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是教師基本功的一個重要方面。任何一種書面語言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沒有語音,難以表現(xiàn)語氣、語調(diào)、語勢、語感、抑揚頓挫等。而朗讀則彌補了書面語言的不足,使書面語言活躍起來,使語言充滿了活力。
朗讀的過程包含著復雜的心理、生理過程。朗讀跟文學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朗讀要有美學的情趣和修養(yǎng)。朗讀與邏輯有一定的聯(lián)系,論說文的朗讀尤為明顯。同時,朗讀與語音的關(guān)系更是密不可分。可見,朗讀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
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朗讀方式主要有兩種:范讀、教師示范朗讀,這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用標準的普通話,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幫助學生感受作品,掌握朗讀的方法。教師范讀時的語氣、語調(diào)、表情、體態(tài)都能作為一種“美”的信息直接傳遞給學生,學生聽得見、看得著,可以直接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間接體驗文章的“美”。領(lǐng)讀,在范讀的基礎(chǔ)上,對個別重點章節(jié),難讀、難理解的地方,教師領(lǐng)學生讀,小學低年級適宜此法。學生個別讀,旨在檢查學生理解作品的程度和朗讀的技能。讀前教師要提出具體的要求,讀后教師應作出得體的評價,評價要有針對性。齊讀,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練習機會,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觀念的好時機。分角色朗讀,這種形式生動活潑,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而朗讀者要將作品讀得成功,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讀要有旨
這有一個理解作品的問題,只有對作品理解了,為之感動了,才能讀得有聲有色。
二、讀要有情
朗讀者只有具備了充沛的真情實感,朗讀才能進入所描述的意境中去,但切記嬌揉造作。
三、讀要有形
朗讀者必須對自己朗讀的作品形成內(nèi)心視像,形成朗讀內(nèi)容的畫面,否則就顯得蒼白無力。對語言文字形象感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對詞語和句子的分析,讓學生對事物的整體、層次、方位、形態(tài)、色彩以及人物的容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形象產(chǎn)生真切的感覺,這種形象感受必須從課文的形象中看到、聽到、嘗到、觸到文字符號所代表的客觀世界中的種種事物。如《鳥的天堂》中這樣寫道:“很快地這個樹林就變得很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边@里的“熱鬧”并非只有聽覺感受,其中還包含著視覺、運動覺、空間覺等多種感受,其形象很豐滿,是一種立體形象的感受。在朗讀指導時,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一邊在腦子里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畫面,一邊誦讀,讀出“熱鬧”的感覺來,讀出作者欣喜的感覺來,讀出美感來。
四、讀要有藝
朗讀者必須掌握停頓、重音、語速、語調(diào)等朗讀藝術(shù)和技巧。當然,朗讀要成功,還應注意自身的心理、生理狀態(tài)。要有朗讀的愿望和信心,神情專注;朗讀時身心放松,姿勢正確,根據(jù)朗讀內(nèi)容,需張則張,需弛則弛,在用聲方面,要選擇自己的最佳聲區(qū)、最佳音域、最近音量,需高則高,需低則低。
在明確朗讀的重要意義和方法的基礎(chǔ)上,我們要加強朗讀練習。多聽別人朗讀,自己反復練習,就能不斷提高我們的朗讀水平。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何橋鎮(zhèn)張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