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首次把“綜合性學習”納入語文課程結構體系之中,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相并列,構成語文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意在“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因此,認真學習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理論,加強實踐研究,以促進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開展是十分必要的。以執(zhí)教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案例來展示對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理解和實施、評價與反思。
關鍵詞:學生活力;魅力課堂;綜合性學習;教學案例;教學反思
一、概念界定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質,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就是要實現(xiàn)課程功能的改革,就是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過程,而實現(xiàn)這樣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途徑。
自從走進新課程,本人在綜合性學習教學中進行過許多嘗試,雖然這些嘗試沒有取得卓越的、巨大的成功,但也為踐行新課程做出了有益地推進,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面,就以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七年級教科書上冊的一次綜合性學習教學案例來展示本人對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理解和實施。
二、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整理自我,分析自我,正確認識自我;展現(xiàn)自我,鍛煉自我,樹立自信心。
2.用普通話口齒清楚地介紹自己,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發(fā)言時態(tài)度大方,能根據(jù)不同的目的調整說話的內容和方式;提高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
3.增進師生、同學之間的了解與友誼。
4.在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寫作練習,要求盡可能集中、明了、簡潔地表現(xiàn)出個性,力求寫出一點新意。
[活動重點]
1.發(fā)言口齒清楚,清晰響亮,中心明確;表演自然大方。
2.體現(xiàn)小組合力。
[活動準備]
1.設計、創(chuàng)辦介紹自己的個人手抄報,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進行自我介紹。(介紹可包括外貌、姓名、性格、愛好、特長、屬相、血型、星座、喜歡的顏色、喜惡、理想、優(yōu)點、缺點、父母評價等)
2.才藝展示準備。(個人書法、繪畫、朗誦、歌唱、器樂、舞蹈、手工制作、攝影等)
3.未來自己模擬造型準備。
[活動形式]
多媒體課件PPT輔助,學生活動為主
[時間預計]
略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1)播放電影《我是誰》片斷,學生觀看后教師:失去記憶的“成龍”不知道自己是誰,痛苦地在大山頂呼喊。人活著,不知道自己是誰是很痛苦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清楚地了解自我,這樣才能更好地超越自我。你知道自己是誰嗎?清楚自己有哪些優(yōu)缺點嗎?你知道自己未來要干什么嗎?
(2)教師說明活動目標和要求。
2.活動一:整理我自己——我說我樂。
你了解自己嗎?你能不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一些情況?現(xiàn)在就請你來好好整理一下自己,了解自己,介紹自己,表達自己,了解你的新同學吧。小組展示手抄報,每組評出最優(yōu)秀者全班展示。
(1)我眼中的我——自我介紹
①小組交流。
②小組推選的手抄報優(yōu)秀者全班展示。
(2)同學眼中的我——聽聽別人的評價
3.活動二:秀秀我自己——給我掌聲。
才藝、特長展示
4.活動三:暢想我自己——合作愉快。
學生暢想自己將來的樣子,以情景劇的形式小組合作表演。
5.教師小結。
同學們,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在今天,我們每個人進行了一次生命的總結;今天又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因為在今天,我們每個人經(jīng)歷了一次生命的感動;今天更是一個令我們欣慰的日子,因為在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自己,而且認識了許多可愛而有個性的朋友,知道了原來我們自己是如此的可愛、善良和優(yōu)秀,我們身邊的人是如此的關注我們,摯愛我們。
6.布置作業(yè):我手寫我心。
根據(jù)這次活動內容,以本次活動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盡可能突出自己的個性。(2)語言力求生動活潑。(3)500字左右,題目自擬。
三、教學反思
在這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從課前準備到課上交流,從個人準備到小組合作、班級展示,都充分表現(xiàn)出自主和積極,彰顯著個性與自我;他們整理自我,分析自我,正確認識自我;他們展現(xiàn)自我,鍛煉自我,樹立自信心;他們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能力,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能力,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都得到扎實的鍛煉,有了顯著的提高;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人,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了解進一步增加,理解進一步加深,關系進一步融洽;通過總結、發(fā)現(xiàn)、篩選、體會、感悟,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對自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對今天和未來有了更清晰、自信的設計和規(guī)劃。
參考文獻:
[1]靳健.中學語文參與式教師培訓教程.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靳健.后現(xiàn)代文化視界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甘肅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西北師范大學〈2009級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