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理念和教改指導思想,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口語交際活動。在活動中,巧引電視節(jié)目模式,將課堂變成快樂的“舞臺”,將學生變成“舞臺”上的“表演者”,師能樂中教,生能樂中學,從而構建活潑、開放而充滿活力的語文口語交際課,學生怎能不喜愛?
關鍵詞:問;說;播;探析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口語交際”的總體目標:“使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薄翱谡Z交際”是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正確把握“口語交際”的目標和內容,尤其是研究“口語交際”的課堂教學方法,對貫徹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意義重大。作為一名初中語文老師,怎樣才能把握時代的脈絡、生活的氣息,營造民主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喜愛上口語交際課呢?該通過什么樣的路徑來搭建這樣的平臺呢?近些年來,我巧妙將一些電視節(jié)目模式引用進課堂,取得了明顯成效,歸納起來共三個字:即“問”“說”“播”。
一、問——巧引《開心辭典》進課堂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由于受傳統(tǒng)“老師問、學生答”,甚至“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的影響,以至于很多人習慣性認為“問的權利”在老師的手里,學生只是回答問題的“機器”,只能被動地跟著老師步伐走。因此,成功高效課堂的第一步就是解放學生的嘴巴,給他們提問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大聲問出來。
為此,我引用央視的《開心辭典》節(jié)目模式,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民主問答環(huán)節(jié);要求擔當“主持人”的學生,說話時語言文明、得體,表達清楚,注意場合、對象、表情、手勢等。我將學生分成四個隊:A隊由學生組成,班長帶隊;B隊可由老師帶領;C隊與D隊分別給A隊、B隊的回答作記錄,以便作評價依據(jù)。并對提問方與答辯方提出相關要求。課前,兩隊先集體“備課”,設計好題目;課上,第一輪先由A隊提問,B隊回答;第二輪反之。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雙方對陣時,老師的表現(xiàn)非常關鍵,不能回答得太完美,要留下漏洞,給學生“可乘之機”,有時還要“甘拜下風”,把信心留給學生。
在八年級上冊以《范進中舉后》為主題的這節(jié)口語交際課中,學生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并制作成題卡。題卡內容如下:①范進為什么要參加科舉考試呢?難道非參加不可嗎?②現(xiàn)在的高考與過去的科舉考試一樣嗎?為什么?等等。
主持人手持題卡站在臺上宣布完競賽規(guī)則后,先讓A隊抽題簽,然后再輪B隊。如果A隊提問,B隊成員就輪番上陣,常常用接力式回答對方的質問,場面非常熱烈。C隊和D隊成員也忙個不停,給A、B兩隊作記錄。最后,老師讓主持角色的學生,組織同學們根據(jù)C、D隊的記錄對A和B隊進行評價,看哪隊獲勝。實踐證明,上《開心辭典》課學生既開心,又掌握了知識。因為要“備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民主的問答形式,更增強了學生的自信,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堕_心辭典》節(jié)目模式的引進,讓枯燥無味的課堂變成了“開心課堂”。
二、說——巧用《實話實說》進課堂
現(xiàn)在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欲很強,思維活躍,在課堂上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見。那么,如何將學生愛發(fā)表觀點的“傳統(tǒng)劣勢”轉變?yōu)楫斀裾n堂上的“現(xiàn)代優(yōu)勢”呢?我將央視《實話實說》欄目引進了課堂,搭建師生間的“聊天吧”,營造了一個民主和諧交流的談話氛圍。在這里,每一個學生都可以袒露心扉,可以民主、平等地與老師聊有關學習、生活的話題。
老師無疑是“聊天課”的核心,如何上好“聊天課”,老師需注意幾點:(1)設計學生關心的話題。(2)多出點子。(3)要善于掌控場面。(4)要尊重學生。記得在上《我愛我家》這節(jié)口語課時,我感到現(xiàn)在的學生與父母的關系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也讓學生們感到煩惱和困惑。于是我順藤摸瓜,有的放矢地圍繞家庭關系設計了一系列問題:首先說現(xiàn)象“為什么不愛跟爸媽說話?”等。其次,說出原因。再者,提出恰當建議?!傲奶煺n”上,學生們的熱情相當高,發(fā)言踴躍,把心里話都抖出來了。課堂上充滿了掌聲、笑聲,直到下課了,大家仍意猶未盡,很多同學說:“上這樣的課感觸頗多,很多問題理解了、想通了,心情也舒暢了,這種形式的課真令人流連忘返,陶醉其中?!?/p>
三、播——妙用《新聞聯(lián)播》進課堂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所推崇的求知境界。導致很多學生也認為“天下大事與己無關”。為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我將《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引進課堂,促使學生主動關心時事。通常情況下,我會把“新聞聯(lián)播”的時間選擇在預備鈴后三分鐘進行,讓事先準備好的男女兩位主播上臺,向全班同學發(fā)布最近幾天國際、國內和地方重大時事政治。因此,老師課前要引導學生收集影響重大,特別是發(fā)生在身邊并且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新聞,盡量引起學生的關注。
果然不出所料,學生對“新聞發(fā)布”活動很感興趣。比如,中國航母平臺首次出海試驗是什么時間,是從什么海港出發(fā)?等。從開學第一天起到學期結束,“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由學生輪流主持,從未間斷過,學生們養(yǎng)成了關心時事的好習慣,視野擴大了,學習更有勁了。這樣,更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看、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提升了。
教學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教學形式不拘一格,節(jié)目不斷,精彩無限。只要我們寓教于樂、寓學于樂,讓課堂成為快樂的“舞臺”,學生成為“主角”,當代初中生焉能不喜歡上語文口語交際課!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張曉梅,張英宏.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姜四清.教學探究.知與行河源日報,2011.
(作者單位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龍窩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