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秦風(fēng)》10篇,十五國風(fēng)之一,是秦人秦地的土風(fēng)樂歌,是秦人社會生活的生動寫照,是研究秦人歷史、地理、禮制、社會的經(jīng)典文獻(xiàn)。通過對《秦風(fēng)》產(chǎn)生的歷史時代、歷史背景、地理環(huán)境的探究,分析了《秦風(fēng)》的特點及其成因。
關(guān)鍵詞:詩經(jīng);秦風(fēng);特點;成因
一個地域的文化往往跟這個地域的歷史地理背景有很大的關(guān)系,因此,本文從秦地域歷史著手,探求其特點成因。
《秦風(fēng)》各篇大致產(chǎn)生于秦襄公八年(公元前770年)至秦康公十二年(公元前609年),其間經(jīng)歷襄公、文公、寧公、出公、武公、德公、宣公、成公、穆公、康公等朝,共計161年?!盾囙彙贰恶嗱潯贰缎∪帧贰遁筝纭纷饔谙骞珪r代,《無衣》《渭陽》作于穆公之世,《黃鳥》《晨風(fēng)》《權(quán)輿》作于康公時代。
秦之先為帝顓頊的后裔—女修,因大業(yè)之子大費“佐舜調(diào)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舜賜大費姓嬴氏。到費昌時“為湯御,以敗桀于鳴條。到仲衍為帝大戊御而妻之。自大戊以下,仲衍之后,遂世有功于商。故贏姓多顯,遂為諸侯?!敝钡椒亲訒r秦才有“封土得名之始。
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yǎng)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馬于汧渭之間,馬大蕃息……于是孝王曰:“昔柏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贏。今其后亦朕息馬,朕分其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fù)續(xù)贏氏祠。”號曰秦嬴。
從秦封土得名的發(fā)展過程中,可以看到秦民族始終與馬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或善于養(yǎng)馬,或長于御馬。而馬者,“武也?!庇撸笆柜R也。”不論馬或御,都與武力相關(guān)。由此可見,這一民族從形成之初就與武力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秦居西域自然環(huán)境惡劣,環(huán)境決定了秦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存方式,同時也造就了秦人好勇尚武的精神。
總的來說,《秦風(fēng)》十首,幾乎皆是東周時作品?!稘h書·地理志》有言:“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xí)戰(zhàn)備,高尚氣力,以射獵為先?!惫?,其詩多尚武之力。秦地的幾個特征,迫近戎狄,游牧民族,自然惡劣,崇尚武力,都對詩經(jīng)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如《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首詩體現(xiàn)了秦人尚武精神,樂于戰(zhàn)斗的風(fēng)氣。反映了君民同仇敵愾的豪邁慷慨之情。如正詩《駟驖》:
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于狩。
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
游于北園,四馬既閑。輶車鸞鑣,載獫歇驕。
《毛詩序》:“《駟驖》,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園囿之樂焉?!痹娭芯头从沉饲厝颂镝?、尚武的特點。為什么要美襄公呢?《史記·秦本紀(jì)》:“(襄公)七年春,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于驪山下。而襄秦公將兵救周,戰(zhàn)甚力,有功。秦人,因為尚武,所以肯定會贊美襄公武功。再如《車鄰》詩的內(nèi)容涉及馬、君子、鼓瑟,贊頌的是秦仲,因為秦在秦仲時期才逐漸強(qiáng)盛起來的。其實質(zhì)內(nèi)容是歌頌秦仲的武功。
再如思婦詩《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環(huán)脅驅(qū),陰靷鋈續(xù)。
文茵暢轂,駕我騏馵。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在其板屋,亂我心曲。四牡孔阜,六轡在手。
騏騮是中,騧驪是驂。龍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溫其在邑。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
俴駟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鏤膺。
交韔二弓,竹閉緄縢。言念君子,載寢載興。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毛詩序》:“《小戎》,美襄公也。備其兵甲以討西戎,西戎方強(qiáng)而征伐不休,國人則矜其車甲,婦人能閔其君子焉。表面上看是一首婚戀詩,講的是女主人公思念征人的事,但究其本,反映的還是秦人尚武的精神,同時并贊美了秦襄公武力之大盛。
又如《黃鳥》:
交交黃鳥,止于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
之特。
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
其身!
交交黃鳥,止于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
之防。
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
其身!
交交黃鳥,止于楚。誰從穆公?子車針虎。維此針虎,百夫
之御。
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
其身!
《毛詩序》:“《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穆公以人從死而作
詩也?!?/p>
內(nèi)容是殉葬秦穆公,距歷史記載,穆公死時,曾慘無人道地選了一百七十七人殉葬。這首詩中也有哀悼的三良——子車奄息,子車仲行,子車鍼虎。說明了秦人生活地域接近西北少數(shù)民族,具有西北戎族血腥殘暴的天性,也是因為這種天性,形成了秦人尚武的精神。
另外,《蒹葭》是一首什么詩,爭論不少。根據(jù)以上的邏輯,可以看出《毛詩序》中所言是正確的:“《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币驗橄骞卑晕魅?,不遑禮教,流至春秋,諸侯終以夷狄擯秦,古詩人興霜露焉。同樣,從這首詩也看出了秦人霸西戎、尚武功的精神。
《秦風(fēng)》中,除了《渭陽》是描寫康公送舅父晉文公歸國之辭;《權(quán)輿》《晨風(fēng)》刺康公,忘先君之舊臣與賢者,有始無終也。大部分詩都體現(xiàn)了秦人的尚武精神。
根據(jù)秦人的歷史背景、地理特點,我們可以看出《秦風(fēng)》中秦人的尚武精神,同樣《秦風(fēng)》也反映了秦人的生活、地域特點和
歷史。
(作者單位 沈陽師范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