層次逐漸提升,這些都使得教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不斷加大,在高校教學工作中,教務管理工作和教務工作人員的重要性日漸突出,教務工作人員的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影響或決定了高校教學質量和水平。所以,提高教務管理質量,開拓思路,積極創(chuàng)新,提高教務管理工作水平的任務迫在眉睫,需要各高等學校、院系的領導及其基層教務工作人員的共同關注和努力。
[1] 安 靜.關于提高院級教務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2).
[2] 毛小庚.淺談新形勢下高校教務管理工作[J].中國教育導刊,2005(4).
[3] 唐秀麗.創(chuàng)新是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的方向[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