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興趣
在講授數學知識時,要注重將知識點放入相應實際問題背景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現實問題的能力和意識。例如,學完“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可以“你怎樣處理廢電池?”為題進行一次調查活動;學完軸對稱,讓學生去發(fā)現、欣賞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到附近工廠、企業(yè)參觀、實際測量等活動,使數學和生活更貼近,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創(chuàng)設問題和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興趣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而沒有問題就沒有思維,可以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教師教學時問題創(chuàng)設的好,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樂于學習。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產生懸念,使學生進入“憤”和“悱”的境界。如:在講有理數的分類時,告訴學生:小數中的無限循環(huán)小數可以化成分數,而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就不能化成分數,所以前者是有理數,后者不是有理數。這時教師設疑:你們想知道理由嗎?學生異口同聲:想知道。此時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查資料找到答案,隨后再把答案公布出來,這樣做一方面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豐富教師文化底蘊,培養(yǎng)學生興趣
有句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首先要有一桶水,甚至要是一泉活水。作為教師,既要有扎實而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知識,又要具有廣泛的相關學科知識。在學校里,知識淵博的教師往往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因為教師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開闊學生視野,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滿足學生多方面的要求,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對學習產生興趣。
四、融洽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興趣
只有教師知道如何去和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使彼此能尊重對方的需要,才能使數學等學科讓學生感興趣并認真學習。反之,師生間關系如果使學生覺得自己被壓抑、被懷疑、被誤解、被羞辱、被貶抑,那么即使像體育、繪畫、音樂這類輕松的學科,學生也會對之乏味而不愿學習。
總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進行高效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著,融洽的師生關系主要靠教師來建構。在當今的信息時代,教師已不再是古代遺訓的保存者,真理的唯一擁有者,學生對教師的角色要求發(fā)生了變化,使他們不僅希望教師是他們學習的向導者,更希望教師是他們生活的朋友。教育現實呼喚教師改變以往的姿態(tài),要學會傾聽,鼓勵學生訴說自己的問題,從根本上與學生交流,相互溝通。這樣,學生“親其師”,自然會“信其道”,學習興趣由此倍增。只有學生對學習數學充滿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才能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成績才會自然而然上升,學習能力才能自然而然提高,綜合素質也就能不斷加強和提高。
(作者單位 貴州省桐梓縣九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