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改的推廣,高考作文的命題形式也日趨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其中比喻型作文的比重有著上升的趨勢。如2005江蘇“鳳頭、豬肚、豹尾”,2006廣東“雕刻心中的天使”,2007上?!氨仨毧邕^這道坎”,2007安徽“提籃春光看媽媽”,2007江西“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8山東“春來草自青”,2009湖南“踮起腳尖”,2009北京“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2010江蘇“綠色生活”,2010廣東“與你為鄰”等,這些命題無不運用比喻的手法,使得題目既有表面的意義,更有內在的比喻義。對于這種類型的作文命題,我們的學生會經常陷入困境,不知如何把握才能體現(xiàn)其比喻義。筆者就日常教學的經驗,淺談以下幾點:
一.認真審題,理解比喻義。
比喻性題目以形象性語言蘊涵觀點,要對喻體的特點把握準,找到對應的本體。需要注意的是,找本體時要把握兩者的相似性。把本體找出后,可以試著改成一個明喻來驗證。而比喻意義通常來自材料,所以要緊扣材料寓意理解該比喻的含義;如若沒有材料,我們應當理解喻體在生活中的含義,充分而深刻地揭示類比事物和所要說明的道理之間的共同屬性。
例如2007年安徽高考作文“提籃春光看媽媽”,這是一道典型的比喻型命題作文。審題的關鍵在于挖掘題目中運用了修辭手法的詞語的深層含義:一是“春光”二是“媽媽”,三是“看媽媽”,三點缺一不可。首先,“春光”可實可虛,實指春天的美好事物(如淡香的康乃馨、甜美的巧克力),虛指驕人的成績、豐碩的成果、頑強的拼搏、美好的情感等;其次,“媽媽”也可實可虛,實指賜予生命的媽媽、諄諄教誨的良師、臨危濟困的路人,虛指山水靈動的自然、親情彌漫的故鄉(xiāng)、欣欣向榮的祖國;第三就是“看媽媽”,關鍵是如何理解“看”字,題目中的“看”有“回報、感恩、反哺、報效”之意,而不僅僅是“看望”。因此,只有將整個題目的深層含義都發(fā)掘出來,才能夠全面準確地審清題意。
在教學中筆者也有意識的讓學生寫些比喻型作文,例如“人生需要一把剪刀”,不同于“提籃春光看媽媽”的是,這次作文只有一個比喻點“剪刀”,相對來說簡單許多。我們先要弄清剪刀的作用,才能弄清人生的“剪刀”能起到什么作用。剪刀,所指廣泛,可以是日常剪紙、剪布的剪刀,可以是醫(yī)用手術剪刀,可以是花匠修剪花木的剪刀等等。但總的來說,剪刀的作用無非在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剪除(剪掉),二是剪裁(剪拼)。以裁縫為例,用剪刀可以剪去布料中不要的邊角,這是剪除;留下的再拼縫在一起,這是剪拼。聯(lián)系到生活實際,需要“剪除”的有兩類事物:一是人的不良的品行、習慣(比如貪婪、懶惰、貪玩、怯懦等),二是龐雜的目標(目標眾多,精力分散,可能一事無成,需要我們剪除蕪雜,留下核心的、清晰的、相對單一的目標)。而要構成有意義的人生,無論是我們的目標還是我們的行為,都需要“剪拼”。當然,在兩者之中,最容易入手的是寫“剪除”。依此立論,并顧及本喻體兩方的特點。比如,“人生需要一把剪刀,用它剪去誘惑”就是恰當?shù)?。這里“剪刀”是指一個人心中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操守。從立論上看,這把“剪刀”可以使得我們抵制住外界的誘惑;從語言上看,“剪刀”用來“剪去”什么,是合乎剪刀的特征的。相反,有同學寫道“人生需要一把剪刀,為我們指引方向”就不合適了。確實,一個人,他的堅定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操守,是可以引領他走上正確道路的,立論上說得通;但在語言上,說剪刀“指引方向”就很奇怪了,哪有像指南針一樣的剪刀呢?
二.巧妙構思,引出比喻義。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睂懽魑漠斎灰膊焕猓恼麻_頭就應該簡潔明了地引入話題,吸引閱卷者的眼球,然后再漸漸深入話題。針對比喻性的題目,我們更要在立論時對喻體有適當闡釋。來看幾個例子:
例1:“若把人生比喻成一棵樹,那人的成長過程就是樹木長高,變粗,變壯的過程,難免會長出多余的枝干和樹葉,就會吸收多余的養(yǎng)分,影響樹木的生長。這些多余的枝干和樹葉就好比是影響我們成長的種種缺點,這就需要一把剪刀,剪掉長在我們身上的多余的“枝和葉”。
此文段中“若把人生比喻成一棵樹”“這些多余的枝干和樹葉就好比是影響我們成長的種種缺點”直接將本體喻體帶出,再出現(xiàn)人生“剪刀”就不會顯得突兀了。
例2.“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這句話道出了人若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就必須放棄某些東西。我們都需要一把剪刀,來剪掉生命之樹上多余的枝椏,使其長得更加繁茂。
此文段有了“我們”前的闡釋,比喻性的中心論點含義更加清楚。
例3.“塵世浮沉中,你是否常因世俗瑣事而焦頭爛額?生活工作中,你是否因為常犯錯誤而舉步維艱?人生旅途中,你是否曾因一時雜念而誤入歧途?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我想說:你的人生需要一把剪刀?!?/p>
此文段通過排比反問,讓人迫不及待的需要一個回答,自然的引出觀點。
例4.“人生需要什么?人生需要對手,促進我們向前進;人生需要挫折,磨練我們的意志;人生需要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當然,人生還需要一把剪刀,來幫助我們走向成功的大道?!?/p>
此文段開頭的設問和排比與“人生需要一把剪刀”沒有絲毫關系,可刪除。記住,不要讓初中作文的套子浪費了我們寶貴的筆墨。
可見,開篇無論是開門見山還是打比方抑或是排比反問,都要把握住一個原則,那就是要抓住本喻體的關系。如上面前三個例子,都能恰如其分的引出需要“剪刀”,并且我們能通過闡述知道要用“剪刀”“剪去”我們身上的各種惡習、雜亂的思想等。但是最后一個例子,只是用排比給我們指出人生有哪些必需品,可是為什么需要“剪刀”,“剪刀”能做些什么呢,這就無從得知,顯然,這樣的習作屬于“貼標簽”,無法扣住主題。
三.行文過程,扣住比喻義。
寫文章要有好素材,但是不是素材好,文章就好呢?顯然這不能成正比,尤其是在比喻型作文中,行文過程更要認真琢磨如何把材料與喻體緊緊相扣。那么我們應該堅持的原則就是本喻體必須有著相似之處,否則再精彩的材料也不適合寫在文章里,如有同學寫到“人生需要一把剪刀,剪掉我們的自私。一家著名電視臺招聘節(jié)目主持人,經過層層篩選,只剩下兩名女孩。最后一場是讓應聘人用英語簡述自己和對節(jié)目的看法,最終,其中一個女孩獲勝了,她就是現(xiàn)在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楊瀾。導演在談到她的成功秘訣時,說自己在準備進入面試間時,發(fā)現(xiàn)另一個女孩正在向楊瀾請教幾句英語,而楊瀾在很細心的給那位女孩講解。最終楊瀾在發(fā)音方面比較占優(yōu)勢的情況下而被錄用。因此,人生需要一把剪刀,剪掉我們的自私?!笨矗@就讓人有些莫名了,這個例子怎么體現(xiàn)了楊瀾的大度,又為什么需要“剪刀”,“剪刀”有什么喻義, 所有的這一切在文中都無從找尋答案,明顯的“貼標簽”。就此放棄這個材料又有些可惜,所以這個同學進行了修改:“……發(fā)現(xiàn)另一個女孩正在向楊瀾請教幾句英語,在這樣勢均力敵的狀況下,楊瀾完全可以給那女孩致命一擊,可是她沒有,而是很細心的給那位女孩講解,最終楊瀾在發(fā)音方面比較占優(yōu)勢的情況下而被錄用。楊瀾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心胸坦蕩的她,如果她自私一點,或許今天她也不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如今的社會中,謹記,自私的人注定會被別人所排斥,也注定會被社會所淘汰。我們就需要一把大度的剪刀,剪去我們的自私?!边@樣改后,我們就知道原來本體是“大度”,“剪刀”的作用是“剪去自私”,各方面都照顧到了,且形象生動。
四.精彩結尾,引申比喻義。
同樣以《人生需要一把剪刀》為例,因為人生中需要剪除的其實很多,我們如果只選擇三個方面(議論文常常擬定三個分論點)來寫,常常有隨機選擇之嫌,這時候可以有一個拓展段,強調人生還有其他需要剪除的東西。比如有同學在最后一段寫道:“人生需要一把剪刀,剪去自卑和膽怯,剪去狂妄和自滿,剪去嫉妒和不甘……剪去負面心理的影響,猶如一棵樹,剪去其上斜逸的旁枝,只有這樣,大樹才能不斷地向上向上,長成參天之木,也只有這樣,人才能不斷地向前向前,成為真正成功的人!”還有同學寫道:“剪去羞澀,保留自信;剪去自私,保留慷慨;剪去貪婪,保留崇高;剪去暴躁,保留耐心……人生的不完美有很多,隨著我們踏著人生路的腳步我們會一點一點發(fā)現(xiàn)。當我們找到了兩個對立面時,一定要謹慎仔細,拿出我們心中的剪刀剪去那個不完美,保留下美好的一面?!边@樣拓展了題目的比喻義,文章立意也深了,主旨也升華了,一舉多得。
比喻型的作文寫作起來雖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學會一些技巧,平時多訓練,同樣能在這種類型的文章中取得成功。
郭方,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北襄陽。責任編校:老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