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中注重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實現(xiàn)能力提高的唯一有效途徑,強調物理基礎知識的理解,從題海中走出來,重視物理方法的歸納、比較,能夠用物理的思想、方法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目標并非死記物理概念、公式、題型,而在于能夠用物理的思維去思考問題,重點知識重點復習。
一、學習物理非常注重過程
1.物理學習是一個認知、理解、運用的過程
(1)認知:利用身邊的事物或現(xiàn)象甚至是老師敘述的一些例子來幫助自己去充分認識它,對它產(chǎn)生興趣。
(2)理解:用理解的方式去記憶公式、定理、試驗等等??梢杂眯蜗笏季S等等巧妙的方法去理解和記憶。例如,什么是真空,可以這樣去理解:真空就是真的空了,什么都沒有了。
(3)運用:一類是來應付考試,另一類則是來解釋身邊的一些物理現(xiàn)象。
2.物理學習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不要有懼怕的心理。因為你前一段沒學好的經(jīng)歷可能會暗示你什么,這可能會導致你惡性循環(huán)。努力告訴自己:“我能行!”其實心理暗示很有用哦!不過,為了給自己增加底氣,最好還是做好預習工作,做到心里有數(shù)。
(2)上課要緊跟老師的思路,適當?shù)赜浶┕P記,記一些書本上沒有明確闡明的甚至是遺漏的以及自己容易出錯的知識點。課下抽時間多練一練,別以任何理由來推托,從而放棄了練習的最佳時期,最后只能導致悲劇的發(fā)生。
(3)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做好及時總結。例如,上次考試的卷子發(fā)下來了,雖然認真訂正過了,但還要想想:為什么會錯?正確答案是怎么算出來的?如果下次再考到還會錯嗎?
二、系統(tǒng)的學習方法
1.觀察生活
物理研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很多最基本的認識可以通過自己平時對生活的細致觀察逐漸積累起來,而這些生活中的常識、現(xiàn)象會經(jīng)常在題目中出現(xiàn),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會在你不經(jīng)意間發(fā)揮作用。
2.模型歸類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后,會發(fā)現(xiàn)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例如,宏觀的行星運動和微觀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都屬于勻速圓周運動,關鍵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還有杠桿類的題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況,還有關于汽車啟動問題的考慮方法其實同樣適用于起重機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
3.解題規(guī)范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guī)范,體現(xiàn)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了,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么定理,為什么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tài)。這樣既讓老師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
4.知識分層
通常進入高三后,老師一定會幫我們梳理知識結構,物理的知識不單純是按板塊分的,更重要的是按層次分的。越高級的知識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關于力學、電學、能量轉化的綜合性問題,需要用到各個層次的知識。這也提醒我們,當遇到一道大題做不出或過程繁雜時,不妨換個層次考慮問題。
5.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壓軸題,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后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要保持沉著冷靜,根據(jù)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系,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磁場的勢能與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復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提供的變化規(guī)律和數(shù)據(jù),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三、充分利用好資料和時間
1.學習資料
學習資料要保存好,做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在練習題中,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以備今后閱讀,作記號可以節(jié)省不少時間。
2.時間
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么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學習物理的人腦子里會經(jīng)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3.知識結構
要重視知識結構,系統(tǒng)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其實,對于上面我們所說的這些,每一位學生以前都有所了解,現(xiàn)在我們提出來進行分析,目的就在于引起學生的重視。
只要我們能嚴格落實學習進程中的這幾個環(huán)節(jié),踏踏實實地對待學習,相信每位學生都會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平南縣實驗中學)